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单选题-单题 较易0.85 引用2 组卷77
2018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被写进宪法,这是时代的要求,反腐的必要。体现了
①要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合
②认识来源于实践并能推动实践的发展
③改革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改革上层建筑使之适应并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9-20高三·安徽阜阳·阶段练习
知识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联系的多样性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954年9月20日,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12月4日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根据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四次向全国人大提出修宪建议,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全国人大分别对我国现行宪法个别条款和部分内容作出必要的也是十分重要的修正,使宪法在保持稳定性和权威性的基础上紧跟时代步伐,不断与时俱进。
2004以来,尤其是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以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为代表的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全面推进,“重大改革应于法有据”,有的改革受到宪法的明确束缚。根据党的十九大精神,对我国现行宪法作出必要的修改完善,把党和人民在实践中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通过国家根本法确认下来,使之成为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遵循,成为国家各项事业的活动准则。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第二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并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在讨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宪法修正案草案,提请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并获得通过。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结合材料分析我国提出修改宪法部分内容建议的理论依据。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