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非选择题-解答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85
图1表示两种类型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图2是某生态学家对某湖泊中鲫鱼和鲤鱼种群的数量进行了多年的监测结果(λ表示当年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图3是用抽样检测法检测每毫升草履虫数量的操作及结果。请据图回答问题:

(1)一个生物兴趣小组对一支试管培养液中的草履虫数量统计后绘制成如图1中的甲曲线,在统计草履虫数量时用到的计数工具是____________。将草履虫数量的变化绘制成这种曲线,这种研究方法属于构建_____________模型。在a点之后引起草履虫数量下降的主要因素可能是_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生态学家高斯也曾做过培养草履虫的实验,结果发现在一定量的培养液中草履虫的数量在第五天以后基本维持在K值(环境容纳量)左右。那么K值是指_____________
(2)将1mL培养液稀释10倍后,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检测每毫升草履虫的数量;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少许培养液使其自行渗入计数室,并用滤纸吸去多余液体。已知每个计数室由25×16=400个小格组成,容纳液体的总体积为0.1mm3。现观察到a、b、c、d、e5个中格80个小格内共有草履虫n个(如图3),则上述培养液中约有草履虫___________个/mL。
(3)图2中鲫鱼种群在t3后种群数量变化类似于图1中___________曲线的增长类型,鲤鱼种群在t3时的数量___________(填“>”“<”或“=”)t2时的数量。
23-24高二下·安徽宿州·阶段练习
知识点: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