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非选择题-解答题 较易0.85 引用1 组卷83
大树杜鹃是一种集中分布在我国云南高黎贡山海拔2800~3300米的混交林中的高大乔木,有性繁殖,自然杂交的结实率很低。大树杜鹃林下凋落物厚,使得大树杜鹃的种子难以到达土壤基质层,因而在自然环境中发芽率极低,且幼苗生长缓慢,科学家预测,野生的大树杜鹃从育苗到开花大约需要50年时间,现已成为濒危物种,高黎贡山已被划为自然保护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因大树杜鹃种群数量极少,因此调查其种群密度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2)有人建议,人工清除林下的凋落物可以提高大树杜鹃的________________,促进种群数量增长。这一建议有道理,但是也会对大树杜鹃的生长造成一定的影响,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想探究赤霉素对大树杜鹃种子萌发的影响,得到如下结果:

赤霉素(mg/L)

初始萌发时间(d)

平均萌发时间(d)

最终萌发时间(d)

0

9.67

13.64

84.67

100

8.00

10.68

87.33

200

7.00

10.35

88.67

500

7.00

9.18

95.33

1000

6.67

8.05

96.00

注:初始萌发时间是第一粒种子萌发所用的时间;最终萌发时间是最后一粒种子萌发所用的时间
据上表推测,在自然条件下,大树杜鹃种子平均萌发时间较长的原因可能是种子萌发早期,自身分泌的赤霉素含量________,支持该推测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随着外源赤霉素浓度上升,大树杜鹃种子最终萌发时间延长的原因可能是,随着萌发时间的延长,外源补充的赤霉素可能导致总量增加,对种子萌发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
(4)为保护大树杜鹃,结合大树杜鹃的生长特点,你有什么生物技术角度方面的建议?_______________
23-24高二上·广东广州·期末
知识点:其他植物激素的产生、分布和功能不同的植物激素对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实验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保护生物多样性及可持续发展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请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大树杜鹃是一种集中分布于我国云南高黎贡山山区的高大乔木。现存约3 000株,其中腾冲县有1 771株,主要集中于海拔2 100~2 900 m的原始森林中。它的分布范围很小,很难引种到其他地方,是濒危物种。
大树杜鹃幼龄树(胸径≤5 cm)有582株,占总数的32. 92%,中龄树(5 cm≤胸径≤20 cm)有606 株,占总数的 34. 22%,大树杜鹃种群趋于稳定增长。由于老龄树的退化死亡、幼龄树成长,种群出现新老更替现象。但在原始森林中,乔木上层较密、林间郁闭度大,透光少,幼龄树存活率较低,同时,中龄树种间竞争力弱,整个种群植株长势一般,开花量少。加之周围速生树种的生长,对资源的争夺较为激烈。
大树杜鹃林下凋落物厚,种子难以散布到土壤基质层,因此在自然环境中发芽率很低。大树杜鹃适应于土质疏松、P和K含量较高的黄棕壤。在适宜的条件下自然发芽率可达86%,但人工育苗困难大、时间长,很难见到开花现象。另外,大树杜鹃不耐低温,温度低于-2 ℃时,植株极易出现死亡现象。
现存大树杜鹃资源已进行就地保护,但其效果甚微,当前首要的是进行森林抚育,清理大树杜鹃周围速生树种及枯枝,尤其是拓宽幼龄树种的生长空间,其次人工补充营养,促其满树繁花。大树杜鹃迁地保护困难大,引种驯化很难取得成功,而育种研究是种质资源保存的一种途径,可通过人工繁殖培育成苗后再回归山林。
(1)结合上文可知,影响大树杜鹃种群数量变化的非生物因素可能有_______________等,生物因素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等。
(2)科研人员判定大树杜鹃种群趋于稳定增长,提出该判定的依据是________
(3)有人建议,人工清除林下的凋落物以提高大树杜鹃的种子发芽率,促进种群数量增长。你是否支持这一做法,请说明理由:________
(4)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想探究赤霉素对大树杜鹃种子萌发的影响,得到如下结果:
赤霉素对大树杜鹃种子萌发的影响

赤霉素(mg/L)

初始萌发时间(d)

平均萌发时间(d)

最终萌发时间(d)

0

9.67

13.64

84.67

100

8.00

10.68

87.33

200

7.00

10.35

88.67

500

7.00

9.18

95.33

1000

6.67

8.05

96.00


注:初始萌发时间是第一粒种子萌发所用的实间;最终萌发时间是最后一粒种子萌发所用的时间
①据表1推测,在自然条件下,大树杜鹃种子平均萌发时间较长的原因可能是种子萌发早期,自身分泌的赤霉素含量________,支持该推测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随着外源赤霉素浓度上升,大树杜鹃种子最终萌发时间延长的原因可能是,外源补充的赤霉素导致种子中赤霉素总量增加,对种子萌发起________作用。
②该兴趣小组的同学想继续研究提高大树杜鹃种子萌发率,请提出一个新的研究问题(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由于大树杜鹃植株高大、花大而艳丽,很有观赏价值,因此存在人为破坏的风险。你对大树杜鹃有哪些保护建议?_____________。(至少答2点)
分布在云南省高海拔地区混交林中的大树杜鹃是一种高大的乔木,有性繁殖,自然杂交的结实率很低。大树杜鹃林下凋落物厚,使其种子难以到达土壤基质层,因而在自然环境中发芽率极低,且幼苗生长缓慢,现已成为濒危物种。请回答:
(1)因大树杜鹃种群数量极少,因此调查其种群密度的方法是________。科研人员判定大树杜鹃种群数量将趋于稳定,提出该判定的依据是基于调查了该种群的________
(2)影响大树杜鹃种群数量变化的非生物因素可能有________(至少答出两种),生物因素可能有________(至少答出两种)。
(3)有人建议,人工清除林下的凋落物可以提高大树杜鹃的________,促进种群数量增长。这一建议有道理,但是也会对大树杜鹃的生长造成一定的影响,理由是________
(4)研究人员探究了赤霉素对大树杜鹃种子萌发的影响,得到如下结果:

