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非选择题-解答题 较难0.4 引用2 组卷191
蜜蜂是一类营社会性生活的昆虫,蜂王(可育)和工蜂(不育)均为雌蜂(2n=32),由受精卵发育而来;雄蜂(n=16)由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来。雄蜂进行假减数分裂,精子和其体细胞所含的染色体数相同。已知蜜蜂的体色有褐体和黑体(D/d基因控制)两种,眼色有黑眼和黄眼(E/e基因控制)两种,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蜜蜂交配的相关实验结果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组合

父本

母本

F1的表型种类

雌性(♀)

雄性(♂)

组合一

褐体黑眼

褐体黑眼

1种

4种

组合二

黑体黄眼

褐体黑眼

1种

1种


(1)雄蜂是_________倍体。由基因型相同的雌蜂发育而来的蜂王和工蜂,在体型、寿命、生理功能上存在差异,说明蜂王的发育过程存在_________现象。
(2)蜜蜂体色的遗传遵循_________定律,黑体在雄蜂中出现的概率比雌蜂_________(填“低”“高”“相等”或“不确定”)。杂交组合一后代中雌雄个体的表型存在差异_________(填“是”或“不是”)伴性遗传的结果。
(3)组合二中父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_。若所有卵细胞发育成雄蜂和受精的概率相同,将组合一F₁的雌性个体与其父本进行回交,则F₂中雄性黑体黄眼个体占_________
(4)研究发现,蜜蜂体内气味受体分为传统气味受体(由R₁基因控制合成)和非典型气味受体(由R₂基因控制合成),相关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已知雄蜂个体中上述基因所在染色体的相应片段缺失则会致死,雌蜂个体中上述基因所在同源染色体的相应片段均缺失才会致死。用紫外线照射某嗅觉正常的蜂王(基因型为R₁r₁R₂r₂,其后代只出现传统气味型和无嗅觉型,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有_________(答两点)。
2024·黑龙江齐齐哈尔·一模
知识点: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和应用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和应用染色体数目的变异表观遗传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蜜蜂是一类营社会性生活的昆虫。嗅觉在它们的生存和繁衍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已知蜂王(可育)和工蜂(不育)均为雌蜂(2n=32),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雄蜂(n=16)是由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来的。研究发现,在嗅觉正常的蜂群中出现了部分无嗅觉的蜜蜂,现针对蜜蜂的嗅觉进行一系列遗传学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用一只无嗅觉蜂王与一只嗅觉正常雄蜂交配,其后代F1中雌蜂均嗅觉正常,雄蜂均无嗅觉。在相对性状中_____________(填“嗅觉正常”或“无嗅觉")是显性性状。
(2)用F1中的蜂王和雄蜂交配,F2中出现了两种新的表现型,即传统气味型(嗅觉系统只能识别传统的气味分子,而不能识别非典型气味分子)和非典型气味型(嗅觉系统只能识别非典型气味分子,而不能识别传统的气味分子),已知嗅觉正常型蜜蜂均能识别传统和非典型两类气味分子。杂交结果如下:
F1嗅觉正常型♀×无嗅觉型♂


F2嗅觉正常型:传统气味型:非典型气味型:无嗅觉型
①分析可知,蜜蜂嗅觉的相关性状至少由____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
②若F2雌雄蜜蜂中四种表现型的比例为1:1:1:1,则说明相关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F2中嗅觉正常型个体的基因型有_______种。
(3)研究发现,蜜蜂体内气味受体分为传统气味受体(由R1基因控制合成)和非典型气味受体(由R2基因控制合成)。已知,雄蜂个体中上述基因所在染色体的相应片段缺失则会致死,雌蜂个体中上述基因所在同源染色体的相应片段均缺失才会致死。用紫外线照射F1中嗅觉正常的蜂王,其后代只出现传统气味型和无嗅觉型,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