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非选择题-实验题 较难0.4 引用0 组卷395
玉米(2n=20)是一年生雌雄同株异花传粉的植物,杂交种的杂种优势明显,在高产、抗病等方面,杂合子表现出的某些性状优于纯合亲本(纯系)。玉米茎的高度、果穗的大小、胚乳的颜色等性状与其抗倒伏、高产、品质等密切相关,研究人员进行了如下研究。
(1)玉米茎的高度有高茎和矮茎两种类型,A控制高茎,将高茎植株与矮茎植株杂交,F1均为高茎,F1自交所得F2中高茎与矮茎的比例为3:1。在连续繁殖高茎玉米品系的过程中,偶然发现一株矮茎玉米突变体M,M自交,子代中高茎玉米植株占1/4。研究发现,M是由亲代高茎玉米植株一个A基因突变而成,基因型表示为AA+。让M自交,后代出现高茎玉米和矮茎玉米,利用遗传定律的实质解释产生此现象的原因:________;M与正常矮茎玉米植株杂交得F1,F1自由交配的后代中,矮茎植株所占比例是________
(2)玉米的大穗杂种优势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B1、B2和C1、C2)共同控制,两对等位基因都纯合时表现为衰退的小穗性状。若基因型为B1B2C1C2的大穗杂交种自交后代出现衰退小穗性状的概率为1/2,则说明________。如果玉米的某杂种优势性状由n对等位基因控制,且每对等位基因都独立遗传。现有该性状n对基因都杂合的杂种优势品种,其后代n对基因都纯合时才表现衰退,该品种自然状态授粉留种,子代表现衰退的概率为________
(3)玉米籽粒胚乳的颜色有黄色、紫色和杂色,科研人员进行了系列实验来研究胚乳颜色形成的遗传学机制。已知胚乳是由精子与母本产生的两个极核融合后发育而成,每个极核的染色体组成均与卵细胞一致。研究人员为研究胚乳颜色形成的机制,所做杂交实验及结果如下表所示,并作出如下推测:
表1


杂交组合

F1胚乳颜色

紫色RR(♀)×黄色rr(♂)

紫色

紫色RR(♂)×黄色rr(♀)

杂色

推测一:可能与胚乳中R基因的数量有关;
推测二:可能与胚乳中R基因的来源有关。
为证实上述推测,研究人员利用突变体N所做杂交实验及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2

杂交组合

部分F1胚乳

基因型

颜色

Rrr

杂色

野生型rr(♀)x突变体N Rr(♂)

RRrr

杂色

野生型rr(♂)x突变体N Rr(♀)

RRr

紫色

研究发现,N在产生配子时,10号染色体分离有时发生异常,但不影响配子的育性。表2中F1出现少量基因型为RRrr的胚乳的原因是________。表2中杂交结果仅支持推测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知识点: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和应用基因连锁与交换定律减数分裂异常情况分析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玉米(2n=20)是一年生雌雄同株异花传粉的植物。现阶段我国大面积种植的玉米品种均为杂合子,杂交种(F1)的杂种优势明显,在高产、抗病等方面杂合子表现出的某些性状优于其纯合亲本(纯系)。现阶段,我国大面积推广种植的优质、高产玉米品种,均为杂合子。
(1)玉米的大穗杂种优势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B1B2C1C2)共同控制,两对等位基因都纯合时表现为衰退的小穗性状。若大穗杂交种(B1B2C1C2)自交后代出现衰退的小穗性状的概率为1/2,则说明__________。如果玉米的某杂种优势性状由n对等位基因控制,且每对等位基因都独立遗传。若某杂种优势品种n对基因都杂合(亲本),其后代n对基因都纯合时才表现衰退,该品种自然状态授粉留种,F2表现衰退的概率为_________
白粉病是一种造成玉米严重减产的病害。 科研人员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抗白粉病基因随机转入玉米中,获得抗病株。为进一步研究抗病株的遗传特性,让抗病株与原种进行杂交,结果如表所示:

组别

亲本

F1

F2表型及比例

1

♀抗病株x ♂原种

自交

原种:抗病株≈4.93:1

2

♂抗病株x♀原种

自交

原种:抗病株≈4.85:1

(2)由此可知,相对于原种的感病性状,抗病性状为 _______性。根据F2的表型及比例能否判断控制这对性状的基因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还是自由组合定律?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玉米籽粒胚乳的颜色有黄色、紫色和杂色,科研人员进行了系列实验来研究胚乳颜色形成的遗传学机制。已知胚乳是由精子与母本产生的两个极核融合后发育而成,每个极核的染色体组成均与卵细胞一致。胚乳是含有一整套精子染色体的三倍体。

   

表1

杂交组合

F1胚乳颜色

紫色RR(♀)×黄色rr(♂)

紫色

紫色RR(♂)×黄色rr(♀)

杂色

研究人员对胚乳颜色形成的机制作出如下推测:
推测一:可能与胚乳中R基因的数量有关;
推测二:可能与胚乳中R基因的来源有关。
为证实上述推测,研究人员利用突变体甲进行了相关实验。
表2

杂交组合

部分F1胚乳

基因型

颜色

野生型rr(♀)×甲Rr(♂)

