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单选题-单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4
【国内时事】

2019年6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发表重要文章《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

根据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2019年第3号公告,中国已于2019年6月1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商品提高加征关税税率。

2019年6月2日,最后一根500千伏海底电缆成功登陆舟山大鹏山岛,标志着世界首个500千伏交联聚乙烯海缆敷设工程顺利完工

2019年6月3日电,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习近平强调,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习近平指出,推行垃圾分类,关键是要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推动习惯养成

2019年6月3日电,日前,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举办了首届服务贸易数字化研讨会。同时,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服务贸易专业委员会正式揭牌。相关负责人表示,委员会的成立,开启了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服务贸易领域内理论和实际问题专项研究工作的里程碑

2019年6月3日电,航空工业计划于年底整机总装的中国新一代支线客机“新舟”700迎来重大节点,其首架静力试验机中机身大部件于近日完成制造并顺利下线,达到提交主制造商接收检查状态,这是“新舟”700飞机首个总装下线的大部件,标志着项目研制进入到主要部件交付阶段。

当地时间2019年6月4日,在法国巴黎举行的2019年亚足联特别代表大会上,经全体会议代表一致鼓掌通过,中国获得了2023年亚洲杯主办权

国新办2019年6月4日举行的中非经贸合作及首届中非经贸博览会发布会上,商务部副部长钱克明介绍,推动中非经贸合作向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2018年,中非贸易额达到2042亿美元,同比增长20%,中国已经连续10年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

2019年6月5日12时6分,我国在黄海海域成功发射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标志着中国航天首次海上发射技术试验圆满成功。

2019年6月6日,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商务部三部门发布《推动重点消费品更新升级 畅通资源循环利用实施方案(2019-2020年)》,其中重点提出各地不得对新能源汽车实行限行、限购政策,已实行的应当取消。


【小试牛刀】
【小题1】2019年6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发表重要文章《把(  )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文章强调,该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
A.依法治国B.科教兴国C.科技兴农D.乡村振兴
【小题2】2019年6月4日,在法国巴黎举行的2019年亚足联特别代表大会上,经全体会议代表一致鼓掌通过,中国获得了____主办权。(  )
A.2026年世界杯B.2022年亚洲杯
C.2023年亚洲杯D.2022年世界杯
【小题3】2019年6月5日12时6分,我国在黄海海域成功发射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标志着中国航天首次海上发射技术试验圆满成功。我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到一些领域位于世界前列,这表明我国(  )
①科技总体水平已经赶超发达国家
②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③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取得成效
④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A.①②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020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知识点: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原因及内涵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考点梳理】
时间:201961日发表于第11期《求是》杂志
地位: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我们要加深对这一重大战略的理解,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明确思路,深化认识,切实把工作做好,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要点:
1.文章指出,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现代化的成败。我国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应该有能力、有条件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顺利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
2.文章指出,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总方针,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是制度保障。
3.文章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首先要按规律办事。要突出抓好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两类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赋予双层经营体制新的内涵,不断提高农业经营效率;要注重发挥好德治的作用,推动礼仪之邦、优秀传统文化和法治社会建设相辅相成;要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加快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
4.文章指出,各级党委和党组织必须加强领导,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关系:一是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关系;二是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的关系;三是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关系;四是增强群众获得感和适应发展阶段的关系。
【小试牛刀】
【小题1】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2018年将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年,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
①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激发乡村发展新活力
②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消除城乡发展差距
③坚持农村农业优先发展,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④农业反哺工业,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小题2】201961日出版的第11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新旗帜。重视乡村振兴战略说明中国共产党(
①积极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②具有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
③把“三农”工作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               ④始终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小题3】201961日出版的第11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 文章指出,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这启示我们
①坚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挥正确意识的促进作用
②要着眼于乡村振兴这一关键部分,发挥整体功效
③要在普遍联系中认识乡村振兴发展
④应抓住时机,促成乡村振兴质的飞跃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

