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非选择题-实验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31
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分别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T2噬菌体去侵染大肠杆菌,以研究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在侵染细菌过程中的功能,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实验开始前,分别用___培养噬菌体,得到蛋白质被35S标记的噬菌体和DNA被32P标记的噬菌体。
(2)然后,用两组噬菌体分别侵染___
(3)侵染一段时间后,用搅拌器搅拌,离心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检测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得到如图所示的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当搅拌时间在2~5min时,上清液中的35S、32P分别占初始标记噬菌体放射性的90%和20%左右,由此可以推断出___。图中“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曲线基本保持在100%,本组数据的意义是作为对照组,以证明___

(4)通过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发现,细菌裂解后释放出来的噬菌体大小、形状等都与原来噬菌体一致,实验证明___
23-24高一下·北京丰台·期中
知识点: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材料一: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它的化学组成中60%是蛋白质,40%是DNA。对这两种物质的分析表明,仅蛋白质分子中含有硫,磷几乎都存在于DNA分子中。
材料二: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分别用放射性同位素35S、32P标记的T2噬菌体去侵染细菌,侵染一段时间后,用搅拌器搅拌,然后离心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检测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得到如图所示的实验结果。待细菌裂解后检测释放出来的子代噬菌体,发现其大小、形状等都与原来噬菌体一致。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为获得标记的噬菌体,首先用______(含有/不含有)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用其培养噬菌体。为区别两组实验的结果,应分别用____________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
(2)材料二中,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结果表明,当搅拌时间在2-5 min时,上清液中的35S、32P分别占初始标记噬菌体放射性的90%和20%左右,由此可以推断出___________进入细菌,____________没有进入细菌。图中“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曲线基本保持在100%,本组数据的意义是作为对照组,以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
(3)子代噬菌体的性状与原噬菌体一致,说明噬菌体的性状是通过亲代的_______遗传的。
(4)假定一个被32P标记的噬菌体产生了500个子代噬菌体,其中含有32P的个体数是____,含没有放射性标记P元素的个体数是____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