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单选题-单选 适中0.65 引用7 组卷51
利用某方法测定野生菌株B的数量,在同一稀释倍数下4个平板上均接种0.1mL样品溶液,菌落数分别为156、178、486、191,经计算得知每毫升原样品溶液中含有目的菌1.75×108个。该菌经人工诱变后,形成了某种氨基酸缺陷型菌株C和D,培养情况如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接种的菌种一般培养基实验处理和结果
野生菌株B能生长不处理
诱变菌株C不生长添加氨基酸甲,能生长
诱变菌株D不生长添加氨基酸乙,能生长
诱变菌株C+D能生长不添加氨基酸甲、乙,都能生长
A.据结果可推测,上述测定过程中样液稀释倍数为1×105
B.结果表明菌株C可能为菌株D提供生长所需的氨基酸乙
C.结果表明菌株C中可能是控制合成氨基酸甲相关酶的基因发生突变
D.题中“某方法”可以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23-24高二下·河北保定·期中
知识点:基因突变微生物的接种方法其他微生物的分离与计数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经人工诱变后,部分细菌由于某种酶被破坏,其细胞中某些化学反应不能正常进行,就形成了营养缺陷型菌株,这在工业生产上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如图是实验人员利用影印法初检某种氨基酸缺陷型菌株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制备如图所示的培养基除含有细菌必需的____________等营养物质外,还需要加入____________
(2)倒平板的适宜温度是50℃左右,待平板冷凝后,要将平板倒置,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3)根据用途分类,图中基本培养基属于______(填“选择”或“鉴别”)培养基。
(4)进行过程②培养时,应先将丝绒布转印至______(填“基本”或“完全”)培养基上,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利用影印法培养的优点是不同培养基中同种菌株的接种位置相同,为了完成对初检的营养缺陷型菌株的鉴定,实验人员应挑取______(填“菌落A”或“菌落B”)进行接种培养,并进一步鉴定。
(6)科研人员用放射线处理目的菌获得两个突变株C和D,然后对突变株C和D进行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接种的菌种

一般培养基

实验处理及结果

C

不生长

添加营养物质甲,能生长

D

不生长

添加营养物质乙,能生长

C+D

能生长

不添加营养物质甲、乙,都能生长

突变株C不能在一般培养基上生长的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将突变株C和D混合在一起,接种于一般培养基上,都能生长的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