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175
“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博大精深,意义深远。

【红船精神】“红船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是一种“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是一种“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是一种“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西迁精神】上世纪50年代,一批上海交大人响应党的号召,“打起背包就出发”,从上海迁至西安,在三秦大地书写了“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

【工匠精神】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不断雕琢产品,不断改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工匠精神就是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

......


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中国精神的思考。
2020·北京丰台·二模
知识点: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正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4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西安交通大学考察调研时,深刻阐释了西迁精神的核心和精髓: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具有深刻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习总书记勉励广大师生大力弘扬西迁精神,抓住新时代新机遇,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在新征程上创造属于我们这代人的历史功绩。20世纪50年代,一批交大人响应党的号召,打起背包就出发,从上海迁至西安,创造了中国高教史上的奇迹,并孕育和形成了西迁精神。这一精神同红船精神、延安精神、红旗渠精神等,共同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并在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中注入了新的元素。党中央作出交大西迁的战略决策后,在物资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仅仅一年,一所高等学府就在渭河之滨平地而建。交大70%以上的教师、80%以上的学生,从繁华的黄浦江畔奔赴千里之外的大西北,扎根黄土而奋斗,把西安交大建设成了屹立西北的一流学府。西迁过程中,没有中断任何教学,也没有迟滞一届招生,所有师生在简陋的校园里迅速开展教学科研,这靠的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的支撑。而留守上海的师生,同样在西迁精神的激励下,实现跨越式发展,把上海交通大学建设成为闻名世界的一流大学。这体现了一代代交大人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家国情怀和历史担当。


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弘扬“西迁精神”对培育时代新人的积极作用。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