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非选择题-解答题组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67
I.人类多囊肾病(ADPKD)是尿毒症的主要病因之一,通常在30~50岁发病为了解该病的遗传方式,现对某家庭的发病情况进行调查,发现母亲和大女儿均已患病,其余表型正常。对疾病相关基因PKD1的表达产物PC1蛋白质进行电泳分析,结果如图5所示。已知正常的PC1蛋白质由4303个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的一条肽链经折叠、螺旋形成。

   

(1)根据图中信息判断,ADPKD属于____________(显性/隐性)遗传病。
(2)分析图中异常PC1蛋白质的电泳结果,请推测产生此结果的可能原因是______
A正常基因PKD1内部替换碱基       B正常基因PKD1内部增添碱基
C异常基因PKD1的甲基化程度不同       D相应染色体上的正常基因PKD1缺失
(3)进一步研究发现,基因PKD1位于16号染色体上。据此推测,小女儿的基因型是______,其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含有______个致病基因。(PKD1基因用D、d表示)
(4)不考虑分裂异常,下列关于小女儿的正常基因的来源与分布,正确的是______
A母亲的卵细胞       B母亲的肾细胞       C父亲的精子       D父亲的肾细胞
(5)若小女儿与表型正常的男子结婚,为预防患ADPKD孩子的出生,所采取的措施应包括____________。(编号选填)
①对该男子进行基因检测     ②对该男子进行染色体分析     ③孕前评估发病风险   ④孕后进行羊水检测            ⑤孕后进行B超检查
II.最新研究发现,17号染色体上基因HG的转录产物miRNA-21,也是ADPKD致病原因之一,其致病机理如下图a所示。PDK1基因的作用机制如下图b所示。目前研究发现新药S可特异性降解miRNA-21。

   

(6)根据图中信息和所学知识,请解释新药S的治疗机理。_________________
2024·上海奉贤·二模
知识点: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实例遗传病的检测和预防PCR扩增的原理与过程减数分裂异常情况分析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图1显示了人体结缔组织中弹性纤维的形成机制。弹性蛋白借助E蛋白定位在微纤维束上,并由P蛋白协助L酶交联弹性蛋白形成弹性纤维。   

(1)弹性蛋白与弹性纤维的相同之处在于___(单选)。
A.多肽链的数量B.肽键的结构
C.氨基酸的数量D.肽键的数量

弹性纤维合成受阻,对结缔组织中的血管会产生严重后果,如全身性动脉迂曲。某家庭有两男两女四个孩子,两个儿子均出现全身性动脉迂曲的症状,双亲和两个女儿均表型正常。对全体家庭成员进行基因测序,发现所有人均含有致病E基因。图2显示了致病E基因表达的部分氨基酸序列,其中一个字母表示一种氨基酸,*表示终止。   

(2)据题中信息分析,该家庭成员所含的致病E基因是___(显性/隐性)基因,该病属于___(伴X/常)染色体遗传病。
(3)不考虑分裂异常,下列关于大儿子的致病E基因的来源与分布,正确的是___(单选)。
A.其所有次级精母细胞均含有
B.仅源自其父亲的精子
C.仅其部分次级精母细胞含有
D.仅源自其母亲的卵细胞

(4)据图2分析,致病E基因所表达的蛋白功能异常,其可能原因是由于E基因___(编号选填)。
①转录后的翻译提前终止
②替换了一个碱基对
③缺失了一个碱基对
④插入了一个碱基对
(5)理论上,下列基因治疗方案中对缓解大儿子的全身性动脉迂曲最有效的是___(单选)。
A.修复P蛋白的基因
B.修复LOX酶的基因
C.降低致病E基因表达量
D.修复致病E基因

(6)大女儿与表型正常的男性结婚后,为预防患全身性动脉迂曲的孩子出生,所采取的措施中应包括___(编号选填)。
①孕前对大女儿配偶做基因检测
②孕后开始高蛋白饮食
③孕前评估该疾病的再发风险率
④孕前对大女儿配偶做血管 B 超检查
研究人员对某遗传病的病理机制进行研究,发现该病存在多种致病原因,家族1由单基因突变(A/a)导致,家族2由单基因突变(B/b)导致。图显示了A/a基因表达的部分氨基酸序列,数字表示氨基酸的排位。
   
A代表丙氨酸(GCU、GCC、GCA、GCG)。I代表异亮氨酸(AUU、AUC、AUA)。L代表亮氨酸(UUA、UUG、CUU、CUC、CUA、CUG)。*代表终止。终止密码子UAA、UAG、UGA。
(1)据图分析,A/a致病基因所表达的蛋白质的功能异常,可能原因是由于致病基因__________。(编号选填)
①转录提前终止②转录后翻译提前终止③第141位插入了一个碱基对④第142位缺失了一个碱基对⑤第142位替换了一个碱基对⑥第143位替换了一个碱基对
(2)A/a基因表达的正常蛋白和异常蛋白一定相同的是____。
A.氨基酸的排序B.肽键的结构C.氨基酸的数量D.肽链的数量