一、稳住农业基本盘 做好三农工作

——从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看2022年“三农”重点任务


【2021-12-27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12月26日电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5日至26日在北京召开。会前,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专题研究“三农”工作并发表重要讲话。
今年以来,农业生产保持稳中有进,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和拓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迈出坚实步伐。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十四五”时期的关键之年,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真正见效
“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保证粮食安全,大家都有责任,党政同责要真正见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粮食问题不仅要算“经济账”,更要算“政治账”;不仅要顾当前,还要看长远。
今年,我国粮食生产喜获丰收,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为开新局、应变局、稳大局发挥重要作用。但也要看到,当前我国粮食需求刚性增长,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粮食增面积、提产量的难度越来越大。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气候变化影响日益加剧,保障粮食供应链稳定难度加大。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会议指出,要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稳定粮食面积,大力扩大大豆和油料生产,确保2022年粮食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保障好初级产品供给是一个重大战略性问题。近日发布的《“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中,明确将“提升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水平”作为重点任务之一。
“抓粮食生产的发条要拧得紧而又紧,工作要落得实而又实。”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说,明年必须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持续挖掘增产潜力,确保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表示,抓好粮食生产对于明年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盘和应对风险挑战具有重要作用。保障好粮食安全,就要落实责任,切实抓好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并强化考核,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要共同扛稳粮食安全责任。
同时,要加快构建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在品种方面,要推动小麦、水稻等稳量提质;要扩大大豆和油料生产,提升自给率。
近年来,我国“菜篮子”产品总体实现了稳产保供,但也存在一些时候一些地区菜价、肉价波动较大的问题。对此会议强调,强化“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稳定生猪生产,确保畜禽水产和蔬菜有效供给。
严格落实耕地保护目标责任
“耕地保护要求要非常明确,18亿亩耕地必须实至名归,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
耕地关系国家粮食安全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近年来,一些地方耕地面积减少,还有的地方出现良田不种粮食,建养殖场或种花卉果木。
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必须不折不扣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18亿亩耕地是不能逾越的红线。同时,农田就是农田,不能挪作它用;农田须是良田,不能以次充好。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要求,落实好耕地保护建设硬措施,严格耕地保护责任,加强耕地用途管制,建设1亿亩高标准农田。
“必须强化底线思维,坚持并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施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保障好粮食安全最根本的生产能力。”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程国强说。
他表示,各地要严格按照中央相关要求,优化调整农村用地布局,对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既要管住“非农化”,也要管住“非粮化”。
自然资源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对于一些地方耕地占补平衡要求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将进一步出台一揽子措施,强化执法监督。通过每半年一轮次遥感监测发现问题线索,对非法实质性占用耕地毫不手软,依法严肃查处。
巩固拓展好脱贫攻坚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的前提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要持续抓紧抓好,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要持续推动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切实维护和巩固脱贫攻坚战的伟大成就。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巩固拓展好脱贫攻坚成果,加大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倾斜支持力度,抓紧完善和落实监测帮扶机制,加强产业和就业帮扶,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
从2012年底拉开新时代脱贫攻坚序幕,到2020年底,中国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党中央决定,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过渡期内要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
唐仁健指出,下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要聚焦重点群体,不断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聚焦重点区域,强化倾斜支持政策落实;聚焦重点工作,加大产业就业帮扶力度。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张琦说:“发展产业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也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之举,要坚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乡村产业布局,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加有效供给,提升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
奋力开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新局面