Rrr

杂色

RRrr

杂色

野生型rr(♂)×甲Rr(♀)

RRr

紫色

研究发现,甲在产生配子时,10号染色体分离有时发生异常,但不影响配子的育性。表2中F1出现少量基因型为RRrr的胚乳的原因是__________     表2中杂交结果仅支持推测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
玉米(2n=20)是一年生雌雄同株异花传粉的植物。现阶段我国大面积种植的玉米品种均为杂合子,杂交种(F1)的杂种优势明显,在高产、抗病等方面杂合子表现出的某些性状优于其纯合亲本(纯系)。现阶段,我国大面积推广种植的优质、高产玉米品种,均为杂合子。
(1)玉米的大穗杂种优势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B1B2C1C2)共同控制,两对等位基因都纯合时表现为衰退的小穗性状。若大穗杂交种(B1B2C1C2)自交后代出现衰退的小穗性状的概率为1/2,则说明______。如果玉米的某杂种优势性状由n对等位基因控制,且每对等位基因都独立遗传。若某杂种优势品种n对基因都杂合(亲本),其后代n对基因都纯合时才表现衰退,该品种自然状态授粉留种,F2表现衰退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___
白粉病是一种造成玉米严重减产的病害。科研人员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抗白粉病基因随机转入玉米中,获得抗病株。为进一步研究抗病株的遗传特性,让抗病株与原种进行杂交,结果如表所示:

组别

亲本

F1

F2表型及比例

1

♀抗病株×♂原种

自交

原种:抗病株≈4.93:1

2

♂抗病株×♀原种

自交

原种:抗病株≈4.85:1


(2)由此可知,相对于原种的感病性状,抗病性状为____________性。根据F2的表型及比例____________(填“能”或“否”)判断控制这对性状的基因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还是自由组合定律。
(3)玉米籽粒胚乳的颜色有黄色、紫色和杂色,科研人员进行了系列实验来研究胚乳颜色形成的遗传学机制。已知胚乳是由精子与母本产生的两个极核融合后发育而成,每个极核的染色体组成均与卵细胞一致。胚乳是含有一整套精子染色体的三倍体。

表1

杂交组合

F1胚乳颜色

紫色RR(♀)×黄色rr(♂)

紫色

紫色RR(♂)×黄色rr(♀)

杂色

研究人员对胚乳颜色形成的机制作出如下推测:
推测一:可能与胚乳中R基因的数量有关;
推测二:可能与胚乳中R基因的来源有关。
为证实上述推测,研究人员利用突变体甲进行了相关实验。
表2

杂交组合

部分F1胚乳

基因型

颜色

野生型rr(♀)×甲Rr(♂)

Rrr

杂色

RRrr

杂色

野生型rr(♂)×甲Rr(♀)

RRr

紫色

研究发现,甲在产生配子时,10号染色体分离有时发生异常,但不影响配子的育性。表2中F1出现少量基因型为RRrr的胚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表2中杂交结果仅支持推测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
玉米(2n=20)是我国栽培面积最大的作物,玉米的性别和籽粒胚乳的颜色受基因影响,科研人员对玉米性别决定和胚乳颜色形成的遗传学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1)研究发现,玉米性别受两对等位基因(Ba、ba和Ts、ts)影响。基因Ba、Ts同时存在时,玉米表现为雌雄同株异花,顶生垂花是雄花序,腋生穗是雌花序;基因ba纯合时,腋生穗不能发育;基因ts纯合时,顶生垂花成为雌花序。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选取纯合的雌雄同株和纯合的雌株进行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到F2,若F2有雄株个体出现,则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若F2没有雄株个体出现,取F2中的雌雄同株个体相互授粉,子代的表型及比例是__________
(2)玉米籽粒胚乳的颜色有黄色、紫色和杂色,胚乳是由精子与母本产生的两个极核融合后发育而成,每个极核的染色体组成均与卵细胞一致,胚乳是含有一整套精子染色体的三倍体。科研人员进行了系列实验来研究胚乳颜色形成的遗传学机制。

杂交组合

F1胚乳颜色

紫色RR(♀)×黄色rr(♂)

紫色

紫色RR(♂)×黄色rr(♀)

杂色

①上述杂交组合一和二中F1胚乳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据此研究人员对胚乳颜色形成的机制作出如下推测。
推测一:可能与胚乳中R基因的来源有关;
推测二:可能与胚乳中R基因的数量有关。
②为证实上述推测,研究人员利用突变体甲进行了相关实验。

杂交组合

部分F1胚乳

基因型

颜色

野生型rr(♀)×甲Rr(♂)

Rrr

杂色

RRrr

杂色

野生型rr(♂)×甲Rr(♀)

RRr

紫色

研究发现,甲在产生配子时,10号染色体分离有时发生异常,导致产生RR型精子,与两个r型极核结合,产生了RRr型胚乳。所以表2中杂交结果仅支持推测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研究人员推测在雌配子形成过程中,M基因表达产物可以降低R基因甲基化水平,使其表达不被抑制。现有M基因纯合突变体乙(mmRR)、野生型紫色玉米(MMRR)和黄色玉米(MMrr)。欲通过杂交实验验证上述推测,请写出实验方案并预期结果。
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