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67

大气污染已成为人类健康的“杀手”,特别是PM2.5粒子产生的灰霾天气,已成为威胁人类社会健康的主要灾害之一。雾霾灾害,是大气长期污染造成的结果。习近平在北京考察时指出:应对雾霾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首要任务是控制PM2. 5,要从压减燃煤、严格控车、调整产业、强化管理、联防联控、依法治理等方面采取重大举措,聚焦重点领域,严格指标考核,加强环境执法监管,认真进行责任追究。


(1)运用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怎样治理雾霾天气,建设美丽中国。
(2)结合材料从唯物论角度针对“治理雾霾天气,建设美丽中国”方面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
19-20高二上·甘肃甘南·期末
知识点: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频繁发生大气雾霾污染,空气质量指数长期处于重度和严重污染的级别。大规模雾霾天气不仅是天灾,更是人祸。雾霾作为生态环境污染的典型,已对人民生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材料二:“APEC蓝”是形容2014年APEC会议期间北京蓝蓝的天。 APEC蓝是中国政府用超常规手段治理出来的。为保障APEC期间空气质量,京津冀区域采取了一系列“史上最严”措施(机动车限行、工业企业限产、停产等),使得治霾能坚守“最后一公里”。2015年3月,全国两会拉开帷幕,北京的天空清空万里,阳光明媚,良好的空气质量也让另一个新词“两会蓝”因此而诞生。 如何留住“APEC蓝”、留住“两会蓝”使之成为常态,定格为“中国蓝”,不光考验着我们每一位公民也考验着国家相关机构。
材料三:作为提供公共产品的核心机构,政府理应在环境保护中发挥主导作用,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政府的基本责任。然而,现行体制下,政府存在着多方面的生态责任缺失,这是雾霾等生态问题产生的主要根源。要使政府做出以生态准则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战略决策必须加强政府的生态责任,建立健全生态问责制度,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应多管齐下,分阶段、分层次、多角度使政府决策中生态自觉性长期制度化。公民应该参与到雾霾治理决策当中,实行开放式决策制度。开放式决策指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决策事项,从草案的提出、方案的讨论、决策会议的举行、决策实施和反馈等全过程向公民与媒体开放,并依法组织公众有序参与的决策制度,来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宏观调控”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如何让“APEC蓝”、“两会蓝”永远定格为“中国蓝”。
(2)结合材料三,从“公民的政治参与”和“政府决策”的角度分析如何改善空气质量?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