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非选择题-解答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39
有些过敏原会引起人体中度过敏(疼痛、肿胀、心率加快等),从蜂毒中提取的蜂毒肽具有较好的抗过敏、镇痛作用。下图1中实线表示过敏原引起中度过敏反应的相关机制,虚线表示蜂毒肽治疗中度过敏的机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细胞①的功能是___________,辅助性T细胞与调节性T细胞的生理功能存在差异,其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
(2)肥大细胞释放的组胺等物质通过___________运输,一方面引起毛细血管壁___________,出现肿胀等症状;另一方面与感觉神经元上的受体结合产生兴奋,该过程中的信号转化形式是___________,兴奋最终传导至大脑皮层产生痛觉。
(3)皮下注射一定量的蜂毒肽可对中度过敏患者进行免疫治疗,其机理是蜂毒肽__________,使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减少。
(4)地塞米松(皮质醇类药物)是治疗过敏的常用药。为探究地塞米松、蜂毒肽对过敏的治疗效果,科研人员以足肿胀的过敏大鼠为材料,连续皮下注射给药7天,记录足肿胀程度如图2,并测定第7天大鼠肾上腺的重量如图3。
①地塞米松有较好的疗效,但导致肾上腺重量降低,其主要原因是地塞米松___________
②研究人员建议对一些过敏性体质患者进行长期治疗时,应采用地塞米松和蜂毒肽联合用药,其依据是___________   
23-24高三下·江西抚州·阶段练习
知识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体液免疫细胞免疫过敏反应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过敏性鼻炎是特定人群接触过敏原后引起的,以鼻痒、打喷嚏和鼻黏膜肿胀等症状为主。从蜂毒中提取的蜂毒肽具有较好的抗过敏作用。下图中实线箭头表示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的相关机制,虚线箭头表示蜂毒肽治疗过敏的部分机制。回答下列问题:

(1)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____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上图中细胞①的功能是____,辅助性T细胞与调节性T细胞的生理功能存在差异,其根本原因是____。发生过敏反应时,肥大细胞释放的组织胺可引起____,导致人体出现皮肤红肿。抗组织胺类药物可减轻过敏症状,药物作用机理可能是____。临床上可用____激素抗过敏。
(2)外界花粉可作用于鼻黏膜的感受器,进而引起打喷嚏。感受器属于神经元的____(填“轴突”、“树突”或“胞体”)部分,该部分一般具有大量分支的意义是____
(3)发生过敏反应时,肥大细胞释放的前列腺素D2与受体DP1结合,进而激活蛋白激酶A,最终使组织胺诱导的过敏反应增强。研究者以豚鼠为模型,研究了不同处理对组织胺诱导的过敏反应中鼻黏膜感觉神经元的影响,统计相同时间内引发的动作电位的数量,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图所示。

   

注:箭头表示灌注药剂的时间;强效DP1拮抗剂使DP1完全失效;动作电位大小与时间的比例尺   
图中①处添加的药剂为____(A.前列腺素D2       B.组织胺);药剂BW245C最可能是一种____(A.DP1激动剂       B.蛋白激酶A激动剂)。
人体受到感染时,免疫细胞会释放促炎因子来清除病原体,若促炎因子过量会导致正常组织损伤,如类风湿性关节炎,人体会通过“炎症反射”防止促炎因子的过量产生,其机理如图1所示,人体还可通过一系列内分泌调节来降低组织损伤,其过程如图2所示。

(1)当人皮肤受创破损后往往会引起局部炎症反应,受损伤部位会释放某种化学物质,引发_____,使人产生痛觉;同时会出现_____,形成局部肿胀,此外局部体温升高,能增强白细胞吞噬作用。
(2)据图1分析,结构③是“炎症反射”反射弧中的_____结构,下列关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可能的发病机理,推断合理的有_____
①物质B的释放量增大②物质A的数量过多③促炎因子基因的转录过程加快④受病毒感染激活了NF-KB
(3)图2中的I是_____结构 。据图分析可用_____类药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但长期大剂量使用该类药物会导致患者肾上腺皮质的分泌功能_____(填“增强”或“减弱”),肾上腺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_____
(4)激素类药物治疗副作用大,研究者预通过中医药治疗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临床上发 现中药材“防风”对类风湿关节炎具有一定疗效,为了探究“防风”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炎性反应的改善作用效果,研究人员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材料:健康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鼠、生理盐水、一定浓度的地塞米松(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一定浓度的“防风”溶液。
实验步骤如下:
第1组:_____作为对照组;
第2组:_____
第3组:取10只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鼠灌胃相同体积一定浓度的地塞米松
第4组:取10只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鼠灌胃相同体积一定浓度的“ 防风”溶液将各组大 鼠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连续给药14天后采用_____技术筛选并检测3种蛋白质类促炎因子的含量,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分组TNF-C(ng/L)IL-1β(ng/L)IL-6(ng/L)
130. 4648. 3623. 85
285. 67105. 6270. 93
345. 5860. 9238. 10
465. 7277. 2359. 34
分析与讨论:实验结论_____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