试题详情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5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是政府主要的工作任务。

改革国民收入分配制度,政府要调整公共投资主体、生产主体和消费主体三者之间的关系,让国民收入通过各种方式向消费领域倾斜。主要包括:一是调整公共投资财政政策安排,适当控制财政对公共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减掉一些不切实际的“高大上”项目,为民间投资留下余地,也为社会消费腾挪空间;二是提高财政对居民社会福利支出的比重,加大对中低收入群体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提高贫困救助标准,减少贫困人口比例,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比例;三是加快实施以家庭收入为基础的个人所得税税制改革,实行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

材料二:近年来,我国分享经济异军突起,发展快速、创新活跃、应用广泛,在一些领域走到了世界前列,并培育了一批创新创业型企业。但分享经济也存在着认识尚不统一、政策亟待健全、平台能力不足、公共服务仍需完善等问题。

针对分享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2017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分享经济发展的指导性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着力深化“放管服”改革,消除体制机制障碍,降低市场准入门槛,鼓励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增强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分享经济发展的信心。同时,《意见》也要求相关部门、地方政府建立科学有效的分享经济市场监管机制,加强对平台企业垄断行为的监管与防范,对损害消费者权益、侵犯知识产权、不公平竞争等行为予以坚决打击,营造新旧业态、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的环境。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改革国民收入分配制度的措施是如何体现财政作用的
(2)请结合材料二,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说明如何促进分享经济的发展
19-20高二下·贵州黔西·期中
知识点:国家财政的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宏观调控的手段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大幅增长,但贫富差距过大的矛盾也日益突出,调整收入分配、缩小贫富差距的呼声此起彼伏。因调整方案不明朗,引发了部分“富人”的担心与焦虑,他们急着转移财富,甚至移民境外。收入分配问题本身十分复杂,涉及面很广,大家看问题的角度以及各自拥有的分析资料不同,对收入分配改革的认知度不同,所以各部门之间存在不同看法,而在调整过程中,不同群体、不同领域受益或受损的程度不同,因此所持立场也不一样。当然主要是由于改革方案出台会对现行的利益关系进行调整,那些既得利益群体必然不满意,成为方案出台和实施的最大阻力。
材料二 2016年,我国收入分配改革不断推进,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收入分配改革措施:
2016年10月21日,国发[2016]56号《国务院关于激发重点群体活力带动城乡居民增收的实施意见》决定按照坚持多种激励方式相结合,坚持多条增收渠道相结合,坚持促增收与降成本相结合,坚持鼓励创收致富与缩小收入差距相结合,坚持积极而为与量力而行相结合的原则,对技能人才、新型职业农民、科研人员、小微创业者、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基层干部队伍、有劳动能力的困难群体实施激励计划,营造激励奋发向上的公平环境,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各类社会群体依靠自身努力和智慧,创造社会财富,共享发展红利。
2016年11月7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激发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科技成果加快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通过稳定提高基本工资、加大绩效工资分配激励力度、落实科技成果转化奖励,允许科研人员、高校教师依法依规适度兼职兼薪等激励措施,在全社会形成知识创造价值、价值创造者得到合理回报的良性循环,构建体现增加知识价值的收入分配机制。
(1)结合材料一并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如何使收入分配改革措施让更多群众满意?
(2)结合材料二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上述收入分配改革措施是如何推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