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非选择题-实验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63
蛋白质的合成和分泌是维持细胞功能的重要过程,为研究酵母细胞中分泌蛋白的分泌机制,科研人员以芽殖酵母作为研究材料,用化学诱变剂处理,筛选出酵母蛋白分泌变异株I,以酵母细胞的某分泌蛋白 P 酶活性为检测指标(分泌到胞外的 P 酶活性可反映 P酶的量),进行相关研究。
(1)将等量的野生型芽殖酵母与变异株Ⅰ分别置于相同培养液中,两组胞外P 酶活性检测结果如图所示。已知Ⅰ是种高温敏感型突变株,据图可知,曲线____是变异株Ⅰ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判断的依据是____。37℃培养1h后电镜观察发现,变异株Ⅰ 中高尔基体周围聚集了大量囊泡,推测导致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高温环境致使____。由 37℃转回 24℃并加入蛋白合成抑制剂后,曲线 a 与 b 的 P 酶活性呈现不同的走势,对 b 曲线的合理解释是____

(2)经检测变异株Ⅰ对高温敏感是因为A基因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如表所示是野生型和变异株Ⅰ中 A 基因突变前后的碱基对序列。

酵母菌类型

A基因

A突变基因

碱基对序列

TGG-①

ACC-②

TGA-①

ACT-②

注:部分密码子:(色氨酸:UGG;苏氨酸:ACC,ACU,ACA,ACG;终止密码子:UGA,UAA,UAG)
推测A基因在表达过程中以____(选择①或②)为模板进行转录,阐述做出此推测的理由____
(3)有一高温敏感型的变异株Ⅱ,通过测序发现 A 基因序列并未改变,但其甲基化程度一直很高。推测此变异株的形成与 A 基因甲基化水平改变有关。欲为此推测提供证据,合理的方案包括____,并检测A基因的甲基化水平及植株表型。
A.将能表达的去甲基化酶基因导入变异株Ⅱ
B.敲除野生型中去甲基化酶基因
C.将甲基化酶基因导入变异株Ⅱ
D.将能表达的甲基化酶基因导入野生型
23-24高三上·重庆·阶段练习
知识点: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遗传信息的转录表观遗传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芽殖酵母属于单细胞真核生物。为寻找调控蛋白分泌的相关基因,科学家以酸性磷酸酶(P酶)为指标,筛选酵母蛋白分泌突变株并进行了研究,已知P酶由两条肽链构成,下面是P酶的局部结构简式
   
(1)上图所示的片段中,由______种氨基酸组成。该片段彻底水解需要消耗的水分子数是_______
(2)P酶在细胞中由氨基酸经过________过程而成的;一分子P酶至少含有________个氨基。
(3)已知高温煮沸1min,P酶就能完全丧失活性。高温可使P酶失活的主要原理是高温使其___________,变性后的蛋白质________(能/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4)用化学诱变剂处理,在酵母中筛选出蛋白分泌异常的突变株(sec1)。无磷酸盐培养液可促进酵母P酶的分泌,分泌到胞外的P酶活性可反映P酶的量。将酵母置于无磷酸盐培养液中,对sec1和野生型的胞外P酶检测结果如图。据图可知,24℃时sec1和野生型胞外P酶随时间而增加。转入37℃后,sec1胞外P酶呈现_________________的趋势,表现出分泌缺陷表型,表明sec1是一种温度敏感型突变株。
   
(5)37℃培养1h后电镜观察发现,与野生型相比,sec1中由高尔基体形成的分泌泡在细胞质中大量积累。由此推测野生型Sec1基因的功能是促进______________的融合。
(6)由37℃转回24℃并加入某种蛋白合成抑制剂后,sec1胞外P酶重新增加。对该实验现象的合理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Ⅰ)错误折叠的蛋白质会聚集,影响细胞的功能,细胞内损伤的线粒体等细胞器也会影响细胞的功能。研究发现,细胞通过下图所示机制进行调控。

   

(1)①错误折叠的蛋白质会被_____标记,被标记的蛋白会与_____结合,被包裹进_____,最后融入溶酶体中。
②损伤的线粒体也可被标记,并最终与溶酶体融合,其中的生物膜结构在溶酶体中可被降解并释放出_____、磷脂(甘油、磷酸及其他衍生物)和单糖等物质。
(Ⅱ)芽殖酵母属于单细胞真核生物。为寻找调控蛋白分泌的相关基因,科学家以酸性磷酸酶(P酶)为指标,筛选酵母蛋白分泌突变株并进行了研究。
(2)酵母细胞中合成的分泌蛋白一般通过______________作用分泌到细胞膜外。
(3)用化学诱变剂处理,在酵母中筛选出蛋白分泌异常的突变株(sec1)。无磷酸盐培养液可促进酵母P酶的分泌,分泌到胞外的P酶活性可反映P酶的量。将酵母置于无磷酸盐培养液中,对sec1和野生型的胞外P酶检测结果如图。

   

据图可知,24℃时sec1和野生型胞外P酶随时间而增加。转入37℃后,sec1胞外P酶呈现______________的趋势,表现出分泌缺陷表型,表明sec1是一种温度敏感型突变株。
(4)37℃培养1h后电镜观察发现,与野生型相比,sec1中由高尔基体形成的分泌泡在细胞质中大量积累。由此推测野生型该基因的功能是促进______________的融合。
(5)由37℃转回24℃并加入蛋白合成抑制剂后,sec1胞外P酶重新增加。对该实验现象的合理解释是_____________
(6)现已得到许多温度敏感型的蛋白分泌突变株。若要进一步确定某突变株的突变基因在37℃条件下影响蛋白分泌的哪一阶段,可作为鉴定指标的是:突变体______________。
A.蛋白分泌受阻,在细胞内积累
B.与蛋白分泌相关的胞内结构的形态、数量发生改变
C.细胞分裂停止,逐渐死亡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