赤霉素(mg/L)

初始萌发时间(d)

平均萌发时间(d)

最终萌发时间(d)

0

9.67

13.64

84.67

100

8.00

10.68

87.33

200

7.00

10.35

88.67

500

7.00

9.18

95.33

1000

6.67

8.05

96.00

注:初始萌发时间是第一粒种子萌发所用的时间;最终萌发时间是最后一粒种子萌发所用的时间。
①据表推测,在自然条件下,大树杜鹃种子平均萌发时间较长的原因可能是种子萌发早期,自身分泌的赤霉素含量________,分析表中数据,支持该推测的理由是________。随着外源赤霉素浓度上升,大树杜鹃种子最终萌发时间延长的原因,可能是随着萌发时间的延长,外源补充的赤霉素可能导致赤霉素总量增加,对种子萌发起________作用。
②研究人员欲就提高大树杜鹃种子萌发率继续进行研究,请你为他们提出一个新的研究问题(方向):________
请阅读下文,回答以下两题。
大树杜鹃是一种集中分布于我国云南高黎贡山山区的高大乔木。现存约3 000株,其中腾冲县有1171株,主要集中于海拔2 100~2 900 m的原始森林中。它的分布范围很小,很难引种到其他地方,是濒危物种。
大树杜鹃幼龄树(胸径≤5 cm)有582株,占总数的32.92%,中龄树(5 cm≤胸径≤20 cm)有606 株,占总数的 34.22%,大树杜鹃种群数量将趋于稳定。由于老龄树的退化死亡、幼龄树成长,种群出现新老更替现象。但在原始森林中,乔木上层较密、林间郁闭度大,透光少,幼龄树存活率较低,同时,中龄树种间竞争力弱,整个种群植株长势一般,开花量少。加之周围速生树种的生长,对资源的争夺较为激烈。
大树杜鹃林下凋落物厚,种子难以散布到土壤基质层,因此在自然环境中发芽率很低。大树杜鹃适应于土质疏松、P和K含量较高的黄棕壤。在适宜的条件下自然发芽率可达86%,但人工育苗困难大、时间长,很难见到开花现象。另外,大树杜鹃不耐低温,温度低于-2 ℃时,植株极易出现死亡现象。
现存大树杜鹃资源已进行就地保护,但其效果甚微,当前首要的是进行森林抚育,清理大树杜鹃周围速生树种及枯枝,尤其是拓宽幼龄树种的生长空间,其次人工补充营养,促其满树繁花。大树杜鹃迁地保护困难大,引种驯化很难取得成功,而育种研究是种质资源保存的一种途径,可通过人工繁殖培育成苗后再回归山林。
(1)据上文可知,影响大树杜鹃种群数量变化的非生物因素可能有______(至少写出两种),生物因素可能有______。(至少写出两种)
(2)科研人员判定大树杜鹃种群数量将趋于稳定,提出该判定的依据是______
(3)有人建议,人工清除林下的凋落物以提高大树杜鹃的种子发芽率,促进种群数量增长。有人不支持这一做法,认为清除掉落物可能会减弱______作用,从而导致土壤肥力下降。
(4)由于大树杜鹃植株高大、花大而艳丽,很有观赏价值,因此存在人为破坏的风险。你对大树杜鹃有哪       些保护建议?______
24.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想利用植物激素提高大树杜鹃种子的萌发率,得到如下结果:
赤霉素(mg/L)初始萌发时间(d)平均萌发时间(d)最终萌发时间(d)
09.6713.6484.67
1008.0010.6887.33
2007.0010.3588.67
5007.009.1895.33
1 0006.678.0596.00
表1 赤霉素对大树杜鹃种子萌发的影响
细胞分裂素(mg/L)初始萌发时间(d)平均萌发时间(d)最终萌发时间(d)
09.6713.6484.67
59.3314.8183.33
109.3316.0982.67
2010.3315.1588.67
509.6715.0778.67
表2 细胞分裂素对大树杜鹃种子萌发的影响
(5)据表1推测,大树杜鹃种子萌发率低的原因可能是种子萌发早期,自身分泌的赤霉素含量______,支持该推测的理由是______;随着萌发时间的延长,外源补充的赤霉素可能导致总量增加,对种子萌发起______作用。
(6)据表1和表2可知,各组处理中,选用________(写出激素名称和浓度)对大树杜鹃种子萌发的促进作用更好,原因是______
(7)该兴趣小组的同学想继续研究提高大树杜鹃种子萌发率,请提出一个新的研究课题:______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