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非选择题-解答题 较难0.4 引用1 组卷259
杂交水稻是我国对当代世界农业的巨大贡献,在实际种植过程中体现了巨大的杂种优势。
(1)水稻的花小,为两性花,多对基因与花粉的育性有关,雄性不育植株品系的发现,为杂交制种过程中节省了___________ 这一繁琐操作,并且避免了______________,可保证杂种优势。科研人员在野生型A品系水稻中发现了雄性不育突变株58S,该突变株在短日照下表现为可育,长日照下表现为雄性不育。为确定突变株A不育性状是否可以遗传,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
(2)为研究突变株58S不育性状的遗传规律,分别用不同品系的野生型(野生型A品系和野生型B品系)水稻进行如下杂交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

组别

杂交组合

F1表现型

F2表现型及个体数

58S (♂)X野生型A(♀)

全部可育

683可育,227 雄性不育

58S (♀)X野生型A(♂)

全部可育

670可育,223雄性不育

58S (♂)X野生型B(♀)

全部可育

690可育,45雄性不育

58S(♀)X野生型B(♂)

全部可育

698可育,46 雄性不育

甲组数据说明58S突变株是 A品系雄性育性的________(填“一对”或“两对”)基因发生_________突变引起,乙组数据说明控制58S花粉育性的等位基因的数量及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
(3)在培育水稻高产量品种探索过程中,品种的短秆化是一个里程碑,从生物体能量分配的角度看,短秆化能提高产量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杂交育种的成功是历史性的突破,野生水稻为杂交育种提供许多优良基因来源,体现生物多样性的 _______价值。
2020·福建福州·一模
知识点: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和应用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和应用能量流动的特点以及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生物多样性及其价值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水稻为二倍体植物,科研人员发现了一株雄性不育突变株58S,该突变株在短日照下表现为可育,长日照下表现为雄性不育。
(1)为确定58S突变株雄性不育性状是否可以遗传,应在_____条件下进行_____实验,观察子代是否出现雄性不育个体。
(2)为研究突变株58S水稻雄性不育的遗传规律,分别用不同品系的野生型(野生型58和野生型105)进行如下杂交实验,实验结果见表1。表1突变体58S与野生型58和野生型105杂交实验结果
组别亲代F1F2
实验一58S(♂)×野生型58(♀)全部可育683可育227雄性不育
实验二58S(♀)×野生型58(♂)全部可育670可育223雄性不育
实验三58S(♂)×野生型105(♀)全部可育690可育45雄性不育
实验四58S(♀)×野生型105(♂)全部可育698可育46雄性不育

通过实验一和实验二比较说明58S雄性不育性状为位于野生型58细胞核的_____ 突变。实验三和实验四的F2中可育与不可育的比例均约为15:1,说明58S雄性不育性状是由_____基因决定的。
(3)科研人员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一株新的雄性不育单基因隐性突变体105S,为研究105S突变基因与58S突变基因的关系,将突变体105S和58S进行杂交,若子一代_____,则说明两者的突变基因互为等位基因;若子一代_____,则说明两者的突变基因互为非等位基因。
(4)研究发现,水稻的可育性主要由(M,m)和(R,r)两对等位基因决定,基因型不同其可育程度也不相同,相关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不同基因型个体的可育性程度
基因型MMRRMMrrMmRrMmrrmmRRmmrr
可育性%97%84%61%20%5%1%

从上表可以推测基因与可育性的关系是:_____
水稻为二倍体植物,科研人员发现了一株雄性不育突变株58S,该突变株在短日照下表现为可育,长日照下表现为雄性不育。
(1)为确定58S突变株雄性不育性状是否可以遗传,应在___________条件下进行________实验,观察子代是否出现雄性不育个体。
(2)为研究突变株58S水稻雄性不育的遗传规律,分别用不同品系的野生型(野生型58和野生型105)进行如下杂交实验,实验结果见表1。
表1突变体58S与野生型58和野生型105杂交实验结果

组别

亲代

F1

F2

实验一

58S(♂)×野生型58(♀)

全部可育

683可育

227雄性不育

实验二

58S(♀)×野生型58(♂)

全部可育

670可育

223雄性不育

实验三

58S(♂)×野生型105(♀)

全部可育

690可育

45雄性不育

实验四

58S(♀)×野生型105(♂)

全部可育

698可育

46雄性不育


通过实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较说明58S雄性不育性状为位于野生型58细胞核的单基因隐性突变。实验三和实验四的F2中可育与不可育的比例均约为15:1,说明58S雄性不育性状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因决定的。
(3)科研人员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一株新的雄性不育单基因隐性突变体105S,为研究105S突变基因与58S突变基因的关系,将突变体105S和58S进行杂交,若子一代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两者的突变基因互为等位基因;若子一代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两者的突变基因互为非等位基因。
(4)研究发现,水稻的可育性主要由(M,m)和(R,r)两对等位基因决定,基因型不同其可育程度也不相同,相关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不同基因型个体的可育性程度

基因型

MMRR

MMrr

MmRr

Mmrr

mmRR

mmrr

可育性%

97%

84%

61%

20%

5%

1%


从上表可以推测基因与可育性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