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非选择题-解答题 较难0.4 引用5 组卷319
遗传学技术在突变检出领域中有着重要的贡献与作用。
(1)Muller-5技术常用于果蝇X染色体上突变的检出,已知果蝇棒眼对圆眼为显性,红眼对杏色眼为显性,且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皆位于X染色体上。下图为利用Muller-5品系雌果蝇检测基因突变的过程图。不考虑交叉互换。

为检测出果蝇X染色体上是否发生了突变,F1代需进行_____(填“自由交配”“自交”或“单对交配”)获得F2代。现有某纯合致死突变基因被检出,则在F2代中,最好选取性状为_____果蝇进一步研究该突变基因的作用。
(2)PCR扩增法可用于基因点突变的检出,其基本原理是,如果引物的3'端碱基与模板碱基不互补,则用耐热DNA聚合酶无法延伸。已知某变异果蝇品种在Badh2基因的EXON7区出现了一个8bp的碱基对缺失和三个位置的碱基替换(其他序列与野生型一致),为了检测该变异,现设计以下四条引物进行PCR(如图所示)。

除了题干中提到的引物、耐热DNA聚合酶和DNA模板外,PCR反应体系中还需添加_____。若在8bp缺失型的DNA样本中同时加入四条引物进行PCR扩增,实验结束后应使用_____技术对产物进行检测,且理论上可以得到_____种序列不同的DNA片段。
(3)在检出突变基因后,科学家往往利用基因工程的方式获得该基因对应的蛋白质并进行下一步研究。如图为构建重组质粒的流程示意图,在该过程中,应使用_____对质粒S进行酶切。将重组质粒通过转化导入亮氨酸合成缺陷细菌后,应使用_____(填“添加亮氨酸”或“不添加亮氨酸”)的选择培养基,同时挑取_____(填“有绿色荧光”或“没有绿色荧光”)的菌落进行进一步鉴定。

23-24高三下·重庆·阶段练习
知识点:基因突变PCR扩增的原理与过程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两位女科学家因发现“CRISPR / Cas9基因剪刀”而获得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CRISPR/Cas9 系统可对基因组进行定点编辑,其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1可知,在_______的引导下,Cas9蛋白利用其具有的2个内切酶活性位点,水解目标DNA的______,从而获得黏性末端。
(2)科研人员通过突变得到内切酶活性全部消失的dCas9,建构的CRISPR / dCas9系统保留向导RNA(sgRNA)引导进入基因组的能力。当dCas9与VP64、P65等转录激活因子融合,形成的dCas9-SAM质粒可进行基因调控等研究。
①图2示意将sgRNA质粒和dCas9-SAM质粒与磷脂等混合,形成包埋DNA的脂质体结构。将脂质体加入到细胞系的细胞培养皿中,能实现基因转移的原理是______。24h后通过添加_____ 筛选并进行单细胞培养即可得到基因编辑成功后的细胞。此过程须在37℃,气体环境为_____ 的细胞培养箱中进行。
②转染好的细胞用裂解液消化后,使用RNA提取试剂盒提取总RNA,取1μg提取的RNA使用反转试剂盒进行操作即可得到______,然后将其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PCR操作时通常预变性5分钟,_____ 30秒,再复性、延伸,循环等。
(3)为鉴定筛选出的菌落中是否含有正确插入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拟设计引物进行PCR鉴定。PCR反应体系中除含缓冲液、模板DNA、dNTP(包含dATP、dCTP、dGTP、dTTP)、引物以外,还应含有______;图3所示为甲、乙、丙3种引物在正确重组质粒片段中的相应位置,PCR鉴定时应选择的一对引物是 _____。某学生从某一菌落的质粒中扩增出了400bp片段,则该菌落中含有的质粒___(填“是”或“不是”)正确插入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
人乳铁蛋白(hLF)具有抑菌、提高免疫力等重要功能,被认为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食品添加剂。研究人员为培育出转人乳铁蛋白基因(hLF)奶山羊进行了相关研究,部分过程如下图,请回答以下问题:

pBLG 为β-乳球蛋白基因启动子,GFP为绿色荧光蛋白基因,neor为新霉素抗性基因,BclI、EcoRI、San3AI和 XbaI代表相关限制酶切点
(1)过程①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先以人乳腺细胞总RNA 为模板通过逆转录合成cDNA (互补DNA), 再通过 PCR 技术扩增相应的DNA 片段——hLF 基因。该过程中需用到的工具酶有__________。为使获得的hLF基因与质粒定向连接,扩增时选用的一对引物需在5'端添加限制酶__________的识别序列。若扩增hLF 基因时消耗了510个引物分子,则该过程扩增了__________次。
(2)过程②中,使用pBLG 而不用其他基因的启动子的目的是__________。步骤④得到的细胞先置于含新霉素的培养液中培养,再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到细胞中发出绿色荧光,该现象并不能区分导入受体细胞的是普通质粒还是重组质粒,原因是__________。接下来可采用 PCR 技术检验hLF 基因是否成功导入或检测__________
(3)为检验转人乳铁蛋白基因(hLF)奶山羊生产的乳铁蛋白的抑菌效果,研究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

组别

1

2

3

4

滤纸上物质

0. 4万IU 青霉素0. 25 万IU 链霉素

人乳清(浓缩20倍)

转基因羊乳清(浓缩20倍)

?(浓缩20倍)

抑菌圈直径(cm)

2.2

1.9

1.7

①组别4 滤纸上的物质是__________
②该实验结果说明__________
拟南芥(2N=10)属于十字花科植物,自花传粉,被誉为“植物界的果蝇”,广泛应用于植物遗传学研究。拟南芥细胞中存在某种转录因子能够明显提高其他基因的表达水平。研究人员将从拟南芥细胞中获取的转录因子转移到大豆细胞内,并使其过量表达,发现大豆中油酸和亚油酸的含量显著提高。图中限制酶EcoRⅤ的酶切位点为-GATATC-。

(1)质粒P0具有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ampr)和四环素抗性基因(tetr),对其进行切割时应该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便筛选重组质粒。研究人员利用限制酶EcoRⅤ对载体进行处理后________(填“能”或“不能”)与目的基因片段直接相连。用限制酶和T4DNA连接酶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研究人员常选用能产生黏性末端的限制酶,你认为这样做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P3质粒导入受体细胞通常使用农杆菌转化法,若受体细胞能够表现氨苄青霉素抗性,能否说明目的基因已成功导入受体细胞,并说出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受体细胞能够培育出转基因大豆植株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获得大量的目的基因,可以采用PCR技术进行扩增,PCR技术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PCR过程每次循环分为3步,其中温度最低的一步是______。PCR扩增完成后,常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鉴定PCR的产物。
(5)某实验利用PCR技术获取目的基因,实验结果显示除目的基因条带(引物与模板完全配对)外,还有2条非特异条带(引物和模板不完全配对)。为了减少反应非特异条带的产生,以下措施中有效的是_______________
A.增加模板DNA的量
B.延长热变性的时间
C.延长延伸的时间
D.提高复性的温度
(6)利用 PCR 技术,在引物的某个特定位点引入一个或多个不能与目的基因配对的碱基,就可以在目的基因中带来定点突变,据此获得的目的基因再经表达、纯化获得蛋白质,该过程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填工程技术)的范畴。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