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4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一曲《我和我的祖国》唱遍大江南北。伴随着动人旋律,“我和我的祖国”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全面展开,影片《我和我的祖国》引发观影热潮。一个民族的自信焕发夺目光彩,强烈的国家认同感再次被点燃。

国家认同,是一个情感概念,也是一个政治概念,包含着一国公民对自己国家历史、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认知和评价。它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从不会自动产生,它与一个人成长的时代场景,以及从小接受的教化熏陶密切相关,一旦形成就成为了深厚感情和精神力量。当代青年人经历了大国崛起,感受着“中国奇迹”的强劲脉动,“我为你骄傲”的自信自然油然而生。

在“中国奇迹”的背后,“中国道路”是绕不开的关键一条。道路决定命运,一国从何处来、往何处去,必然取决于道路选择与制度构建。对国家发展的认同,也必然包含了对所选择道路与制度有效性的肯定。那些试图将道路、制度从国家认同中抽离的说辞,如果不是包藏祸心、另有所谋,起码也是片面浅薄、无知可笑的。


(1)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当代中国青年拥有强烈国家认同感的原因。
(2)一些人认为当代的国家认同不包括对道路、制度的认同。结合材料,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对此加以驳斥。
(3)在学校教育中,请就如何让青年学生将国家认同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提出三条建议。
2020·广东汕头·一模
知识点:深远持久的影响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正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文化自信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结合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每年国庆档都有新主流电影引起关注。受到外国商业大片的影响,中国电影创作者们也开始了电影的类型化探索,新主流电影的出现使得先前主旋律电影中的近乎说教的叙事方式消失在更易于大众接受的类型化叙事模式中。伴随着新主流电影的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趋于平衡,延续了中国电影诞生之初教化大众的社会功能,现如今已构建起一条强化主流价值观和弘扬中华文化的艺术创作路径。

“建国三部曲”中《建党伟业》《建军大业》《建国大业》分别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各个时期艰苦奋斗的历史进程和精神风貌,是具象的历史、生动的历史,更是可视化的育人元素、颇具感染力的育人内容。新主流电影的建构与发展离不开大众审美文化的演变,突破了传统的叙事框架,融合当下青年文化,体现出青春的朝气与力量。《一点就到家》将扶贫元素与青年元素完美融合,让青年群体参与到祖国的发展和建设当中。书写新时代的中国故事,通过艺术化的处理,以现实主义风格展现浓郁的家国情怀,共同构建出当代大国的文化特质和外化形象,可以让观众对祖国越来越有信心,从而增强国家认同感和爱国主义意识。电影作为传递时代思想内容的载体,其故事性、观赏性、等特点决定其可把“思”的内容外化到“行”上,并在“行”中彰显“思”的分量,将“思”与“行”同频共振。

(1)结合材料,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说明新主流电影的时代价值。
(2)结合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分析新主流电影的艺术创作路径。
(3)请你就如何发展新主流电影提出两条合理建议。

如何认识中国,定位中国,读懂中国,是每一个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一代所思考的问题,全新思想政论节目《这就是中国》为你正确解读。

《这就是中国》创新性地采用“演讲+真人秀”的模式,从当下国内外老百姓关心的一个个热点、难点时政问题切入讨论。邀请专家通过演讲的方式为观众答疑解惑,并在现场与年轻人展开热烈讨论甚至辩论,在把中国制度、中国理论、中国道路、中国文化的优势和先进性传递给观众的同时,传达出“民族自信”的相关核心精神。

《这就是中国》突破了传统理论宣讲节目的单向形式,由三个“角色组合”搭配两条主线来完成节目的多角度呈现。三个组合分别指:问题提出者——热衷于讨论国家发展进步的爱国青年,问题筛选者——由国内资深时政记者、编辑和中国研究专家组成的策划组,问题解决者——专家。两条主线则包含真人秀和演讲两部分。节目聚焦思想本身的力量,既有真人秀中不确定悬念,又有接地气的理论解读,大大减少了政论节目高高在上的疏离感。

《这就是中国》开播以来,其新颖的形式、全新的视角、大众的话语在观众中引起强烈的反响。很多观众表示,通过这个节目,加深了对祖国的了解,增进了国家认同,激起了为祖国伟大复兴奋勇向前的力量。


(1)结合材料,请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这就是中国》的成功开播对创新政论节目的启示。
(2)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说明《这就是中国》成功的原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价值观是文化最深层的内核,价值观自信是文化自信最本质的体现。核心价值观是一国之“维”、一国之”纲,是一个国家共同的道德基础,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如果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就会魂无定所、行无依归。

有学者指出,在对青年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是选择生硬灌输。“我说你听,我打你通”的单向交流,还是选择润物无声、和风细雨的双向互动方式,显现的教育者和引导者的水平与层次,关乎教育和引导的效果。核心价值观教育只有跟上青年学生生活变化的新节奏,传递青年学生生活变化的新信息,与青年学生的需要和利益相契合,才会被其主动和建构性的接受。唯有说到点子上,打动内心,青年学生才会积极接受和认同,进而自觉维护和捍卫。


(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推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和个人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说明。
(2)有人根据材料得出结论:对青年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否收到成效取决于教育者的理念。”从唯物论角度对此观点加以评析。
(3)某校团委准备举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活动。请你策划两项活动并说明活动目的。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