此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奋力开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新局面,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讨论稿)》。会议对大力发展县域富民产业、扎实推进乡村建设、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等任务进行了部署。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表示,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条件,也是必然要求。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离不开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农村具备基本现代生活条件,才能留得住人才。”他说,要做好规划,在注重保护好乡村风貌和传统文化的同时,加快补齐供水、交通、用能、如厕等短板。
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基层党组织必须坚强,党员队伍必须过硬。
会议强调,要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效平台载体,妥善解决农村矛盾纠纷,维护好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与会人士表示,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让农村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新华社记者于文静 高敬 胡璐 侯雪静)
二、从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看农村三产融合走势
【2019-12-25来源:新华社】
日前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农民增收是全面小康的基本要求,要发展富民乡村产业,积极鼓励各类人才返乡下乡创业创新,稳定农民工就业,加大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整治力度,多渠道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司长曾衍德说,发展富民乡村产业要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重点是二三产业,这是促进乡村振兴的根本所在,对农民增收有重要意义,也是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关键之举。
一批富有地域特色、体现乡村气息、承载乡村价值的乡村产业正在成长。据农业农村部最新统计,全国已有9.3万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万多个各类乡村产业园,新建设298个农业产业强镇;各地因地制宜发展乡土特色产业,涌现出2851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创响10万个小宗类、多样化“土字号”“乡字号”知名品牌。
各类人才也正在流向乡村创业热土,成为乡村产业发展的源头活水。截至目前,2019年各类返乡入乡创新创业人员累计超过850万,“田秀才”“土专家”“乡创客”等本乡创新创业人员达3100多万,创办的实体87%在乡镇以下。
“农业创业创新如火如荼,乡村产业发展前景广阔,正吸引各类要素聚乡、产业下乡、人才入乡、能人留乡。”曾衍德说。
国务院2019年6月印发的《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已明确,乡村产业根植于县域,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以农民为主体,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地域特色鲜明、创新创业活跃、业态类型丰富、利益联结紧密,是提升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产业。意见还提出,力争用5到10年时间,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加值占县域生产总值的比重实现较大幅度提高,乡村产业振兴取得重要进展。
记者日前从农业农村部了解到,农业农村部将打造区域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再创建认定一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快构建省、市、县产业园体系,认定第四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再建设一批农业产业强镇、“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和休闲农业示范县。
同时,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支持龙头企业建设农产品加工技术集成基地和精深加工示范基地,打造一批产业化联合体;推进农村创新创业,制定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指引,深入实施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培育行动,建好创新创业基地,推动将符合条件的返乡创业农民工纳入一次性创业补贴范围。
针对发展乡村产业的用地需求,自然资源部日前会同农业农村部印发了《关于设施农业用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据自然资源部耕地保护监督司司长刘明松介绍,这份通知明确,设施农业包括作物种植设施和畜禽水产养殖设施,可以使用一般耕地,不需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不需落实耕地占补平衡。
农业农村部还正在研究制定完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用地政策,用活用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简化审批审核程序,通过入股、租用等方式直接用于乡村产业;盘活闲置宅基地和农村住房,探索“点状供地”等分类灵活供地办法,满足乡村产业发展用地需求。
曾衍德表示,今后要把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的二三产业留在乡村,把就业岗位和增值收益留给农民。同时,进一步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培养一批农村创业创新导师和领军人物,让创业创新群体便捷对接市场,促进农村创业创新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开展。(新华社记者董峻)
责任编辑:张宁宁
三、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央这样谋划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传递五大新信号
【2020-12-30来源:新华社】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12月28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我国即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这一历史节点,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传递出哪些新信号?明年乃至“十四五”时期“三农”工作重要抓手是什么?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看,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北京大学中国农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黄季焜说,做好“三农”工作对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意义重大。农业在任何时候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具有“压舱石”作用,对稳定低收入人群的生计有重要作用。
