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较难0.4 引用1 组卷7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认同是文化自信的根基。没有文化认同,就不可能坚定文化自信。

材料一:增进文化认同,需要正确处理一元指导与多元文化发展的关系。在指导思想上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中国人民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认同,不仅源于其真理性、科学性,更源于对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的认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并不排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多样性。对待多元文化,应保持必要的尊重和包容,但绝不可放任自流。思想文化越是多样,越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否则文化建设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

材料二:增进文化认同,在对待西方文化的态度上切忌妄自菲薄。在中西文化比较中,将文化差异视为文化差距是必须克服的思想偏差。所谓“差异”是指文化特质与形式不同,而“差距”是以一定标准对文化的先进与落后作出判断。我们不能把差异当成差距,不能把西方文化奉为更先进、更高级的文化样式而盲目学习模仿。而应在保持自身文化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同时,积极同世界文化对话,在多元文化和谐共生中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1)结合材料一,运用矛盾的基本属性的知识谈谈对正确处理一元指导与多元文化发展关系的认识。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如何通过增进文化认同来增强文化自信。
(3)增进文化认同需要在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下功夫,请你为开展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提出三条建议。
18-19高二下·广西北海·期末
知识点: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态度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矛盾的基本属性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华文明是在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形成的开放体系。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概括了中华文明具有的突出特性,其中之一就是“突出的包容性”。他提到:“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中华文明从来不用单一文化代替多元文化,而是由多元文化汇聚成共同文化,化解冲突,凝聚共识。中华文化认同超越地城乡土、血缘世系、宗教信仰等,把内部差异极大的广土巨族整合成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越包容,就越是得到认同和维护,就越会绵延不断。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

在谈到如何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时,习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守正创新,守正创新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基本原则之一。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总书记指出:对文化建设来说,守正才能不迷失自我、不迷失方向,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守正,守的是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守的是“两个结合”的根本要求,守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和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创新,创的是新思路、新话语、新机制、新形式……新时代的文化工作者必须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中华文明“突出的包容性”的重大意义。
(2)结合材料,用对立统一观点分析在文化建设中如何处理好“守正”与“创新”的关系。
(3)班级举行“文化使命青年担当”主题班会,请列举两个发言要点。(要求主旨鲜明,每个要点不超过20个字)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只要我们善于聆听时代声音,勇于坚持真理,二十—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一定能够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在党近百年的奋斗历程中,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四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党的十九大高度概括和明确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材料二: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由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1)运用真理的有关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对待马克思主义态度的正确性。
(2)如何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化?"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10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和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这一重大概念,标志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篇的开启,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

材料一   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一个不断展开的、开放的思想体系,有着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特征,是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科学指南。

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的辩证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加强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全面领导,旗帜鲜明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强调文艺创作要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

坚持历史传承与时代发展相互促进。习近平文化思想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强调要在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基础上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坚持文化多样与整合凝聚有机统一。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性地提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从制度层面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沿着正确的方向和道路前进。

坚持以我为主与文明互鉴交叉融合。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丰富发展了文化建设的原则方法,提出坚持文化发展要以我为主、洋为中用、辩证取舍,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相关知识,谈谈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如何实现创新的。

材料二   会议以“明体达用、体用贯通”八个字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品格作出总结。“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是中国传统哲学智慧,认为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才能在推进文化繁荣的过程中处理好传承与发展的关系。“体”,是文化系统的基本思想和根本原则,“用”,是在其指导、统御下的各文化要素及其功能作用。习近平文化思想一个鲜明的特征就是“明体达用、体用贯通”,强调既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审视中华传统文化,又要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

(2)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理解。

材料三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以来我们党文化建设理论创新和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是新时代新征程上文化建设的科学理论指南。我们必须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并坚持学以致用,以谱写更为绚烂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新篇章。

(3)某班级召开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主题班会,讨论中,有同学认为:“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根本遵循,只要我们坚持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导,就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好。”请运用《逻辑与思维》的演绎推理相关知识评析该同学的观点。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