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非选择题-解答题组 困难0.15 引用1 组卷265
棉花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既能异花传粉也能自花传粉结实,其苗期的叶片通常为绿色,科研人员发现棉花黄叶突变体(M),其叶片在苗期表现出叶绿素缺乏的黄色性状,而当植株成熟时,叶片恢复绿色。已知叶片颜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回答下列问题:
(1)将M与野生型植株杂交,F1自交所得F2中有302株绿叶苗和99株黄叶苗,说明黄叶为____________(填“显性”或“隐性”)性状。
(2)棉花具有杂种优势,即杂种一代在纤维品质、生长速度等方面优于双亲,但棉花为两性花,人工去雄繁琐,科研人员以黄叶作为指示性状,对杂种一代进行筛选。
①研究表明,M品系与常规品系杂交,F1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选育杂交种的过程如下:
I将M品系作为____________本,常规品系作为另亲本,隔行种植,授粉后采收母本植株的种子。
II.播种所采种子,在苗期应人工拔除黄叶苗,保留绿叶苗,即可获得具有杂种优势的个体,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②科研人员引进黄叶突变体的雄性不育品系(A),以提高棉花杂交种的生产效率。将A品系与常规品系(T)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图。

由杂交结果推测,控制叶色和育性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__
另有研究人员用F1与品系(A)杂交,发现F2中出现了一定比例的绿苗雄性不育和黄苗雄性可育类型,则绿苗雄性不育和黄苗雄性可育类型出现的最有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3)野生型棉花的叶片是光滑形边缘,经过上述诱导突变的方法,研究人员获得了6个不同的隐性突变体①-⑥,每个隐性突变只涉及1个基因,这些突变都能使棉花的叶片表现为锯齿状边缘。设计如下杂交实验来确定突变基因的位置,不考虑其他突变和染色体片段交换。请回答下列问题:

编号

杂交组合

F1叶片边缘

①×②

光滑形

①×③

锯齿状

①×④

锯齿状

①×⑤

光滑形

②×⑥

锯齿状

Ⅰ.根据上述杂交结果判断,与突变体①为同一基因位点突变的有____________(填序号)。
Ⅱ.第一组的F1与第四组的F1杂交得到的F2中,叶片边缘锯齿的概率可能为____________
23-24高二上·重庆·期末
知识点: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和应用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和应用9:3:3:1和1:1:1:1的变式类型及应用基因突变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棉花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棉花苗期的叶片通常为绿色,科研人员发现棉花芽黄突变体(M),其叶片在苗期表现出叶绿素缺乏的黄色性状,而当植株成熟时,叶片恢复绿色。
(1)已知叶片颜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将M与野生型植株杂交,F1自交所得F2中有602株绿苗和196株黄苗,说明芽黄性状为____________性状。
(2)棉花具有杂种优势,即杂种一代在产量和纤维品质等方面优于双亲,但棉花为两性花,人工去雄繁琐,科研人员以芽黄作为指示性状,对杂种一代进行筛选。①研究表明,M品系与常规品系杂交,F1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鉴别杂交种的过程如下:
Ⅰ.将M品系作为____________本,常规品系作为另一亲本,隔行种植,授粉后采收母本植株的种子。
Ⅱ.播种所采种子,在苗期应人工拔除黄苗,保留绿苗,用于区分“真假杂种”,其原因是__________
②科研人员引进芽黄突变体的雄性不育品系(A),以提高棉花杂交种的生产效率。将A品系与标准品系(T)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图1。

由杂交结果推测,控制叶色和育性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F2中未观察到重组类型的最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
③从生产实践角度分析,A品系能提高棉花杂交种生产效率的理由是___________
(3)实践发现,目前大部分芽黄突变体由于自身的产量低,品质差等原因,难以产生强优势的杂种子代。请从①~③中选择实验材料,完善图2芽黄品系改良的最佳方案。
①M品系②A品系③N品系(优质棉)

图中品系abc分别是__________(填写相应序号)
棉花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棉花苗期的叶片通常为绿色,科研人员发现棉花芽黄突变体(M),其叶片在苗期表现出叶绿素缺乏的黄色性状,而当植株成熟时,叶片恢复绿色。已知棉花既能自花传粉也能异花传粉。
(1)已知叶片颜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将 M 与野生型植株杂交,F₁ 自交所得 F₂中有602株绿苗和196株黄苗,说明芽黄性状为_____________性状。
(2)棉花具有杂种优势,即杂种一代在产量和纤维品质等方面优于双亲,但棉花为两性花,人工去雄繁琐,科研人员以芽黄作为指示性状,对杂种一代进行筛选。
①研究表明,M品系与常规品系杂交,F₁ 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鉴别杂交种的过程如下:
Ⅰ.将M品系作为_____________本,常规品系作为另   亲本,隔行种植,授粉后采收母本植株的种子。
Ⅱ.播种所采种子,在苗期应人工拔除黄苗,保留绿苗,用于区分“真假杂种”,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②科研人员引进芽黄突变体的雄性不育品系(A),以提高棉花杂交种的生产效率。将A品系与标准品系(T)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图1。

   

由杂交结果推测,控制叶色和育性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F₂中未观察到重组类型的最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从生产实践角度分析,A品系能提高棉花杂交种生产效率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棉花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棉花幼苗期的叶片通常为绿色,科研人员发现棉花芽黄突变体M,M的叶片在幼苗期表现出叶绿素缺乏的黄色性状,当植株成熟时,叶片才恢复绿色。
(1)已知叶片颜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将M与野生型植株杂交,F1自交所得F2中有602株绿色苗和196株黄色苗,说明芽黄性状为__________性状。
(2)棉花具有杂种优势,即杂种一代在产量和纤维品质等方面优于双亲;但棉花为两性花,人工去雄繁琐,科研人员以芽黄作为指示性状,对杂种一代进行筛选。
①研究表明,M品系与常规品系杂交,F1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鉴别杂交种的过程如下:
Ⅰ.将M品系作为_______本,常规品系作为另一亲本,隔行种植,授粉后采收母本植株的种子。
Ⅱ.播种所采种子,在苗期应人工拔除黄苗,保留绿苗,用于区分“真假杂种”,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科研人员引进芽黄突变体的雄性不育品系(A),以提高棉花杂交种的生产效率。将A品系与标准品系(T)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图1。

由杂交结果推测,控制叶色和育性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_。F2中未观察到重组类型的最可能原因是________
(3)实践发现,目前大部分芽黄突变体由于自身的产量低、品质差等原因,难以产生强优势的杂种子代。请从下面的①~③中选择实验材料,完善图2芽黄品系改良的最佳方案。
①M品系   ②A品系   ③N品系(优质棉)

图中品系a、b、c分别是__________(填写相应序号)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