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非选择题-实验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221
水体富营养化会导致藻类过度繁殖,不仅影响水环境的景观效果,还会引起水源污染。 某研究小组选取了下列5种典型水生植物(挺水植物:旱伞草、千屈菜、菖蒲;漂浮植物:水葫芦;沉水植物:黑藻),以池塘污水作为检测对象,探究上述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氮和磷的净化效果,结果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水体富营养化后,藻类大量繁殖吸收水体中含氮、磷等无机盐,可用于合成自身的_________(答两种)等物质。
(2)由上图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
(3)空白对照组中氮、磷含量降低的原因是_________
(4)挺水植物既有一定的净化能力,又具有很好的景观效应,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价值。 若为了追求景观效应和经济收益而清除旱伞草、千屈菜和黑藻,单一种植菖蒲,则该池塘生态系统净化污水的能力将会__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5)水体中的水葫芦大量繁殖可能会引起水体二次污染,研究人员提议在池塘边建立以水葫芦为材料的饲料加工厂,饲料用于喂鱼,打捞池中的淤泥作为周边桑树的肥料,请从物质和能量角度分析这种污水处理模式的优点:________
23-24高三上·广东深圳·阶段练习
知识点: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验证性实验与探究性实验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某研究小组用一定量的培养液在适宜条件下培养酵母菌,得出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如图1;同时在对某淡水养殖湖泊I研究后,绘制了该湖泊中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如图2;湖泊II由于水体富营养化会导致藻类过度繁殖,不仅影响水环境的景观效果,还会引起水源污染;湿地生态系统是湿地植物、栖息于湿地的动物、微生物及其环境组成的统一整体,湿地具有改善水质,调节小气候等功能。请据图分析并回答问题:

(1)图1中种群数量最早达到最大的时间点是__________。在探究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兴趣小组成员将稀释100倍的酵母菌培养液摇匀后从中吸取少量菌液滴在血细胞计数板(1mm×1mm×0.1mm)上,在显微镜下计数。若实验者计数了25个中方格中的5个,共有44个酵母菌,其中被台盼蓝染色的有4个,则培养液中酵母菌活菌密度为_____个/mL。
(2)图2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表示一个完整的群落。图中底栖动物和虾类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
(3)挺水植物(如旱伞草、千屈菜、菖蒲)既有一定的净化能力,又具有很好的景观效应,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若为了追求景观效应和经济收益而清除湖泊II中的旱伞草、千屈菜,单一种植菖蒲,则湖泊II生态系统净化污水的能力将会_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水体中的水葫芦大量繁殖可能会引起水体二次污染,研究人员提议在湖泊II边建立以水葫芦为材料的饲料加工厂,饲料用于喂鱼,打捞池中的淤泥作为周边桑树的肥料,请从物质和能量角度分析这种污水处理模式的优点:___________
某研究小组用一定量的培养液在适宜条件下培养酵母菌,得出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如图1;同时在对某淡水养殖湖泊I研究后,绘制了该湖泊中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如图2;湖泊II由于水体富营养化会导致藻类过度繁殖,不仅影响水环境的景观效果,还会引起水源污染;湿地生态系统是湿地植物、栖息于湿地的动物、微生物及其环境组成的统一整体,湿地具有改善水质,调节小气候等功能。请据图分析并回答问题:

(1)图1中种群数量最早达到最大的时间点是__________。在探究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兴趣小组成员将稀释100倍的酵母菌培养液摇匀后从中吸取少量菌液滴在血细胞计数板(1mm×1mm×0.1mm)上,在显微镜下计数。若实验者计数了25个中方格中的5个,共有44个酵母菌,其中被台盼蓝染色的有4个,则培养液中酵母菌活菌密度为__________个/mL。
(2)图2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表示一个完整的群落。图中底栖动物和虾类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
(3)挺水植物(如旱伞草、千屈菜、菖蒲)既有一定的净化能力,又具有很好的景观效应,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价值。若为了追求景观效应和经济收益而清除湖泊II中的旱伞草、千屈菜,单一种植菖蒲,则湖泊II生态系统净化污水的能力将会___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水体中的水葫芦大量繁殖可能会引起水体二次污染,研究人员提议在湖泊II边建立以水葫芦为材料的饲料加工厂,饲料用于喂鱼,打捞池中的淤泥作为周边桑树的肥料,请从物质和能量角度分析这种污水处理模式的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湿地中动植物种类多,不同植物区域的动物优势种有明显差异,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研究人员对湿地中某食物链(甲→乙→丙)的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单位为×103J/hm2·a)结果如下表。由表中可以看出,甲与乙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明显小于10%,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丙摄入的能量中,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是__________ J/hm2·a。

固定的能量

摄入量

同化量

呼吸量

摄入量

同化量

呼吸量

24500

105

75

71.5

8.44

5.5

4.38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