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非选择题-解答题 适中0.65 引用4 组卷294
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矮化玉米株型紧凑,通风透光、适合密植,可有效减少玉米倒伏,提高玉米产量。现利用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野生型玉米WT获得玉米矮化突变体,并通过连续自交得到纯合体,即为突变体A5。现将A5与野生型杂交获得F₁,F₁自交得到F₂,其中部分个体相关基因的电泳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玉米为单性花,杂交育种时的操作流程是______。与杂交育种相比,理论上能更快获得A5的育种方法是______
(2)根据题意判断,突变型为______性状。理论上,F₂个体在电泳时能产生Ⅰ、Ⅱ、Ⅲ带型的数量比是______
(3)进一步研究发现,在A5的mRNA上距离起始密码子474个核苷酸的位置出现了终止密码子,使______,进而导致O₂蛋白合成异常。通过抗原—抗体杂交技术对A5与WT玉米的O₂蛋白进行检测,结果如图所示。A5无条带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4)根据突变体对赤霉素的敏感程度,可将玉米矮秆突变分为赤霉素敏感型和赤霉素钝感型。赤霉素敏感型突变是玉米体内赤霉素合成的通路被阻断;赤霉素钝感型突变是赤霉素合成正常,但赤霉素信号转导通路受阻。欲探究A5是赤霉素敏感型还是赤霉素钝感型,请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并预期实验结果。
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
23-24高三上·江西宜春·阶段练习
知识点:遗传信息的翻译不同的植物激素对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实验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矮化玉米株型紧凑、通风透光,适合密植,可有效减少玉米倒伏,提高玉米产量。现利用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野生型玉米(WT)获得玉米矮化突变体,并通过连续自交得到纯合体,即为突变体A5。现将A5与WT杂交获得F1,F1自交得到F2,其中部分个体相关基因的电泳结果如图所示(已知其中一个基因可被限制酶切割成两个不同长度的片段)。回答下列问题。

   

(1)玉米为单性花,杂交育种时的操作流程是___________。与杂交育种相比,理论上能更快获得A5的育种方法是___________
(2)据题可知,突变型为___________性状。理论上,F2个体在电泳时能产生Ⅲ带型的数量比例是___________
(3)研究发现,突变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科研人员推测2号染色体上已知的三个突变基因可能与突变性状出现有关。这三个突变基因中碱基发生的变化如下表所示。

突变基因

A

B

D

碱基变化

C→CG

C→T

CTT→C

蛋白质

与野生型分子结构无差异

与野生型有一个氨基酸不同

长度比野生型明显变短

由上表推测,该基因A突变________(填“会”或“不会”)导致突变性状,可能原因是基因A的突变没有发生在______________序列。基因D突变使蛋白质长度明显变短,这是由基因D的突变导致___________造成的。
(4)玉米非糯性基因(W)对糯性基因(w)是显性,W-和w-表示该基因所在染色体发生部分缺失(缺失区段不包括W和w基因),缺失不影响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缺失的花粉不育,而染色体缺失的雌配子可育。现有基因型分别为WW、Ww、ww、WW-、W-w、ww-的6种玉米植株,通过测交实验可验证“染色体缺失的花粉不育,而染色体缺失的雌配子可育”的结论,写出测交亲本组合的基因型:_______________
某雌雄同株植物的花色有黄花和红花两种表型,为探究该植物花色的遗传机制,选择黄花植物甲分别与红花植物乙和红花植物丙杂交,结果如下表所示(相关基因用A/a、B/b……表示)。回答下列问题:
杂交组合F1表型F1自交得到F2,F2表型及比例
I:甲×乙黄花黄花∶红花=3∶1
Ⅱ:甲×丙红花黄花∶红花=3∶13

(1)该植物的花色至少由___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其中乙、丙的基因型分别是___(填“纯合子”或“杂合子”)。
(2)杂交组合Ⅰ中,若将F2中的所有植物单独种植,若连续自交两代,F4中红花植株的比例将___(填“减小”或“增大”)。
(3)杂交组合Ⅱ中,将F2中的所有红花植物单独种植,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的个体所占比例约为___。若让杂交组合Ⅰ、Ⅱ的F1随机交配,其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___
(4)取杂交组合ⅡF2中的某一株黄花植株,欲判断其基因型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请从上述杂交组合中任意选取材料,通过一次性杂交进行探究(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期实验结论)___
(5)科研人员通过育种获得纯合抗病突变体M,并对野生型(WT)和抗病突变体M的X基因进行测序分析,结果如图所示。

①由图可知,突变体的第591位发生了___,可能导致第___位及之后的氨基酸发生改变,从而引起该蛋白质空间结构发生变化。
②若需要对M的X基因进行PCR扩增处理,获得X基因产物需通过___鉴定。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面对当前玉米市场供不应求的现状,如何在我国有效的耕地面积内提高玉米的产量成为玉米育种的核心问题。科研人员筛选到了一株叶片变窄的纯合突变玉米植株(nb)。围绕该突变体,科研人员进行了以下研究。
实验(一)遗传分析:
(1)将nb植株与正常叶的野生型植株杂交得F1,F1自交得F2。F2中正常叶的植株有167株,窄叶叶片植株有59株。可得出两个结论:①控制该窄叶和正常叶的等位基因___________(遵循或不遵循)基因分离定律;②野生型和nb植株叶的宽度性状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G/g),且窄叶为隐性性状。将F1和nb杂交,子代的表型比例为___________
实验(二)基因定位:
(2)科研人员初步检测出nb窄叶基因位于1号或2号染色体上。科研人员分别在玉米1号和2号染色体上挑选能够区分突变体与野生型的分子标记(SSR)用于基因定位。以正常叶的野生型植株、nb植株、F250株正常叶植株混合样本、F250株窄叶植株混合样本的DNA作为模板,设计SSR的引物,进行PCR扩增并电泳鉴定。请在答题卷上画出支持“g基因位于1号染色体上”的F2窄叶混合植株样本电泳条带图___________
   
注:SSR为短串联重复序列,如▪▪▪(CA)n▪▪▪。根据不同品系、不同染色体上(CA)重复次数不同,且和待测基因紧密连锁的特点进行基因定位。
实验(三)基因组测序:
(3)接下来科研人员对nb植株和野生型植株的1号染色体进行有关基因测序,测序结果如图:
   
由基因测序结果推测,与蛋白G相比,蛋白g的变化是_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
(4)玉米叶的宽度只有窄叶和正常叶这两种相对性状。科研人员又发现一株由另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窄叶单基因隐性突变体(dn),请在野生型、nb植株、dn植株中选择合适的亲本,设计杂交实验验证该窄叶隐性突变基因不在1号染色体上。请写出实验思路并写出预期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正常叶玉米单株光合产量大于窄叶玉米单株,但玉米适应高密度种植所带来的产量远远大于单株的产量,因此研究窄叶玉米植株的意义是___________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