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非选择题-解答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26
青藏高原上广泛分布着一种小型哺乳动物高原鼠兔,它们多穴居于植被低矮、视野开阔的高山草甸地区。为研究高原鼠兔的被捕食风险,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1。图2是根据某草原上甲、乙两种鼠兔种群数量的调查结果绘制的曲线图,L值表示甲鼠兔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M值表示乙鼠兔的种群数量。不考虑甲鼠兔种群的迁入和迁出,回答下列问题:

注:警戒距离指当高原鼠兔有警戒行为时与捕食者之间的距离。
(1)高原鼠兔发现天敌时,会后腿站立、仰头发出连续的短促尖叫声提醒同伴躲避,此过程涉及的信息类型有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分析图1可知,植被群落高度越高,鼠兔被捕食的风险就越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请用文字和箭头构建一个高原鼠兔种群和捕食者种群之间负反馈调节的概念模型:_______
(2)第2年的后半年至第3年间,甲鼠兔的种群数量逐渐减少,而乙鼠兔的种群数量却逐渐增加,且环境容纳量渐增加,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乙鼠兔的环境容纳量约为______________只。环境容纳量是指_______________
(3)若高原鼠兔大量繁殖,则会对高寒草地造成严重危害,要进行防治,应将高原鼠兔的数量控制在______________(填“K”“K/2”或“K/2以下”),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23-24高二上·河南南阳·期末
知识点: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作用及传递过程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鼠兔外形酷似兔子,身材和神态很像鼠类,体形较小,是典型的食草性动物。科研人员对鼠兔的被捕食风险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图2是根据某草原上甲、乙两种鼠兔种群数量的调查结果绘制的曲线图,L值表示甲鼠兔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M值表示乙鼠兔的种群数量。乙鼠兔在第1年年末迁入该区域,不考虑甲鼠兔种群的迁入和迁出。回答下列问题:

   

注:警戒距离是指当高原鼠兔有警戒行为时与捕食者之间的距离,其与个体被捕食风险呈负相关。
(1)由图1可知,植被群落高度越高,鼠兔被捕食的风险就越______(填“大”或“小”)。
(2)为了调查该草原某区域中甲鼠兔的种群密度,捕获了30只甲鼠兔,将这些个体标记后放回,一段时间后重新捕获了50只甲鼠兔,其中有3只带有标记,该甲鼠兔种群的数量约为____只。如果标记物脱落,则调查结果会比实际数值偏___(填“大”或“小”)。
(3)由图2可知,第2年甲鼠兔种群L值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4)由图2可知,甲鼠兔种群在第2年年末的年龄结构为______,甲鼠兔种群数量在第______年年末达到最小值。
(5)若乙鼠兔大量繁殖,则可能对草地造成危害,要进行防治最好将其种群数量控制在______只以下。根据所学知识,提出1条合理控制乙鼠兔种群数量的建议:______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