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非选择题-解答题 较难0.4 引用2 组卷193
地下茎是许多植物维持多年生的重要器官,对地下茎的研究是解决一年生水稻实现多年生长的关键。我国科研人员展开了培育多年生水稻的相关研究,以节约劳动力、种子等生产成本。
(1)将无地下茎的优质籼稻RD23品系与具有地下茎的近缘种野生稻杂交,获得了有地下茎的植株F1,F1自交,获得的F2中有地下茎的122株,无地下茎的106株,性状分离比约为9:7。根据F1、F2的表型及比例可以做出的判断是___________
(2)研究者找到了相关基因,验证了上述判断,但对F2个体的检测发现有少数基因型与表型不符的个体,研究者提出了下面两种假设。
假设一:地下茎性状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假设二:有其它基因参与了此性状的调控。
对F2中基因型推断应该有地下茎,实际却没有地下茎的个体进行深入研究,结果显示该类个体中来自优质籼稻RD23品系染色体的比例远大于其他个体,此数据更支持假设___________(填“一”或“二”)。
请选择优质籼稻RD23品系、野生稻和F1中部分或全部水稻作为材料,设计一代杂交实验验证此假设__________。(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
(3)为了进一步分析地下茎的遗传机理,科研人员检测了亲本P1和P2,F1和F2群体的某种遗传标记(特定片段长度代表遗传标记所在的位点的遗传物质来源),部分植株检测结果如下。

若F2中①、②和③三种类型的比例是__________,可判断某遗传标记所在位点附近的基因不影响地下茎性状的出现。
(4)请根据上述已有材料,设计育种方案,通过多代杂交和筛选,培育出能稳定遗传的多年生优质籼稻RD23品系。简要写出育种方案__________
2024·山东·模拟预测
知识点: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和应用9:3:3:1和1:1:1:1的变式类型及应用杂交育种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水稻是人类重要的粮食作物,全世界有一半的人口食用水稻,中国是水稻的原产地之一,为提高产量,优化品质,我国科研者展开了深入的研究。
(1)种植一次就可以像割韭菜一样连续收获3—5年,这种神奇的水稻,就是多年生水稻。地下茎是许多植物维持多年生的重要器官,是实现水稻多年生的关键。
①某研究团队将无地下茎的RD23品系与具有地下茎的长雄野生稻杂交获得了有地下茎的植株F₁,F₁自交后,F₂中有地下茎的132株,无地下茎的106株,据此推测有地下茎是由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控制的_____性性状,判断依据是_______
②有研究者重复了上述实验,对F₂代检测发现部分个体的基因型与表型不符(基因型上推断应该有地下茎,实际却没有地下茎)。研究者提出了两种假设:假设一:还有其他基因参与了此性状的调控。假设二:此性状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F₂代基因型与表型不符的个体中来自RD23染色体的比例远大于其他个体,此结果更支持假设__。若要通过其它杂交实验的结果来支持该假设,可以选择用RD23品系和F₁有地下茎的水稻杂交,子代表型比例应为有地下茎:无地下茎小于______
(2)杂交水稻有明显的杂种优势,长势好,产量高。雄性不育株的发现和利用是杂交水稻的重要基础。
①现有水稻雄性不育系甲,将育性恢复基因(M)、花粉致死基因(r)和荧光蛋白基因(G)紧密连锁作为目的基因,与质粒构建成______,为了能够连接上该目的基因,质粒上应含有______。利用______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到甲品系中,经筛选获得仅有1条染色体上含有目的基因的杂合子乙。下图中能表示杂合子乙体细胞中相关基因位置的是______
②将乙品系自交,获得的种子中约50%为荧光种子,50%为非荧光种子,原因是______

