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非选择题-解答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79
研究人员采用固定化微生物技术消除河道黑臭底泥和改善水质,将乳酸菌、酵母菌群、光合菌群等多种微生物包埋在固体颗粒中制成Ⅰ型和Ⅱ型微生物载体颗粒,如下图所示。

(1)筛选光合菌群时,培养基成分中无需添加______,培养乳酸菌、酵母菌群、光合菌群时需要无氧条件的是______
(2)在培养酵母菌的培养基中含有蛋白胨、K2HPO4、NaCl、葡萄糖和水,其中可作为碳源的有______。培养微生物前,宜采用______方法对接种环进行灭菌。完成下图甲所示操作,至少需要灼烧接种环______次。

(3)若研究人员用图乙所示方法分离培养微生物,该方法称为______,用______共吸取0.4ml菌液(假设稀释倍数为106)平均等量接种到4个平板上,放入______培养一段时间后, 平板上长出的菌落数分别为156、462、178和191。则每1ml菌液中的酵母菌数量为______
(4)下图为试验场内水体不同深度处DO(水中溶氧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在试验场内系统运行80 天左右,除20 cm以下深度外,其余深度处DO均大于1.5 mg/L,且DO呈上升趋势,主要由于微生物载体中包埋的______能使水体DO升高,DO的升高能促进微生物载体中包埋的______以及水体中好氧菌的繁殖,致使试验场内降解有机物的速率和能力得到提高。
2019·江苏盐城·模拟预测
知识点:培养基的成分及其功能培养基的类型及其应用微生物的接种方法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及其应用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牛和羊的瘤胃中生活着多种微生物,其中许多微生物能分解尿素。某研究小组欲从瘤胃内筛选出能高效降解尿素的细菌,设计了如下实验。
Ⅰ.取样:从刚宰杀的牛的瘤胃中取样,将样品装入事先灭过菌的锥形瓶中。
Ⅱ.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
配制全营养LB固体培养基。配方:水、蛋白胨,酵母提取物,NaCl,琼脂糖。(备注:琼脂糖是一种链状多糖,35—40℃时形成半固体状凝胶,90℃以上溶解;琼脂主要成分为琼脂糖和果胶,还有少量含氮化合物等)
配制尿素固体培养基。配方:水、葡萄糖,NaCl,K2HPO4,尿素,酚红,琼脂糖。(备注:酚红是一种酸碱指示剂,在酸性时呈黄色,碱性时呈红色。)
Ⅲ.制备瘤胃稀释液如图并接种。
Ⅳ.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微生物的培养、观察与计数。
回答下列问题:

(1)LB全营养固体培养基和尿素固体培养基都含有的微生物生长所需的4类基本营养物质,它们是____________。尿素固体培养基需用琼脂糖做凝固剂而不用琼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尿素培养基中加酚红的原因是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培养一段时间后,由于细菌产生的______向周围扩散,将培养基中的尿素分解,产生的______使培养基中的酚红由黄色变成红色。
(3)该小组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对瘤胃中分解尿素的细菌进行分离和计数。在涂布接种前,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白平板(2种平板)先行培养了一段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为了判断尿素培养基是否具有选择作用,实验时还需要同时接种______平板。经适当培养,每隔24h统计一次菌落数目。为进一步确定取自瘤胃中液体的适当稀释倍数,将接种的培养皿放置在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h~48h,观察并统计具有红色环带的菌落数,结果如下表,其中______号试管的稀释倍数比较合适(请从上图中1—5号试管中选择填写)。

