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非选择题-解答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59
近几年来,每到3月底4月初,三叶虫萤形成的绚丽“萤火”照亮了丽水市九龙湿地。三叶虫萤生存需要高质量稳定的栖息环境,它们在夜晚发出闪光进行种内通信交流、求偶等。研究发现三叶虫萤种群密度与郁闭度(森林中乔木树冠遮蔽地面的程度)、土壤含水量等因素密切相关,结果如下表。

调查点编号

种群密度/(只·m-2

郁闭度/%

土壤含水量/%

1

0.2

37

34.64

2

0.7

42

32.53

3

1.3

44

37.66

4

2.1

57

33.47

5

4.3

63

33.32

6

4.4

72

36.46

7

5.2

75

43.62

8

7.1

77

43.87

9

8.2

86

47.16

10

10.2

94

45.26

回答下列问题:
(1)据表分析,随郁闭度升高,种群密度____,原因是较高的郁闭度可以____,为三叶虫萤创造适宜的夜晚活动空间。研究表明土壤含水量较高的区域能够吸引更多的成虫前来聚集产卵,从种群数量特征角度分析,相对较高的土壤湿度有利于提高种群的____
(2)三叶虫萤幼虫主要以蜗牛为食,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属于____。它们利用嗅觉或味觉找到蜗牛的过程主要依靠____信息。
(3)上图是三叶虫萤某一条食物链中的能量去向,图中a~g代表能量值(J/m2·a),I~L代表能量用途。图中K表示____,若蜘蛛的同化量为h,则从三叶虫萤到蜘蛛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计算后发现,该能量传递效率小于10%,请解释原因____
(4)要研究三叶虫萤的生态位,需要研究它的栖息场所、食物、天敌以及____,该湿地中三叶虫萤等各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其意义是有利于____
(5)近年来,三叶虫萤吸引了大批游客的观赏。请从保护三叶虫萤的角度分析,游客在观赏时不宜____。
A.保持观赏距离B.使用闪光灯拍照
C.投放大量食物D.用诱光灯诱捕
23-24高二上·浙江丽水·期末
知识点:种群的概念及特征物种在群落中的生态位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某地因采矿导致地表下沉,成为无法利用的荒地。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当地有关部门因地制宜,通过引水等措施,将该地改造成湿地生态公园,一些生物陆续迁入,并逐渐形成相对稳定的生物群落。回答下列问题:
(1)该湿地生态公园生物群落类型的演变属于__________演替。可见,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是__________。湿地生态公园可以起净化水质和旅游观光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使用价值。
(2)该湿地生态公园中生存着大量的黑斑蛙,在其繁殖季节,雄蛙在水边高声鸣叫,雌蛙闻声赶来,该过程传递的信息属于__________信息。雌蛙通常在近岸水深10~30cm的草丛间产卵,可采用__________法调查该蛙卵块的密度。
(3)下表为该湿地生态公园中的一条食物链“丝藻→鳑鲏→白鹭”中各种群一年间的能量流动情况(单位:105kJ·a-1)。

种群

同化的总能量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呼吸消耗

传递给分解者

传递给下一营养级

未被利用的能量

丝藻



100.0

19.0

27.0

51.0

鳑鲏

27.0

11.0


2.0


6.5

白鹭

2.1

1.0

1.5

微量不计


①据表分析,丝藻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__________kJ•a-1,丝藻到鳑鲏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小数点后保留一位)。
②白鹭由于某种原因数量下降,则鳑鲏的数量变化是__________
③研究发现该湿地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其意义是__________。要进一步研究鳑鲏的生态位,需要研究其__________(A.栖息地B.食物C.年龄结构D.天敌)。
太湖流域每年都会因N、P排放超标,出现严重的富营养化现象,对周围居民的生活和饮水安全造成影响。图1为科研人员通过对太湖某区域的生物组成及其食物关系调查,绘制的部分食物网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所示的食物网中所有生物______(填“能”“不能”或“不一定能”)构成一个群落,原因是________。调查得知鲚鱼和银鱼摄食不同类型的浮游动物,这将有利于减弱两者之间的______关系。
(2)太湖中的鲢鱼主要生活在水体上层,鲚鱼、银鱼主要生活在水体中层和中下层,鲫鱼主要生活在水体底层,这种群落结构的生态学意义是_____
(3)当湖水出现富营养化时,通过投入生态浮床和种植挺水植物,能够一定程度抑制藻类等浮游植物生长,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答两点即可)。研究者利用血球计数板(1mm×1mm×0.1mm)对某单细胞藻进行计数了解治理效果。治理前后分别在相同样点取多个湖水样品混合后,稀释10倍进行计数,结果如图2所示,下图分别为治理前、后某单细胞藻计数情况。治理后该藻种群密度减少了______个/L。

(4)下表为太湖某区域生态系统的能量分析数据(单位:JJ·m-2·a-1,其中I—IV表示食物链中不同的营养级。结合数据分析,表中能量Y表示的是______,最高营养级及其上一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保留两位小数)。
生物类群I
同化能量871.27×105141.1×10515.91×1050.88×105211.85×103
能量X369.69×10561.77×1052.81×1050.34×10519.26×105
能量Y501.58×10579.33×10513.1×1050.54×105192.59×105
研究能量流动对于农业生产意义重大,预防蝗虫灾害是农业生产过程中提高产量的重要一环。蝗虫从独居到群居的转变,始于它们相互吸引而聚集在一起,发现并嗅到对方发出的气味,或者用后肢彼此触碰。这说明了______信息在促进种群繁衍中的重要作用。
2022年济宁市入选中国第二批“国际湿地城市”,城市与湿地交融共生吸引了更多的鸟类来此栖息繁衍,主要有绿翅鸭、豆雁、斑头雁、青头潜鸭等。青头潜鸭在全世界已知共有1500只左右,是水质和生态环境好坏的“指标生物”,现确认在济宁境内繁衍生息的青头潜鸭有400多只。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发现湿地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其意义是______。要进一步研究青头潜鸭的生态位,需要研究其______
A.栖息地B.食物C.种群数量D.天敌
(2)可用逐个计数法精确调查南四湖湿地青头潜鸭的种群密度,原因是______。生物学者在调查南四湖湿地斑头雁种群密度时,在12hm²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310只斑头雁,第二次捕获350只,其中有标记的70只,标记物可用于探测斑头雁的状态,若探测到第一次标记的斑头雁在重捕前有10只由于自然因素死亡,但因该段时间内有斑头雁出生而种群数量稳定,则斑头雁的实际种群密度最接近于______只/hm²。
(3)经调查,南四湖湿地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部分能量值(单位:106kJ/a)如表所示(净同化量是指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营养级

同化量

净同化量

呼吸散失

传递给下一营养级

传给分解者

未利用

A

913

76

380

B

36

9

4

C

246

100

13

51

营养级C呼吸散失的能量为______KJ/a,该生态系统中一、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保留两位小数)。南四湖湿地生态系统中肉食性水禽数量一般较植食性数量少,从能量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