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非选择题-解答题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208
湿地生境与种群特征:海三棱藨草是长江口滨海湿地的先锋种,其球茎是珍禽小天鹤、白头鹤和野鸭等候鸟的越冬食物来源之一。研究人员在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内设置了9个实验样地采样点(见图1),检测并探究不同生境海三棱藨草自然种群特征的动态变化特点。

(1)滩涂群落中,各物种之间通过________相互作用联系在一起形成复杂的营养结构。在食物网中,海三棱藨草所属层次为_________,小天鹅所属层次为_________。(编号选填)①种内关系       ②种间关系       ③第一营养级       ④第二营养级       ⑤第三营养级
(2)崇明东滩湿地植被的演替遵循“光滩裸地→海三棱藨草群落→芦苇群落”规律,该演替过程属于_________。(编号选填)①初生演替             ②次生演替
(3)环境胁迫对海三棱藨草种群数量的变化具有显著的影响,结合图1和已有知识,以下属于环境胁迫因子的有      。(多选)
A.淹水B.盐度C.叶绿素含量D.土壤pH

研究发现,北侧和东侧群落结构比较单一,南侧植物物种多样性较高。图2是研究者对不同生境的海三棱藨草种群高度的部分统计数据,h<20cm为新生幼苗,20<h≤40cm为幼年植株,h>40cm为成年植株。

(4)图2中,对不同生境中海三棱藨草种群年龄结构的推测合理的是      。(单选)
A.7月中旬,S3为稳定型B.7月下旬,S9为稳定型
C.8月下旬,S8为衰退型D.8月下旬,S6为增长型

(5)对8月下旬南侧群落海三棱藨草种群长势分析不合理的是      。(单选)
A.南侧种群植株高度最低B.复杂生境中海三棱藨草具有竞争优势
C.南侧种间竞争最激烈D.环境胁迫对南侧种群增长阻力最大

(6)植物在胁迫环境下受到的伤害与活性氧有关,海三棱藨草球茎中防御活性氧的过氧化物酶(POD)等酶活性与盐度呈正相关。以下关于盐胁迫的分析正确的是      。(单选)
A.使海三棱藨草产生活性氧酶促清除系统
B.使海三棱藨草种群中POD基因频率下降
C.抑制海三棱藨草细胞中POD基因的表达
D.对海三棱藨草的适应性生长进行了选择

(7)图3所示为“围垦”对崇明东滩海三棱藨草和白头鹤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过度“围垦”对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影响分析合理的有      。(多选)
A.破坏了候鸟的越冬栖息地B.可能导致物种减少
C.使能量流动方向逆转D.可能减弱自我调节能力
2024·上海崇明·一模
知识点:种群的概念及特征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群落中生物的种间关系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上海崇明东滩傍海依江,咸淡水交汇,独特的生态环境孕育了丰富的生态资源,每年吸引数百万候鸟到此栖息、觅食。


(1)崇明东滩是天然湿地,该生态系统属于_____。(用下列编号选填)

①人工生态系统②自然生态系统③海洋生态系统④陆地生态系统⑤水域生态系统⑥湿地生态系统


(2)崇明东滩独特的生态环境吸引了大量候鸟越冬,计算候鸟单位时间各物种数量变化最重要的依据是_____。
A.迁入率和迁出率B.出生率和死亡率
C.性别比例D.年龄结构
(3)崇明东滩候鸟生物多样性高,且已形成有序的鸟类生态位。以绿头鸭和白头鹤为例,结合表中信息,分析崇明东滩鸟类物种相对稳定的原因可能是_____。

鸟类种类

活动区域

觅食种类

觅食时间

绿头鸭

崇明东滩南部团结沙、东旺沙

海三棱藨草、藻类、田螺等

夜晚

白头鹤

崇明东滩南部团结沙、东旺沙

海三棱藨草、藻类、田螺等

白天

A.活动区域重叠B.种间竞争剧烈C.觅食种类相似D.觅食时间交错
(4)假设白头鹤的食物由50%海三棱藨草、30%田螺和20%藻类组成,田螺仅以藻类为食,且该生态系统能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10%,从消费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如果一只白头鹤每日需要100kJ的能量,需要_____kJ的藻类。

20世纪90年代,崇明东滩引入外来物种“互花米草”用作固滩护堤。然而,互花米草繁殖能力极强,兼具耐盐等特性,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了一定的破坏。“生物替代”是根据植物群落演替的规律,由本地物种取代外来入侵植物的一种生态防治技术。


(5)有人认为,用“芦苇”通过生物替代的方法来治理“互花米草”不合适。结合图信息分析,以下证据能支持该观点的是_____。(多选)

A.芦苇的耐盐度低于互花米草B.芦苇分布区域的数量高于互花米草
C.芦苇与互花米草在分布上有重叠D.芦苇在水淹环境中容易烂根而死亡

为研究河流中石块上微生物群落的演替,将灭菌后的裸石置于河流中,统计裸石上不同时间新增物种数目(图1)、自养类群和异养类群的个体数量(A和H分别代表自养和异养类群的优势种)(图2)。


