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非选择题-解答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63
太湖流域每年都会因N、P排放超标,出现严重的富营养化现象,对周围居民的生活和饮水安全造成影响。如图为科研人员通过对太湖某区域的生物组成及其食物关系调查,绘制的部分食物网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所示的食物网中所有生物______(“能”或“不能”)构成一个群落,理由是______食物链乃至食物网能否形成取决于哪一项?______
A.可利用太阳能   B.初级消费者可同化的能量   C.总初级生产量   D.净初级生产量
(2)太湖中的鲢鱼主要生活在水体上层,蛴鱼、银鱼主要生活在水体中层和中下层,鲫鱼主要生活在水体底层,这样的群落结构在生态学上的意义是______
(3)当湖水出现富营养化时,通过投入生态浮床和种植挺水植物,能够一定程度抑制藻类等浮游植物生长,分析其原因是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4)研究者用血球计数板(1mm×1mm×0.1mm)对治理后的某单细胞中格(双线边)藻进行计数。在相同样点取多个湖水样品混合后,稀释100倍进行计数,结果如图所示。治理后该藻种群密度为______个/L。

(5)下表为太湖某区域生态系统的能量分析数据(单位:KJ.m-².a-¹),其中I—IV表示食物链中不同的营养级,能量X为用于生长发育的能量。则表中生物类群V和能量Y分别表示的是____________,最高营养级及其上一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保留两位小数)。
   
23-24高三上·浙江·期中
知识点: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植物的生长型和群落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太湖流域每年都会因N、P排放超标,出现严重的富营养化现象,对周围居民的生活和饮水安全造成影响。如图为科研人员通过对太湖某区域的生物组成及其食物关系调查,绘制的部分食物网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所示的食物网中所有生物是否构成一个群落______(填“是”或“否”),理由是______
(2)太湖中的鲢鱼主要生活在水体上层,鲚鱼、银鱼主要生活在水体中层和中下层,鲫鱼主要生活在水体底层,体现群落___________结构。根据图中太湖某区域的生物组成及其食物关系,浮游动物与鲫鱼之间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
(3)当湖水出现富营养化时,某些藻类种群大暴发,导致鱼虾类大量死亡,并且由于____________(填“负反馈”或“正反馈”)调节作用极有可能使该生态系统逐渐远离稳态。通过投入生态浮床和种植挺水植物,能够一定程度抑制藻类等浮游植物生长,分析其原因是____
(4)研究者用血球计数板(1mm×1mm×0.1mm)对治理后的某单细胞藻进行计数。在相同样点取多个湖水样品混合后,稀释100倍进行计数,结果如图。治理后该藻种群密度为___________个/ml。

(5)下表为太湖某区域生态系统的能量分析数据(单位:KJ·m-2·a-1),其中Ⅰ—Ⅳ表示食物链中不同的营养级,能量X为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则表中生物类群V和能量Y分别表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高营养级及其上一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保留两位小数)。

生物类群

同化能量

871.27×105

141.1×105

15.91×105

0.88×105

211.85×105

能量X

369.69×105

61.77×105

2.81×105

0.34×105

19.26×105

能量Y

501.58×105

79.33×105

13.1×105

0.54×105

192.59×105

太湖流域每年都会因N、P排放超标,出现严重的富营养化现象,对周围居民的生活和饮水安全造成影响。如图为科研人员通过对太湖某区域的生物组成及其食物关系调查,绘制的部分食物网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所示的食物网中所有生物______(能/不能)构成一个群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太湖中的鲢鱼主要生活在水体上层,鲚鱼、银鱼主要生活在水体中层和中下层,鲫鱼主要生活在水体底层,这种群落结构的生态学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湖水出现富营养化时,通过投入生态浮床和种植挺水植物,能够一定程度抑制藻类等浮游植物生长,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两点)。
(4)研究者用血球计数板(1mm×1mm×0.1mm)对某单细胞藻进行计数了解治理效果。治理前后分别在相同样点取多个湖水样品混合后,稀释100倍进行计数,结果如图所示,左、右图分别为治理前、后某单细胞藻计数情况(一个计数室共25个中格)。治理后该藻种群密度减少了______个/L。
   
(5)下表为太湖某区域生态系统的能量分析数据(单位:KJ·m-2·a-1),其中Ⅰ—Ⅳ表示食物链中不同的营养级,能量X为用于生长发育的能量。则表中生物类群V和能量Y分别表示的是____________,最高营养级及其上一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保留两位小数)

生物类群

同化能量

871.27×105

141.1×105

15.91×105

0.88×105

211.85×103

能量X

369.69×105

61.77×105

2.81×105

0.34×105

19.26×105

能量Y

501.58×105

79.33×105

13.1×105

0.54×105

192.59×105

(6)从2020年10月起,政府对太湖实施十年禁渔。太湖禁渔期间______(能/不能)提高太湖生态系统的间接价值,禁渔期间太湖生态系统将主要依靠自我调节能力来维持自身的相对稳定,该调节能力的基础是生态系统中存在______调节机制。
太湖流域每年都会因N、P排放超标,出现严重的富营养化现象,对周围居民的生活和饮水安全造成影响。图1为科研人员通过对太湖某区域的生物组成及其食物关系调查,绘制的部分食物网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所示的食物网中所有生物______(填“能”“不能”或“不一定能”)构成一个群落,原因是______。调查得知鲚鱼和银鱼摄食不同类型的浮游动物,这将有利于减弱两者之间的______关系。
(2)太湖中的鲢鱼主要生活在水体上层,鲚鱼、银鱼主要生活在水体中层和中下层,鲫鱼主要生活在水体底层,这种群落结构的生态学意义是______
(3)当湖水出现富营养化时,通过投入生态浮床和种植挺水植物,能够一定程度抑制藻类等浮游植物生长,分析其原因是______(答两点即可,2分)。研究者利用血球计数板(1mm×1mm×0.1mm)对某单细胞藻进行计数了解治理效果。治理前后分别在相同样点取多个湖水样品混合后,稀释100倍进行计数,结果如图2所示,左、下图分别为治理前、后某单细胞藻计数情况。治理后该藻种群密度减少了______个/L。

   

(4)下表为太湖某区域生态系统的能量分析数据(单位:JJ·m⁻²·a⁻¹),其中I—IV表示食物链中不同的营养级。结合数据分析,表中生物类群V和能量Y分别表示的是____________,最高营养级及其上一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保留两位小数)。

生物类群

I

同化能量

871.27×105

141.1×10⁵

15.91×10⁵

0.88×10⁵

211.85×10³

能量X

369.69×10⁵

61.77×10⁵

2.81×10⁵

0.34×10⁵

19.26×10⁵

能量Y

501.58×10⁵

79.33×10⁵

13.1×10⁵

0.54×10⁵

192.59×10⁵

(5)从2020年10月起,政府对太湖实施十年禁渔。太湖禁渔期间______(“能”或“不能”)提高太湖生态系统的间接价值,禁渔期间太湖生态系统将主要依靠自我调节能力来维持自身的相对稳定,该调节能力的基础是生态系统中存在______机制。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