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非选择题-解答题 适中0.65 引用3 组卷493
2023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为“湿地修复”。修复湿地不仅保护生态环境,也能够改善民生、助力减贫,对人类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1)某研究小组借助空中拍照技术调查某湿地地面活动的某种动物种群的数量,主要操作流程是选取样方、空中拍照、识别照片中该种动物并计数。与标记重捕法相比,上述调查方法的优势有___(答出2点即可)。已知调查区域总面积为S,样方面积为m,样方内平均个体数为n,则该区域的种群数量可表示为___
(2)互花米草是外来入侵植物,严重威胁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生物替代”是根据群落演替的规律,由本地物种取代外来入侵植物的一种生态防治技术。有人认为,不能用芦苇通过生物替代的方法来治理互花米草。结合下图信息分析,能支持该观点的证据是___。在滨海湿地修复过程中通常选择净化能力强的多种水生植物,使它们形成互利共存关系,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原理。

(3)研究发现,在逆境胁迫下植物会产生大量活性氧导致细胞内的膜结构损伤,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活性氧清除剂能够维持体内活性氧的平衡。为探究互花米草适应滨海湿地的原因,研究人员对生活在不同盐浓度下互花米草叶片和根中的SOD活性进行了检测,结果如图。据图分析,叶片与根部SOD活性随盐浓度的变化不同,根部SOD活性变化是___,试分析互花米草适应滨海湿地环境的可能机制是___

(4)研究人员利用生态浮床技术(浮于水面上种植植物的床体,植物根系能吸收水体中的污染物质),对某滨海湿地进行了镉、汞污染有效治理。有人提议,浮床中的水生植物可以用于制作家畜饲料,以提高该系统的经济效益,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提议___(填“可行”或“不可行”),理由是___
2024·山东泰安·二模
知识点: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群落的演替及其影响因素生态工程的特点及基本原理生物富集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滨海某湿地森林植被退化,形成的裸滩被外来入侵植物互花米草占据。群落中芦苇、耐高盐的碱蓬和互花米草的相对多度(群落中某一种植物的个体数占该群落所有植物个体数的百分比)与入侵时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研究发现,互花米草入侵后,导致图1两种植物相对多度发生变化的原因如图2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某研究小组借助空中拍照技术调查某湿地地面活动的某种动物种群的数量,主要操作流程是选取样方、空中拍照、识别照片中该种动物并计数。与标记重捕法相比,上述调查方法的优势有____
(2)图1中乙植物是____(填“芦苇”或“碱蓬”)。互花米草入侵的第1年至第5年甲种群密度变化的原因是____
(3)该湿地某食物网如图3所示(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为kJ/m2·a),该食物网中,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已知这两种虾之间存在较为激烈的种间竞争,这种竞争会导致它们的生态位____(填“重叠”或“分化”)。

(4)该湿地遭到了镉污染,研究人员利用生态浮床进行了有效治理。研究人员指出,浮床中的水生植物不能作为家畜饲料,原因是____
(5)为防治互花米草的生态入侵,湿地修复过程中通常选择净化能力强的多种水生植物,使它们形成互利共存关系,这体现的生态学原理是____
5月22日是第24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地和国际湿地城市,盐城是地球生物多样性展示的重要窗口。扎实开展保护,确保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持续提升,是近年来政府工作核心内容之一。请回答下列问题:
(1)某研究小组借助空中拍照技术调查湿地中一种动物的种群数量,主要操作流程是选取样方、空中拍照、识别照片中该种动物并计数。与标记重捕法相比,上述调查方法的优势有___。从照片中发现该流域的群落外貌和结构会随季节变化而发生规律性变化,这体现了群落的___
(2)湿地中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过程如图所示(字母表示能量值,时间足够长,不考虑未利用的能量),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去向有___和流向分解者;图中c和b+g+h的关系是___(选填“>”“=”或“<”),分析原因是___。第二与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___(选填“>”“=”或“<”)e/c×100%。

(3)2024年3月,江苏省林业局在盐城召开2024年全省沿海互花米草治理工作部署会。互花米草能够防风固沙、阻挡潮流,最初被引进用于生态修复,主要利用了生物多样性的___价值。“生物替代”是根据群落演替的规律,由本地物种取代外来入侵植物的一种生态防治技术。有人认为,不能用芦苇通过生物替代的方法来治理互花米草。结合下图信息分析,能支持该观点的证据是___

(4)在湿地修复工程中,往往优先选择具有较强污染物净化能力的本地湿地植物;其次还需要考虑这些植物各自的生态位差异,以及它们之间的种间关系,通过合理的人工设计,使这些物种形成互利共存的关系。这分别体现了生态工程建设的______原理。
2023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为“湿地修复”。湿地保护和修复工作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1)某研究小组借助空中拍照技术调查某湿地地面活动的某种动物种群的数量,主要操作流程是选取样方、空中拍照、识别照片中该种动物并计数。与标记重捕法相比,上述调查方法的优势有______(答出1点即可)。若研究该湿地中某种植物的生态位,通常需要研究的因素有______(填标号)。
A.在该区域出现的频率             B.种群密度
C.植株高度             D.与其他物种的关系
(2)互花米草是外来入侵植物,入侵5年后,导致该湿地耐高盐的碱蓬大面积萎缩而芦苇扩张,这种变化的关键驱动因素是不同生态系统之间的“长距离相互作用”(由非生物物质等介导),如图1所示。假设有3种植食性昆虫分别以芦苇、碱蓬和互花米草为主要食物,昆虫数量变化能够反映所食植物种群数量变化。互花米草入侵后3种植食性昆虫数量变化如图2所示。

   

①据材料分析,本研究中介导“长距离相互作用”的非生物物质是______
②图2中,若昆虫①以互花米草为食,则昆虫③以______为食
(3)植物可以向环境释放化学物质,对同种或异种植物产生影响。研究人员制备了不同植物浸提液,分别处理本地植物黑麦草的种子,结果如图。结果表明芦苇释放的化学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采用在互花米草入侵地浇灌芦苇浸提液的方法帮助湿地修复,还需要进行哪些研究?(答出一条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