2020年,全国粮食生产实现“十七连丰”,特别是在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我国农业农村的稳定发展为应对风险挑战起到了重要作用。专家认为,今后我国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征程上,农村的发展空间巨大、大有可为。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唐忠说,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村人口占比依然较高,城乡二元结构依然突出,还有不少农民收入在“平均数”以下,收入有待进一步增加。新发展阶段要解决好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等问题,才能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翻开世界各国现代化历史,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都告诉我们,能否处理好农村这一头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我们现代化的成败。”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改革试验研究室副主任刘俊杰表示,长期以来城市这条腿长、农村这条腿短的问题突出,如果不能让乡村同步实现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民族复兴也无从谈起。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指出,要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各级党委要扛起政治责任,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方针,以更大力度推动乡村振兴。
三农工作重心发生历史性转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
重心转移是不是意味着脱贫攻坚工作结束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手段是推进乡村振兴,反之推进好乡村振兴也将促进脱贫成果的巩固和拓展。”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汪三贵说,脱贫攻坚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可以借鉴应用推进乡村振兴。
党中央决定,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过渡期内要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对现有帮扶政策逐项分类优化调整,合理把握调整节奏、力度、时限,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
“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在乡村振兴阶段还要继续完善,且监测精准到户到人,目的是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预防返贫情况发生。”汪三贵说。
脱贫攻坚期间,有960万农村贫困人口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拔穷根”。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张琦说,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逐步能致富,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是就业,可通过优化规范脱贫攻坚阶段的公益岗位,升级改造扶贫车间,以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更高质量的就业岗位。
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
在连续6年全国粮食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高水平的当下,习近平总书记为什么还要如此谆谆告诫?
一些专家认为,我国水稻、小麦自给率达100%,但耕地长期高强度、超负荷利用,耕地退化加剧。随着城镇化、工业化快速推进,优质耕地资源更加紧缺。
黄季焜说,农产品既要保数量,也要保多样、保质量,今后要鼓励优质稻米、小麦种植,同时解决饲料粮需求和进口不断增加的问题。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既要做好高标准农田建设,也不能忽视中低产田改造,充分发挥土地的潜力和抗风险能力。
“现在所说的粮食安全实际是食物安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升,对于肉蛋奶等需求增加,对饲料粮的需求将持续增加。”唐忠表示,要确保粮食安全优先序,把“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粮食安全战略落到实处。
专家还表示,保障粮食安全要加大扶持力度,解决好农民种粮和地方政府抓粮的积极性问题,健全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要深入实施重要农产品保障战略,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以钉钉子精神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做的事千头万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加强顶层设计,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来推进。其中,以钉钉子精神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个具体要求。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说,近年来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长足发展,城市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治理成效很大,但与之相比,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还有一些差距,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工作基础薄弱,农民的环保意识仍不到位。同时,农业面源污染,包括畜禽养殖、农药化肥污染等亟需下大气力治理。
“我们要全面建设生态文明,短板不克服,生态文明建设的成绩是不稳定的。”常纪文说,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短板之一,必须大力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整治后,也将提升国家的整体生态环境容量。
一些专家提醒,在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中要科学合理、因地制宜地推进。一些人口相对集中居住的地方可以搞污水集中处理,但一些人口相对分散的地方就要结合具体情况,采取既符合国家标准和要求、又体现地方特色和优势的举措,建设生态美、百姓富的美丽乡村。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继续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在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上持续发力,注重加强普惠性、兜底性、基础性民生建设。
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副部长程郁认为,继续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要解决好水电路气网热等对边远村组的供应保障,切实保障农村生活质量的提高,加快交通、水利、仓储、物流、网络等基础设施的改造升级,有效支撑农村现代产业的发展。
“乡村建设是一项事关全局且投入巨大的工程,如果没有科学规划的引领,最终损害的还是农民利益。”刘俊杰说,实际工作中要坚持先规划后建设、无规划不建设,保持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确保规划的前瞻性、合理性和统筹性,科学规划空间布局,合理确定乡村规模,注重完善乡村社区功能。
黄季焜表示,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各地乡村情况不同,不能“一刀切”,要缺什么补什么,尤其要注意倾听地方意见。符合农民意愿的工程项目,农民会爱护,也愿意投入。(新华社记者董峻 于文静 高敬 胡璐 侯雪静)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