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非选择题-解答题 较难0.4 引用1 组卷456
斑马鱼的胚胎发育过程中要形成体轴,发育过程中沿体轴依序分化形成各种组织器官。我国科学家发现一种由于21号染色体上的hwa基因突变导致的无体轴突变品系,其胚胎形似葫芦(如图1所示)。为研究hwa基因的作用机制,研究者进行了相关研究。
                                                                                                       
(1) 胚胎在发育早期,通过基因的____实现细胞分化,从而形成体轴。
(2)为确定hwa基因的遗传机制,研究者以表现型正常但基因型不同的雌雄个体为亲本,进行了图2所示的杂交实验。(“+”表示有正常基因,“-”表示基因突变)
①目前研究表明斑马鱼无性染色体,性别受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实验一和实验二在遗传学上称为__交实验,两组实验F1的表现型不同,说明父本和母本对后代的影响不同。
②据实验一的F1、F2和F3表现型与基因型比例,推测_____(选填“父本”或者“母本”)的hwa基因对子代胚胎发育起作用,作出此推测的依据是__________

(3)为证实上述推测,研究者将hwa基因编码的mRNA导入母本基因型为(hwa-/-)的胚胎中,以研究hwa基因在胚胎发育中对体轴形成的影响,结果如图3所示。

注射无关mRNA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实验结果显示__________
(4)综合上述研究,解释葫芦型胚胎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5)研究表明β-cat蛋白进入细胞核能够促进体轴正常发育,科研人员推测hwa基因编码的mRNA能够促进β-cat蛋白进入细胞核。为验证上述推测,请以母本基因型为hwa-/-的胚胎为实验材料,设计实验并预期实验结果。
2019·北京海淀·三模
知识点:细胞的分化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和应用遗传信息的翻译胚胎发育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玉米籽粒胚乳的颜色有黄色、紫色和杂色,科研人员进行了系列实验来研究胚乳颜色形成的遗传学机制。
(1)胚乳是由精子与母本产生的两个极核融合后发育而成,每个极核的染色体组成均与卵细胞一致。从染色体组成分析,胚乳属于______,胚乳一般在发育过程中被吸收,不会发育为成熟个体的组织器官。


杂交组合

F1胚乳颜色

紫色RR(♀)×黄色rr(♂)

紫色

紫色RR(♂)×黄色rr(♀)

杂色

上述杂交组合一和二中F1胚乳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F1自交后代胚乳的基因型和比例为________。据此研究人员对胚乳颜色形成的机制作出如下推测。
推测一:可能与胚乳中R基因的数量有关;推测二:可能与胚乳中R基因的来源有关。
(2)为证实上述推测,研究人员利用突变体甲进行了相关实验。

杂交组合

部分F1胚乳

基因型

颜色

野生型rr(♀)×甲Rr(♂)

Rrr

杂色

RRrr

杂色

野生型rr(♂)×甲Rr(♀)

RRr

紫色


①突变体甲的形成过程如上图,形成甲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异类型是____________,R与r遗传时遵循_________________定律。
②研究发现,甲在产生配子时,10号染色体分离有时发生异常,但不影响配子的育性。表中F1出现少量基因型为RRrr的胚乳的原因是:突变体甲产生配子时,___________期出现异常。
③表中杂交结果仅支持推测______。研究人员继续做了以下研究。
(3)研究人员推测在雌配子形成过程中,M基因表达产物可以降低R基因甲基化水平,使其表达不被抑制。现有M基因纯合突变体乙(mmRR)、野生型紫色玉米(MMRR)和黄色玉米(MMrr)。欲通过杂交实验验证上述推测,请写出实验方案并预期结果。
实验组:__________做母本与____________做父本杂交,子代胚乳表现为杂色
对照组:__________做母本与____________做父本杂交,子代胚乳表现为________
大刍草是玉米的原始祖先,具有较强的抗病抗逆特性,为玉米育种提供了原始的遗传材料。研究发现大刍草基因组中有一个D基因仅在体细胞(2n)和精子中正常表达,在卵细胞中不转录。为研究D基因表达对卵细胞的影响,设计了实验。据图回答:
   
(1)D基因在大刍草卵细胞中不转录,从基因结构角度推测其可能的原因是卵细胞中______
(2)要构建大刍草的CDNA文库,应从大刍草____________中提取总RNA.由总RNA在相关酶的作用下获得D基因编码蛋白的序列。按如图所示构建重组表达载体。
(3)在过程①、②转化筛选时,过程_____中T-DNA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DNA上。
(4)从转基因植株未成熟种子中分离出胚,观察到细胞内仅含一个染色体组,判定该胚是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形成的,而一般情况下大刍草卵细胞在未受精时不进行发育,由此表明________
(5)在大刍草基因组中发现另一个B基因与其育性相关,为进一步研究B基因的功能,研究者将一段T-DNA插入到B基因中,致使该基因失活,失活后的基因记为b,现以野生植株和突变植株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统计母本植株的结实率,结果如表所示:
杂交编号亲本组合结实率
a♀BB×♂bb0.1
b♀bb×♂BB0.5
c♀BB×♂BB0.5

①表中数据表明B基因失活后使______(雌/雄)配子育性降低。
②让杂交a的F1给杂交b的F1授粉,得到F2为验证F2植株的基因型,研究者据B基因、T-DNA的序列设计了3种引物,如图所示:
   
随机选取F2植株若干,提取各植株的总DNA,分别用“引物I+III”组合及“II+III”组合进行PCR,检测是否能扩增(完整的T-DNA过大,不能完成PCR扩增)。如果引物“I+III”组及“II+III”组进行PCR均可完成扩增,则相应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如果_______,则相应植株的基因型为BB.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