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非选择题-解答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74
雄性不育是植物常见的一种表型,不同植物的雄性不育的机制不同。回答下列问题:
(1)育性正常与雄性不育小麦进行杂交,F1中育性正常与雄性不育各占一半,F,育性正常的自交后代全部育性正常。依据结果可知:_________为隐性性状。有人推测雄性不育株细胞质中不存在独立控制不育性状的基因,请写出此推测的理由_________
(2)在(1)中雄性不育的小麦植株中,人们发现一矮秆雄性不育突变体,将此突变体与高秆可育植株进行杂交,后代全为矮秆,可育与雄性不育的各半,再将F1矮秆雄性不育的植株与高秆可育植株进行杂交,F2中矮秆雄性不育和高秆可育植株各半,说明控制高秆与矮秆、可育与雄性不育两对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_____(填“同源”或“非同源”)染色体上。据此分析:与普通的雄性不育系相比,矮秆雄性不育系在实际生产应用中的优势是_________
(3)黄瓜的花有单性花与两性花之分,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F基因和M基因均是乙烯合成途径的关键基因,而乙烯的含量影响着花芽的性别分化,其作用机制如图所示。雄蕊不能正常发育的植株(只开雌花)的基因型有_________种,对基因型为FFmm的黄瓜植株外源施加乙烯抑制剂,_________(填“会”或“不会”)出现雌花。
   
注:未被乙烯抑制时,雄蕊可正常发育。
23-24高三上·江西·阶段练习
知识点:9:3:3:1和1:1:1:1的变式类型及应用基因连锁与交换定律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基因型、表现型、等位基因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