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非选择题-解答题 较难0.4 引用3 组卷240
研究人员在簇生稻和粳稻杂交后代中发现一个能稳定遗传的浅绿叶突变体pgl,对该突变体进行了遗传鉴定和相关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经光合色素含量测定分析发现,突变体pgl的叶绿素a、叶绿素b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为野生型的70.8%、0.5%和72.0%,这表明浅绿叶突变体pgl为______(色素种类)缺失型。
(2)将浅绿叶突变体pgl与绿叶野生型水稻分别进行正反交,F1均为绿叶水稻,F2中绿叶与浅绿叶之比约为3:1,根据F2表型及比例分析,浅绿叶突变体pgl受______控制。
(3)用X射线处理粳稻得到另一个能稳定遗传的浅绿叶突变体y45,将突变体y45与突变体pgl杂交,F1均为绿叶水稻,F2中绿叶水稻723株,浅绿叶水稻为564株,该结果表明浅绿叶突变体y45基因与突变体pgl基因为______基因。将F1与F2中浅绿叶水稻进行杂交,子代表型及比例为______
(4)叶绿素加氧酶基因M能够调控叶绿素b的合成,该酶缺失或失活都会影响叶绿素b的合成。为确定浅绿叶突变体pgl基因的候选基因是否为基因M,科学家通过PCR技术扩增突变体pgl与野生型的基因M并进行碱基序列比较,发现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pgl基因M编码区中的模板链碱基发生了______(具体变化),造成叶绿素加氧酶的一个谷氨酸替换成赖氨酸,从而导致叶绿素加氧酶失活,该实验结果证明基因M______(填“是”或“不是”)浅绿叶突变体pgl基因的候选基因。(密码子:谷氨酸——GAA、GAG赖氨酸——AAA、AAG)
2024·江西南昌·一模
知识点:9:3:3:1和1:1:1:1的变式类型及应用遗传信息的翻译基因突变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基因型、表现型、等位基因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番茄是两性植物,自然状态下为自花授粉作物,杂种优势能极大提高番茄的产量、抗病及抗逆表现,因此番茄生产基本上都是应用杂交种。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家获得了4号染色体的ps-2基因隐形突变体甲,表现为雄性不育,在杂交育种时,选育雄性不育植株的优点是___________。雄性不育与雄性可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这对基因____________(“可能”或“不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原因是___________。科研人员将突变体甲与野生型番茄进行杂交实验,F1均为雄性可育,F2出现1/4雄性不育,将F2植株自交,F3中雄性可育:雄性不育的比例为___________
(2)科研人员用EMS诱变野生型番茄,获得雄性不育的突变体乙(甲、乙均只有一对基因与野生型不同)。下表为3个不同番茄杂交组合及其子代的表型及比例。请回答:
组合序号亲本组合后代的表型及比例
野生型×突变体甲全为雄性可育(杂种1)
野生型×突变体乙全为雄性可育(杂种2)
杂种1×杂种2全为雄性可育
使用EMS的目的是提高____________,因为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____性,可能产生有害的基因,需及时处理非入选番茄。根据杂交组合三,推测控制两个突变体的相关基因为___________(“等位基因”或“非等位基因”)。
(3)已知4号染色体上的A基因可以指导植酸合成,不能合成植酸的会死亡。现有A基因缺失25个碱基对产生的A25-基因,效果未知。将基因型为AA25-的植物自交得到F1,提取F1各植株的DNA后进行PCR,选择的正向引物(从左到右)与A25-缺失的碱基配对,反向引物(从右到左)在其下游0.5kb处。将PCR产物进行电泳,发现各组产物电泳结果均具有条带,原因是___________,其中条带分为较明亮和较暗两种,则较暗条带代表的植物比例为____________
(4)用基因组编辑技术将一个A基因导入到基因型为A25-A25-的6号染色体上,A25-与导入的A基因之间的遗传___________(“遵循”或“不遵循”)基因分离定律,理由是____________
野生型水稻叶片为绿色,但叶片太绿会阻止光的渗透、促进光饱和进而降低光合效率。科研人员在水稻培育过程中发现了三种浅绿叶突变体甲、乙、丙,对其进行相关研究。
(1)将三种突变体分别与野生型水稻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组别

亲本

F1表现型

F2表现型及数量

野生型

浅绿叶

甲 × 野生型

野生型

825

273

乙 × 野生型

野生型

615

192

丙 × 野生型

野生型

449

134


依据实验结果,初步判断三种突变体的遗传均是由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的。
(2)为探究不同突变体控制叶色基因位点之间的关系,科研人员以不同突变体为材料进行系列杂交实验。
①“甲×乙”杂交,F1、F2所有植株均表现为浅绿叶,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
②“甲×丙”杂交,F1所有植株均表现为野生型。进一步研究发现乙的浅绿叶基因位于10号染色体上,通过上述两组实验______(能/不能)确定丙的浅绿叶基因位于10号染色体上。如果能,理由是:___________;如果不能,请进一步设计实验方案并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不考虑交叉互换,请选择能或不能的同学按照题目要求对应作答)
(3)科研人员对野生型叶色基因与突变体甲的浅绿叶基因的模板链进行基因测序,部分碱基序列结果如下:

图中四种不同形状曲线代表四种碱基,峰的顺序表示碱基序列,且一个峰对应一个碱基。依据测序结果,突变体甲浅绿叶基因模板链的碱基在“↓”所指位置处发生了_______的改变,导致氨基酸由________变为________(部分氨基酸对应的密码子:精氨酸CGU;丙氨酸GCA;丝氨酸AGU、UCA),进而导致相关蛋白质的结构异常,功能发生改变。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