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非选择题-解答题 较难0.4 引用1 组卷141
水稻是一种重要的农作物,研究者通过多种育种技术来提高水稻的产量。
(1)水稻稻穗的大小会影响水稻产量。研究人员获得了稻穗为大穗的单基因纯合突变体1和突变体2,其稻穗显著大于野生型。将突变体1和突变体2分别与野生型水稻杂交,获得的F1的稻穗大小与野生型相同,说明大穗为___________(填“显性”或“隐性”)性状。
(2)为了研究两突变基因的关系,将___________杂交,若子代___________,说明突变基因的关系是彼此互为等位基因;同时也体现了该变异具有___________特点。
(3)进一步研究发现突变基因为A基因,并对野生型和突变体1的A基因进行测序,结果如图:

注:非模板链下面的字母代表相应的氨基酸,*处无对应氨基酸。
据图可知,由于___________使突变体1的A基因突变,其指导合成的mRNA上的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肽链变短,最终导致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的改变,功能异常。A基因表达一种甲基转移酶,可通过催化染色体中组蛋白的甲基化来影响F基因的表达,F基因是稻穗发育的主要抑制基因。研究者进一步做了如图所示检测,据图解释突变体大穗出现的成因:___________

23-24高一上·江西宜春·期末
知识点:遗传信息的翻译基因突变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基因型、表现型、等位基因表观遗传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水稻是一种重要的农作物,研究者通过多种育种技术来提高水稻的产量。
(1)水稻种植区域广泛,同一品种在不同生态区域产量差异明显。研究发现作物品种的表型(P)是其基因型(G)、环境效应(E)及基因型与环境之间的互作效应(G×E)共同作用的结果,即P=G+E+G×E。G×E的大小反映了基因型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程度的高低,G×E较小的品种一般适应种植的区域________(填“较大”或“较小”)。表观遗传是G×E效应的一种体现,是指基因的_________保持不变,但影响基因_______,导致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
(2)水稻稻穗的大小会影响水稻产量。研究人员获得了稻穗为大穗的单基因纯合突变体1和突变体2,其稻穗显著大于野生型。将突变体1和突变体2分别与野生型水稻杂交,获得的F1的稻穗大小与野生型相同,说明大穗为______(填“显性”或“隐性”)性状。为了研究两突变基因的关系,将突变体1和突变体2杂交,若子代表现为大穗,说明突变体1和突变体2的突变基因的关系是______(选填“A、等位基因;B、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C、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3)进一步研究发现突变基因为A基因,并对野生型和突变体1的A基因进行测序,结果如图:

   

注:非模板链下面的字母代表相应的氨基酸,*处无对应氨基酸。
据图可知,由于碱基对的_______使突变体1的A基因突变,其指导合成的mRNA上的碱基为______的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肽链变短,最终导致蛋白质的_______改变,功能异常。
(4)A基因表达一种甲基转移酶,可通过催化染色体中组蛋白的甲基化来影响F基因的表达,F基因是稻穗发育的主要抑制基因。研究者进一步做了如图所示检测,据图解释突变体大穗出现的成因:_______

   

水稻是一种重要的农作物,研究者通过多种育种技术来提高水稻的产量。
(1)水稻既可自交也可杂交。自交或杂交,均通过___________生殖产生后代,亲本须经___________分裂产生两性配子。
(2)水稻种植区域广泛,同一品种在不同生态区域产量差异明显。研究发现作物品种的表型(P)是其基因型(G)、环境效应(E)及基因型与环境之间的互作效应(G×E)共同作用的结果,即P=G+E+G×E。G×E的大小反映了基因型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程度的高低,G×E较小的品种一般适应种植的区域___________(填“较大”或“较小”)。表观遗传是G×E效应的一种体现,是指基因的___________保持不变,但影响基因___________,导致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
(3)水稻稻穗的大小会影响水稻产量。研究人员获得了稻穗为大穗的单基因纯合突变体1和突变体2,其稻穗显著大于野生型。将突变体1和突变体2分别与野生型水稻杂交,获得的F1的稻穗大小与野生型相同,说明大穗为___________(填“显性”或“隐性”)性状。
(4)为了研究两突变基因的关系,将突变体1和突变体2杂交,若子代表现为大穗,说明突变基因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进一步研究发现突变基因为A基因,并对野生型和突变体1的A基因进行测序,结果如图:

注:非模板链下面的字母代表相应的氨基酸,处无对应氨基酸。
据图可知,由于___________使突变体1的A基因突变,其指导合成的mRNA上的碱基为___________的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肽链变短,最终导致蛋白质的___________改变,功能异常。
(6)A基因表达一种甲基转移酶,可通过催化染色体中组蛋白的甲基化来影响F基因的表达,F基因是稻穗发育的主要抑制基因。研究者进一步做了如图所示检测,据图解释突变体大穗出现的成因: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国繁育大白菜(2N=20)有7000多年历史,自然界为野生型,为研究大白菜抽薹开花的调控机制,某科研单位将野生型的大白菜经过诱变育种得到了抽薹早突变体甲和抽薹晚突变体乙。进行实验如下:
突变体甲×野生型→F1(表型与突变体甲相同)
突变体乙×野生型→F1(表型与突变体乙相同)
F1(表型与突变体甲相同)×F1(表型与突变体乙相同)→F2(新性状:突变体甲:
突变体乙:野生型=1:1:1:1)
(1)若突变体甲与突变体乙是染色体上两个不同位点基因突变的结果,突变体甲与突变体乙性状分别对野生型性状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要确定两个不同突变位点基因是否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将F2中的新性状个体进行自交,统计其所有后代。
若新性状:突变体甲:突变体乙:野生型=_____________(填比例),则说明两个不同突变位点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若新性状:突变体甲:突变体乙:野生型=_____________(填比例),则说明两个不同突变位点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3)为探究上述白菜早抽薹的原因,对野生型基因与突变体甲基因进行相关检测和比较,结果如下:


注:上面为非模板链,非模板链下面的字母代表模板链对应的氨基酸,*处无对应氨基酸
①由上图可知,白菜的抽蒙时间提前是因为野生型基因中_____________(填碱基对)突变,导致mRNA上的_____________提前出现,_____________过程提前终止,最终导致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改变,功能异常。
②研究人员利用PCR技术研究野生型基因与突变体甲基因,为了提高PCR扩增的特异性,他应该适当_____(填“提高”或“降低”)退火温度,这样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③研究发现上述野生型基因的表达产物是一种甲基转移酶,通过催化染色体中组蛋白的甲基化来影响基因F的表达,进而影响抽薹,野生型与突变体甲的F基因表达的相对水平如图(野生型与突变的体甲的F基因均为正常)。请根据以上信息推测突变体甲抽薹提前的原因_____________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