A.B.C.     D.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面对当前玉米市场供不应求的现状,如何在我国有效的耕地面积内提高玉米的产量成为玉米育种的核心问题。科研人员筛选到了一株叶片变窄的纯合突变玉米植株(nb)。围绕该突变体,科研人员进行了以下研究。
实验(一)遗传分析:
(1)将nb植株与正常叶的野生型植株杂交得F1,F1自交得F2。F2中正常叶的植株有167株,窄叶叶片植株有59株。可得出两个结论:①控制该窄叶和正常叶的等位基因___________(遵循或不遵循)基因分离定律;②野生型和nb植株叶的宽度性状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G/g),且窄叶为隐性性状。将F1和nb杂交,子代的表型比例为___________
实验(二)基因定位:
(2)科研人员初步检测出nb窄叶基因位于1号或2号染色体上。科研人员分别在玉米1号和2号染色体上挑选能够区分突变体与野生型的分子标记(SSR)用于基因定位。以正常叶的野生型植株、nb植株、F250株正常叶植株混合样本、F250株窄叶植株混合样本的DNA作为模板,设计SSR的引物,进行PCR扩增并电泳鉴定。请在答题卷上画出支持“g基因位于1号染色体上”的F2窄叶混合植株样本电泳条带图___________
   
注:SSR为短串联重复序列,如▪▪▪(CA)n▪▪▪。根据不同品系、不同染色体上(CA)重复次数不同,且和待测基因紧密连锁的特点进行基因定位。
实验(三)基因组测序:
(3)接下来科研人员对nb植株和野生型植株的1号染色体进行有关基因测序,测序结果如图:
   
由基因测序结果推测,与蛋白G相比,蛋白g的变化是_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
(4)玉米叶的宽度只有窄叶和正常叶这两种相对性状。科研人员又发现一株由另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窄叶单基因隐性突变体(dn),请在野生型、nb植株、dn植株中选择合适的亲本,设计杂交实验验证该窄叶隐性突变基因不在1号染色体上。请写出实验思路并写出预期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正常叶玉米单株光合产量大于窄叶玉米单株,但玉米适应高密度种植所带来的产量远远大于单株的产量,因此研究窄叶玉米植株的意义是___________
水稻是一种雌雄同株的植物。育种工作者发现一株水稻突变体S(正常为野生型)该突变体花粉粒数目减少,部分花粉粒败育。为研究突变基因的遗传特点和分子机制,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研究。

杂交编号

杂交组合

F1表型

F2表型

杂交Ⅰ

突变体S♂×野生型♀

野生型

野生型171   突变型57

杂交Ⅱ

突变型S♀×野生型♂

野生型

野生型155   突变型51


(1)据上表结果分析,显性性状是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研究人员发现野生稻品种甲7号染色体上具有抗病基因M,突变体乙染色体相应位置为隐性基因,将甲、乙杂交,F1自交,用PCR方法检测F2群体中植株的基因型,发现不同基因型个体数如下:MM有65株,Mm有78株,mm有11株。Fl产生的雌配子育性正常,而带有m基因的花粉成活率很低,含m的花粉有__________不育。
(2)SSR是DNA分子中的简单重复序列,非同源染色体上的SSR重复单位不同,不同品种的同源染色体的SR重复次数不同,因此常用于染色体特异性标记。研究者利用水稻3号、4号染色体上特异的SSR进行PCR扩增,对野生型和突变体S杂交后代的SSR分析结果如下图所示。
据图判断,突变基因位于__________号染色体上,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推测F2中突变体的4号染色体SSR扩增结果应有__________种,且比例为__________

(3)研究发现,突变体S的R5基因起始密码子对应的ATG上游30bp处,有1214bp序列插入,R5基因启动子序列中存在高温响应元件及大量光响应元件(“响应元件是启动子内的一段DNA序列,与特异的转录因子结合,调控基因的转录),这说明其表达可能受温度和光照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请推测突变体S花粉数目减少,部分花粉败育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科研人员在实验室分离到两种纯合雄性不育水稻(分别用株系N、株系R表示),这两种株系的不育性状各由1对等位基因控制,且均为隐性突变所致。研究表明株系R经低温处理可以恢复育性。请利用株系N、R设计杂交实验来推断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写出实验思路)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