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非选择题-解答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23
果蝇众多的突变品系为研究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材料。摩尔根等人选育出M-5品系并创立了基于该品系的突变检测技术,可通过观察F1和F2代的性状及比例,检测出未知基因突变的类型(如显/隐性、是否致死等),确定该突变基因与可见性状的关系及其所在的染色体。回答下列问题:
(1)果蝇的棒眼(B)对圆眼(b)为显性、红眼(R)对杏红眼(r)为显性,控制这2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均位于X染色体上,其遗传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__
(2)图1表示基于M-5品系的突变检测技术路线,在F1代中挑出1只雌蝇,与1只M-5雄蝇交配。若得到的F2代没有野生型雄蝇、雌蝇数目是雄蝇的两倍,F2代中雌蝇的两种表现型分别是棒眼杏红眼和________,此结果说明诱变产生了伴X染色体______基因突变。该突变的基因保存在表现型为_______果蝇的细胞内。 

(3)上述突变基因可能对应图2中的突变____(从突变①、②、③中选一项),分析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使胚胎死亡。 

(4)图1所示的突变检测技术,具有的①优点是除能检测上述基因突变外,还能检测出果蝇____基因突变;②缺点是不能检测出果蝇____基因突变(①、②选答1项,且仅答1点即可)。
2024高三下·黑龙江·专题练习
知识点:伴性遗传的遗传规律及应用DNA分子上碱基对的改变对后代性状的影响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果蝇众多的突变品系为研究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提供了重要材料。摩尔根等人选育出M-5品系并创立了基于该品系的突变检测技术,可通过观察F1和F2代的性状及比例,检测出未知基因突变的类型(如显/隐性、是否致死等),确定该突变基因与可见性状的关系及其所在的染色体。回答下列问题:
(1)果蝇的棒眼(B)对圆眼(b)为显性、红眼(R)对杏红眼(r)为显性,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均位于X染色体上,其遗传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_。这两对基因在遗传过程中遵循_________定律。
(2)M-5品系的突变检测技术路线如下图所示,在Fl代中挑出1只雌蝇,与1只M-5雄蝇交配,若得到的F2代中雌蝇数目是雄蝇的两倍且没有野生型雄蝇。据图回答:

注:不考虑图中染色体间的交叉互换和已知性状相关基因的突变
①F2中雌蝇的表现型是_________,雌蝇基因型与亲代雌蝇相同的概率是_________
②F2中雄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原因是诱变产生了伴X染色体_________基因突变;
③该突变基因可从F2中表现型为_________的果蝇细胞内获得,供进一步研究使用。
④该突变检测技术的不足之处是无法检测出_________上基因突变。
(3)针对上述辐射诱变实验,有人提出质疑:诱变处理也可能引起果蝇细胞染色体片段发生倒位。倒位片段的长度会影响果蝇减数分裂过程中_________时期的染色体行为,如下图_________所示,即表明辐射引起了染色体倒位。
AB.C.D.
在家蚕(2n=56)基因组计划完成后,其功能基因组研究成为该领域的重要课题。突变体是功能组学研究的重要材料,研究人员选育出N-12家蚕突变品系并创立了基于该品系的突变检测技术,可通过观察F1和F2代的性状及比例,检测出未知基因突变的类型(如显/隐性、是否致死等),确定该突变基因与可见性状的关系及其所在的染色体。回答下列问题:

(1)雌性家蚕一个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有_____________种。家蚕的体色非油性(B)对油性(b)为显性、结绿茧(R)对结白茧(r)为显性,控制这2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均位于Z染色体上,其遗传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所示是基于N-12品系的突变检测技术路线,现选用N-12品雄蚕和诱变后的野生型雌蚕杂交,在F1代中挑出1只雄蚕,与1只N-12雌蚕交配,若得到的F2代没有野生型雌蚕,雄蚕数目是雌蚕的两倍,则F2中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此结果说明诱变产生的Z染色体上的基因突变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该突变的基因保存在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家蚕的细胞内。
(3)上述突变基因可能对应下表中的突变:

密码子序号

1…15       …19       25…540

密码子表(部分)

正常核苷酸序列

突变↓

突变后核苷酸序列

AUG…AAC…       ACG       UUA…UAG

AUG…AAC…       ACG       UGA…UAG

AAA:赖氨酸

UAG、UGA:终止密码子

…表示省略的、没有变化的碱基


分析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致某关键蛋白合成异常使胚胎死亡。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