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非选择题-解答题 较难0.4 引用1 组卷123
拟南芥(2N=10)是自花受粉植物,基因高度纯合,易获得突变型,是遗传学实验中常见的模式植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拟南芥叶片边缘的光滑(M)对锯齿状(m)为显性,基因M/m位于2号染色体上。2号染色体上成功导入抗盐基因(D)且叶片边缘锯齿状的植株与叶片边缘光滑的纯合植株杂交,从F1中筛选出抗盐植株与正常的叶片边缘锯齿状的植株进行测交,发现测交后代中叶片边缘光滑且抗盐的植株占20%,试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__。据此推测,让F1中的抗盐植株进行自交,所得F2中叶片边缘光滑且抗盐的纯合植株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
(2)拟南芥的A基因决定雄配子育性,A基因失活会使可育雄配子减少1/3;B基因存在时种子萌发,但在种子中来自亲代母本的B基因不表达。研究者将某种抗性基因插入野生型植株(AABB)的A基因或B基因内部,获得了“敲除”A基因的抗性植株甲(基因型表示为AaBB)和“敲除”B基因的抗性植株乙(基因型表示为AABb)。
①进行杂交实验:甲(♂)×乙(♀),则所结种子中,基因型为AaBb的种子所占比例为________
②让上述杂交实验所得子代中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若后代种子中可萌发种子占1/2,则表明A、B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作出该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
③基于以上推论将基因型为AaBb的种子作为父本与抗性植株甲(AaBB)作为母本进行杂交,所得子代中有抗性且可萌发种子的比例为________
2024·山东·模拟预测
知识点: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和应用利用分离定律思维解决自由组合定律的问题基因连锁与交换定律基因突变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拟南芥(2N=10)属于十字花科植物,自花传粉,被誉为“植物界的果蝇”,广泛应用于植物遗传学研究。其植株较小,用一个普通培养皿即可种植4~10株,从发芽到开花约4~6周,每个果荚可着生50~60粒种子。
(1)拟南芥作为遗传学研究材料的优点是_____
(2)拟南芥种皮的深褐色(A)对黄色(a)为显性,基因A/a位于2号染色体上。已知2号染色体上导入抗除草剂基因的结黄色种皮种子的植株与纯合结深褐色种皮种子的植株杂交,从F1中筛选出抗除草剂植株与正常的结黄色种皮种子的植株进行测交,发现F2中结深褐色种皮种子且抗除草剂植株占10%,试分析其原因:_____;若从F1中筛选出的抗除草剂植株自交,则F2中结深褐色种皮种子且抗除草剂植株的纯合植株所占比例为_____
(3)拟南芥的M基因决定雄配子育性,M失活会使雄配子育性减少1/3;N基因存在时种子萌发,但在种子中来自亲代母本的N不表达。研究者将某种抗性基因插入野生型植株(MMNN)的M或N中,获得了“敲除”M基因的抗性植株甲(表示为MmNN)和“敲除”N基因的抗性植株乙(表示为MMNn)。
①进行杂交实验:甲(♂)×乙(♀),则所结种子中,基因型为MmNn的种子所占比例为_____,可萌发种子所占比例为_____;萌发后抗性植株所占比例为_____
②为了探究基因M、N所在的位置,让上述杂交实验所得子代中基因型为MmNn的植株自交,若后代种子中可萌发种子占2/5,且萌发后抗性植株占100%,则表明M、N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是_____,作出该判断的依据是_____
拟南芥(2N=10)是自花受粉植物,基因高度纯合,易获得突变型,是一种经典模式植物。
(1)拟南芥的体细胞中,最多含有__________个染色体组。
(2)拟南芥的M基因决定雄配子育性,M失活会使雄配子育性减少1/3;N基因存在时种子萌发,但在种子中来自亲代母本的N不表达。研究者将某种抗性基因插入野生型植株(MMNN)的M或N中,获得了“敲除”M基因的抗性植株甲(表示为MmNN)和“敲除”N基因的抗性植株乙(表示为MMNn)。
①进行杂交实验:甲(♂)×乙(♀),则所结种子中,可萌发种子所占比例为_______;萌发后抗性植株所占比例为________
②为了探究基因M、N所在的位置,让上述杂交实验所得子代中基因型为MmNn的植株自交,若后代种子中可萌发种子占2/5,且萌发后抗性植株占100%,请在下图中表示出MmNn个体中M、N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__________
   
(3)拟南芥叶片绿色由长度为1000个碱基对的基因B(1000bp)控制。植株丙叶片为黄色,由基因B突变为B1(1000bp)所致,基因B1纯合导致幼苗期致死。突变成的B1基因产生了一个限制酶酶切位点。从植株丙的细胞中获取控制叶片颜色的基因片段,用限制酶处理后进行电泳(电泳条带表示特定长度的DNA片段),其结果为上图中______(填“Ⅰ”“Ⅱ”或“Ⅲ”)。
(4)植株丁叶片为黄色,由基因B的另一突变基因B2所致。用植株丁与丙杂交,子代中黄色叶与绿色叶植株各占50%。据上述信息能确定B2____________(填“显性”、“隐性”)突变。
拟南芥(2N=10)属于十字花科植物,自花传粉,被誉为“植物界的果蝇”,广泛应用于植物遗传学研究。
(1)科研人员从一批经过诱变处理的野生型纯合拟南芥中筛选出一株突变株,为探究突变性状的显隐性,研究者将突变株与野生型植株杂交,若F1______,则突变性状为显性;若F1______,则突变性状为隐性。
(2)拟南芥雄性不育系在植物遗传学研究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某实验室分离到两组纯合雄性不育拟南芥株系N和株系R,两种株系的不育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均为隐性突变所致。研究表明株系R经低温处理可恢复育性。请利用株系N、R设计杂交实验并根据实验结果推断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简要写出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及相应结论)。
(3)拟南芥的A基因决定雄配子育性,A失活会使雄配子育性减少1/3;B基因存在时种子萌发,但在种子中来自亲代母本的B不表达。研究者将某种抗性基因插入野生型植株(AABB)的A或B中,获得了“敲除”A基因的抗性植株甲(表示为AaBB)和“敲除”B基因的抗性植株乙(表示为AABb)。
①进行杂交实验:甲(♂)×乙(♀),则所结种子中,基因型为AaBb的种子所占比例为______;可萌发的种子萌发后抗性植株所占比例为______
②为了探究基因A、B所在的位置,让①杂交实验所得子代中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发现后代种子中可萌发种子占2/5,且萌发后抗性植株占100%,由此推断野生型植株中A、B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是______,因为在此情况下,AaBb植株产生的雌、雄配子的种类及比例分别是______,而种子中来自雌配子的B基因不表达,后代种子中可萌发种子占2/5,且萌发的植株含有______基因,都表现出抗性。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