家族1有一男三女共四个孩子,双亲和大女儿的表型正常,先发病就诊患者是儿子,二女儿和小女儿也出现了病理反应症状。儿子已婚,与妻子生育一个男孩,妻子与该男孩表型正常。
(3)据题中信息分析,家族1成员所含的致病基因是___________(①显性/②隐性)基因,该病属于________(①X/②常)染色体遗传病。(编号选填)
(4)家族1中,儿子与妻子所生男孩的相关基因型为_____。
A.aaB.XaYC.XAYD.Aa

(5)家族1中,大女儿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_____。
A.1/2B.1/3C.2/3D.3/4

(6)家族2有一儿一女两个孩子,先发病就诊患者是女儿。通过对家族2全体家庭成员进行基因测序,发现父母和哥哥都不携带致病基因,则关于女儿患病的解释,正确的是_______。
A.一定发生的是常染色体畸变
B.一定发生的是显性突变
C.可能源自父亲的精原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的基因突变
D.可能源自母亲的卵原细胞DNA复制时发生了基因突变

(7)家族2父亲的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基因A/a与基因B/b可遵循_____。
A.遵循基因分离定律B.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C.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遵循连锁互换定律
先天性葡萄糖—半乳糖吸收不良症(CGGM)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患者小肠上皮细胞转运葡萄糖及半乳糖障碍,严重患者容易腹泻。健康人小肠上皮细胞运输单糖等物质的部分机理如图所示,其中SGLT、GLUT2、GLUT5和Na+/K+ATP酶分别表示质膜上的转运蛋白。

(1)物质进出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不同。据图比较,与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运输方式最相似的是____。(编号选填)
①Na+进小肠上皮细胞
②K+进小肠上皮细胞
③Na+出小肠上皮细胞
④葡萄糖出小肠上皮细胞
(2)小明腹泻就医,医生对其进行各项检验,结果如表所示。据图及已学知识推测,表中各指标异常的可能原因,并用数字编号选填。

样本

检验项目

检验结果

正常参考范围

推测指标

异常的原因

血液

口服糖溶液后

30~180min血糖变化情况

血糖升高值

<1.1 mmol/L

血糖升高值

>1.1 mmol/L

(1)____

粪便

粪便pH

<5.0

6.9-7.2

(2)____

①小肠上皮细胞吸收Na+减少
②肠道微生物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③消化道双糖或多糖水解酶活性降低
(3)进一步检测发现,小明是CGGM患者。据相关信息及已学知识推测,其患病的原因可能是____。
A.Na+与葡萄糖或半乳糖竞争SGLT蛋白
B.SGLT蛋白与肠上皮细胞质膜结合异常
C.SGLT蛋白结构改变导致运输功能异常
D.SGLT基因甲基化导致SGLT蛋白减少
(4)对小明及其表型正常父母22号染色体上的SGLT基因进行检测,相关基因编码链的部分序列如下图所示。据此判断,CGGM的遗传方式及变异类型分别是________

父亲:5’-TCA……GCGGTTTGG-3’

5’-TCA……GCGGTTGG-3’

母亲:5’-TCA……GCGGTTTGG-3’

          5’-TAA……GCGGTTTGG-3’

小明:5’-TAA……GCGGTTTGG-3’

5’-TCA……GCGGTTGG-3’

(5)在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小明父母再生一个患CGGM男孩的概率是____
(6)遗传咨询发现,小明祖父和外祖母都是白化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者。若小明父母欲生育二胎,则下列细胞形成的生殖细胞参与受精后,可导致胎儿同时患有白化病(A/a表示白化病基因)和CGGM(B/b表示SGLT基因)的组合是____。(编号选填)

(7)研究发现,CGGM有多种致病类型。若小明的妹妹因SGLT蛋白的甘氨酸(密码子:5’-GGG-3’)被精氨酸(密码子:5’-AGG-3’)替换而引发CGGM,据此推测,小明妹妹SGLT突变基因转录过程中的模板链为5’-____-3’。
(8)若小明已到适婚年龄,从检测和预防遗传病的角度,下列建议合理的是____。(编号选填)
①对其妻子进行基因检测
②评估遗传病的再发风险率
③对其胎儿进行B超检查
④对其胎儿进行染色体分析
(9)目前CGGM的治疗以饮食控制为主,结合相关信息,请对CGGM患者提出合理的饮食建议____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