(6)裸石上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为_____
(7)由图1可知,演替的前120天,生长在裸石上的物种总数_____(增加∕减少),之后,演替趋于稳定。
(8)由图2可知,演替稳定后,优势种A的环境容纳量与演替初期相比_____(变大∕变小)。
(9)已知自养类群为异养类群提供有机碳,演替达到稳定后,两者的数量金字塔是_____(正∕倒)金字塔形,能量金字塔是_____(正∕倒)金字塔形。
(10)当试验裸石上的演替稳定后,其群落结构应与周围类似石块上已稳定存在的群落结构相似,原因是两者所处的_____相似。
湿地的生物与环境
上海崇明东滩傍海依江,咸淡水交汇,独特的生态环境孕育了丰富的生态资源,每年吸引数百万候鸟到此栖息、觅食。
(1)崇明东滩是天然湿地,该生态系统属于____________。(用下列编号选填)
①自然生态系统                    ②人工生态系统                    ③水域生态系统
④陆地生态系统                    ⑤海洋生态系统                    ⑥湿地生态系统
(2)崇明东滩独特的生态环境吸引了大量候鸟越冬,计算候鸟单位时间各物种数量变化最重要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用下列编号选填)
①出生率                    ②死亡率                    ③迁入率
④迁出率                    ⑤性别比例                    ⑥年龄结构
(3)崇明东滩候鸟生物多样性高,且已形成有序的鸟类生态位。以绿头鸭和白头鹤为例,结合表中信息,分析崇明东滩鸟类物种相对稳定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
鸟类种类活动区域觅食种类觅食时间
绿头鸭崇明东滩南部团结沙、东旺沙海三棱藨草、藻类、田螺等夜晚
白头鹤崇明东滩南部团结沙、东旺沙海三棱藨草、藻类、田螺等白天

A.活动区域重叠B.觅食种类相似C.觅食时间交错D.种间竞争剧烈
(4)假设白头鹤的食物由50%海三棱藨草、30%田螺和20%藻类组成,田螺仅以藻类为食,且该生态系统能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10%,从消费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据表分析,如果一只白头鹤每日需要50kJ的能量,至少需要_______________kJ的藻类。
20世纪90年代,崇明东滩引入外来物种“互花米草”用作固滩护堤。然而,互花米草繁殖能力极强,兼具耐盐等特性,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5)“生物替代”是根据植物群落演替的规律,由本地物种取代外来入侵植物的一种生态防治技术。有人认为,用“芦苇”通过生物替代的方法来治理“互花米草”不合适。结合下图信息分析,以下证据能支持该观点的是______________。
A.芦苇的耐盐度低于互花米草B.芦苇在水淹环境中容易烂根而死亡
C.芦苇与互花米草在分布上有重叠D.芦苇分布区域的数量高于互花米草
(6)“围垦”是一种在沿江、海边等滩地上圈筑围堤,开垦土地的工程技术。然而,围垦工程对崇明东滩海三棱藨草和白头鹤的种群数量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如下图所示。据相关信息,推测白头鹤种群数量变动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
A.围垦施工的时间与白头鹤的越冬时间重叠
B.围垦造成地理隔离从而影响白头鹤种群的出生率
C.围垦施工的区域与白头鹤觅食和栖息的区域重叠
D.围垦影响海三棱藨草的种群数量从而影响白头鹤的种群数量
(7)在崇明东滩依次采用围垦、花期刈割(割草)和用芦苇进行生物替代的综合方法来治理互花米草取得成效。据上述两图及相关信息,简述上述综合治理方法的优点____
上海崇明东滩傍海依江,咸淡水交汇,独特的生态环境孕育了丰富的生态资源,每年吸引数百万候鸟到此栖息、觅食。
(1)崇明东滩是天然湿地,该生态系统属于_____。(用下列编号选填)
①人工生态系统   ②自然生态系统   ③海洋生态系统   ④陆地生态系统   ⑤水域生态系统   ⑥湿地生态系统
(2)崇明东滩候鸟生物多样性高,且已形成有序的鸟类生态位。以绿头鸭和白头鹤为例,结合表中信息,分析崇明东滩鸟类物种相对稳定的原因可能是_____。
鸟类种类活动区域觅食种类觅食时间
绿头鸭崇明东滩南部团结沙、东旺沙海三棱藨草、藻类、田螺等夜晚
白头鹤崇明东滩南部团结沙、东旺沙海三棱藨草、藻类、田螺等白天
A.活动区域重叠B.种间竞争剧烈
C.觅食种类相似D.觅食时间交错
(3)假设白头鹤的食物由50%海三棱藨草、30%田螺和20%藻类组成,田螺仅以藻类为食,且该生态系统能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10%,从消费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如果一只白头鹤每日需要100kJ的能量,需要_____kJ的藻类。
20世纪90年代,崇明东滩引入外来物种“互花米草”用作固滩护堤。然而,互花米草繁殖能力极强,兼具耐盐等特性,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了一定的破坏。“生物替代”是根据植物群落演替的规律,由本地物种取代外来入侵植物的一种生态防治技术。
(4)有人认为,用“芦苇”通过生物替代的方法来治理“互花米草”不合适。结合图信息分析,以下证据能支持该观点的是_____。
A.芦苇的耐盐度低于互花米草
B.芦苇分布区域的数量高于互花米草
C.芦苇与互花米草在分布上有重叠
D.芦苇在水淹环境中容易烂根而死亡

为研究河流中石块上微生物群落的演替,将灭菌后的裸石置于河流中,统计裸石上不同时间新增物种数目(图1)、自养类群和异养类群的个体数量(A和H分别代表自养和异养类群的优势种)(图2)。

(5)裸石上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为_____
(6)由图1可知,演替的前120天,生长在裸石上的物种总数_____(增加∕减少),之后,演替趋于稳定。
(7)由图2可知,演替稳定后,优势种A的环境容纳量与演替初期相比_____(变大∕变小)。
(8)已知自养类群为异养类群提供有机碳,演替达到稳定后,两者的数量金字塔是_____(正∕倒)金字塔形,能量金字塔是_____(正∕倒)金字塔形。
(9)当试验裸石上的演替稳定后,其群落结构应与周围类似石块上已稳定存在的群落结构相似,原因是两者所处的_____相似。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