稀释倍数

1×103

1×104

1×105

1×106

1×107

菌落数

>500

367

248

36

18


(4)接下来,该小组对周围红色区域______(填“大”或“小”)的菌落进行平板划线法纯化和分离,以便获得单菌落。操作时,接种环通过______方法灭菌。在第二次及以后划线时,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牛和羊的瘤胃中生活着多种微生物,其中许多微生物能分解尿素。某研究小组欲从瘤胃内筛选出能高效降解尿素的细菌,设计了如下实验。
I.取样:从刚宰杀的牛的瘤胃中取样,将样品装入事先灭过菌的锥形瓶中。
Ⅱ.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
配制全营养LB固体培养基。配方:水、蛋白胨, 酵母提取物,NaCl,琼脂糖。(备注:琼脂糖是一种链状多糖,35—40℃时形成半固体状凝胶,90℃以上溶解;琼脂主要成分为琼脂糖和果胶,还有少量含氮化合物等)
配制尿素固体培养基。配方:水、葡萄糖,NaCl,K2HPO4,尿素,酚红,琼脂糖。(备注:酚红是一种酸碱指示剂,在酸性时呈黄色,碱性时呈红色。)
Ⅲ.制备瘤胃稀释液如图并接种。
Ⅳ.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微生物的培养、观察与计数。
回答下列问题:

(1)尿素固体培养基需用琼脂糖做凝固剂而不用琼脂的原因是__________
(2)尿素培养基中加酚红的原因是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培养一段时间后,由于细菌产生的___________向周围扩散,将培养基中的尿素分解,产生的___________使培养基中的酚红由黄色变成红色。
(3)该小组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对瘤胃中分解尿素的细菌进行分离和计数。在涂布接种前,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白平板(2种平板)先行培养了一段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经适当培养,每隔24h统计一次菌落数目。为进一步确定取自瘤胃中液体的适当稀释倍数,将接种的培养皿放置在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h~48h,观察并统计具有红色环带的菌落数,结果如下表,其中___________号试管的稀释倍数比较合适(请从上图中1—5号试管中选择填写)。

稀释倍数

1×103

1×104

1×105

1×106

1×107

菌落数

>500

367

248

36

18


(4)接下来,该小组对周围红色区域___________(填“大”或“小”)的菌落进行平板划线法纯化和分离,以便获得单菌落。操作时,接种环通过___________方法灭菌。在第二次及以后划线时,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
自然界中的微生物往往是混杂生长的。人们在研究微生物时一般要将它们分离提纯,然后进行数量的测定。下表是两种培养基配方及有关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分离和计数的实验过程,请回答有关问题。
表1:A培养基配方

KH2PO4

Na2HPO4

MgSO4·7H2O

葡萄糖

尿素

琼脂

H2O

1.4g

2.1g

0.2g

10.0g

1.0g

15.0g

1000mL


表2:B培养基配方

纤维素粉

Na2NO3

Na2HPO4·7H2O

KH2PO4

MgSO4·7H2O

KCl

酵母浸膏

H2O

5g

1g

1.2g

0.9g

0.5g

0.5g

0.5g

1000mL


(1)如果要分离土壤中能分解尿素的细菌,应选择上述______(A、B)配方的培养基,在该培养基中加入______指示剂,可初步鉴定出该种细菌能否分解尿素。据B培养基的成分,所培养微生物的同化作用类型是______
(2)在制备固体培养基的倒平板操作时,平板冷凝后,应将平板倒置,目的是______
(3)若取土样6g,应加入______m的无菌水配制成稀释10倍的土壤溶液。因土壤中细菌密度很大,需要不断加以稀释,配制成101~107不同稀释倍数的土壤溶液。将103~107倍稀释的稀释液分别吸取0.2mL加入固体培养基上,用涂布器将菌液铺平,每个稀释度下至少涂布3个平板,这种接种方法称为______。将接种的培养皿放置在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48h,观察并统计菌落数,结果如表,其中______倍的稀释比较合适,由此计算出每克土壤中的菌落数为______个。这种方法测定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______(填“低”或“高”),因为______

稀释倍数

103

104

105

106

107

菌落数/个

1号平板

478

367

277

26

5

2号平板

496

354

261

20

8

3号平板

509

332

254

29

3


(4)若研究尿素分解菌的群体生长规律,可采用平板划线法分离土壤中的尿素分解菌。操作时,接种环通过灼烧灭菌,在第二次及以后划线时,总是从上一次的末端开始划线,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将分离纯化后的单个菌落进行液体培养,可采用定期取样的方法进行计数。若以一个大方格(体积为0.1mm3)有25个中方格的计数板为例进行计算,设5个中方格中总菌数为45,菌液稀释倍数为102,那么原菌液的菌群密度为______个/mL。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