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非选择题-实验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42
流行性感冒(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流感病毒是一种RNA包膜病毒。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严重时可致人死亡。
(1)流感病毒首次进入人体时,B细胞可以直接识别抗原,但还需要第二信号,它是_______
(2)疫苗是人类主动免疫的主要手段,流感疫苗一般建议每年都进行接种的原因是_______
(3)流感病毒表面有多种蛋白,如神经氨酸酶(NA)等。研究者通过体外实验统计不同NA抗体对病毒侵染细胞的抑制作用。主要实验材料:感染流感病毒后63天、21天的两位康复者的NA抗体(分别为D63、D21)、对照抗体、流感病毒和易感细胞。实验结果如下:
   
①实验中使用的对照抗体最可能来自________人。
②实验的主要步骤依次是:培养易感细胞、________(选择正确的表述并排序)。
A.将抗体分别与易感细胞混合,再加入流感病毒
B.将抗体分别与流感病毒混合,再感染易感细胞
C.检测抗体与易感细胞的结合率
D.检测培养物中病毒的含量
③图中实验结果表明,________
23-24高二上·重庆·期末
知识点:体液免疫与免疫调节相关的实验疫苗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流行性感冒(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严重时可致人死亡。

(1)流感病毒必须在_____内增殖,人体感染流感病毒后出现持续高烧,病人感觉身体发冷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
(2)流感病毒的抗原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使B细胞增殖分化为_____细胞和_____细胞,后者能产生特异性抗体。B细胞的增殖分化通常需要两个刺激信号以及细胞因子的刺激,两个刺激信号分别来自__________
(3)研究者通过实验观察NA抗体对病毒侵染细胞的抑制作用。主要实验材料包括:感染流感病毒后63天、21天的两位康复者的NA抗体(分别为D63、D21)、对照抗体、流感病毒和易感细胞。
①实验的主要步骤依次是:培养易感细胞、_____(选择并排序)等。
a.将抗体分别与流感病毒混合
b.将各混合物加入同一细胞培养瓶
c.将各混合物分别加入不同细胞培养瓶
d.检测NA抗体与易感细胞的结合率
e.检测培养物中病毒的增殖量
f.检测细胞对病毒的损伤程度
②图中实验结果表明,这两位康复者均产生了抗NA的抗体,其中对流感病毒抑制效果较好的抗体是_____。选用的对照抗体应该不能与_____特异性结合。依据本实验结果,研究者提出疫苗研制的思路:从免疫效果较好的康复者血清中提纯并纯化NA抗体,对其进行结构分析,获取相应的基因并利用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制备疫苗。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