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非选择题-解答题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331
塞罕坝历史上曾是一片绿洲,由于大肆砍伐,绿洲逐渐变成了树木稀少、土壤沙化的荒芜之地。1962年,国家批准在塞罕坝建立机械化林场,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建成了林地面积108.6万亩的全国最大的人工林场,成为了京津冀地区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回答下列问题:
(1)对森林进行适度的采伐并不会造成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破坏,这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_____稳定性。塞罕坝林场提出了“以育为主,育护改造相结合,多种经营,综合利用”的理念,兼顾社会、经济、自然三方效益,这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建设的__________原理。
(2)塞罕坝地区平均海拔高度1500米以上,年均气温-1.4℃。如果你是林场建设者,人工造林时在树种选择方面应注意什么(请答出两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重建人工林生态系统后,野生动物也随之增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森林天然更新是森林可持续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华北落叶松天然更新一直是塞罕坝机械林场急需解决的问题,研究人员就此问题进行了研究。
①对森林中华北落叶松幼苗数量进行调查,可以采用_________法。
②对不同林分密度的华北落叶松幼苗年龄和株数进行调查后,得到如下图结果:

注:林分密度是指调查区域内单位面积成年华北落叶松的株数
查结果显示:不同林分密度下的幼苗年龄和株数存在显著差异,主要表现为林分密度450>750>1050株/hm2 ,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林分密度比较小时,__________。结果表明,林分密度为___________株/hm2的区域华北落叶松天然更新前景最理想。
23-24高三上·广东汕头·期中
知识点:群落中生物的种间关系植物的生长型和群落结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生态工程的特点及基本原理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塞罕坝历史上曾是一片绿洲,由于大肆砍伐,绿洲逐渐变成了树木稀少、土壤沙化的荒芜之地。1962年,国家批准在塞罕坝建立机械化林场,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建成了林地面积108.6万亩的全国最大的人工林场,成为了京津冀地区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
(1)该人工林生态系统的能量的最终来源于_____ ,该能量经生产者固定后,在生态系统内流动的渠道是_____
(2)重建人工林生态系统后,野生动植物也随之增多,原因是:_____ ,人工林生态系统建成后与原本树木稀少、土壤沙化的荒芜之地相比,生物物种更多,遗传基因库更丰富,食物链、食物网所构成的_____越复杂,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更强。
(3)对森林进行适度的采伐并不会造成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破坏,这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稳定性。然而,大肆砍伐则会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原因是该破坏已经超过了_____
(4)森林天然更新是森林可持续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华北落叶松天然更新一直是塞罕坝机械林场急需解决的问题,研究人员就此问题进行了研究。
①对森林中华北落叶松幼苗数量进行调查,可以采用_____法。
②对不同林分密度的华北落叶松幼苗年龄和株数进行调查后,得到如下结果:
      
注:林分密度是指调查区域内单位面积成年华北落叶松的株数
调查结果显示,不同林分密度下的幼苗年龄和株数存在显著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_____。结果表明,林分密度为_____的区域华北落叶松天然更新前景最理想。
(5)塞罕坝林场提出了“以育为主,育护改造相结合,多种经营,综合利用”的理念,兼顾社会、经济、自然三方效益,这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建设的_____原理。
塞罕坝曾经由于森林被砍伐殆尽,由“美丽的高岭”沦至风沙肆虐的沙丘。经过几代林场人艰苦努力,把风沙蔽日的坝上荒原改造成世界最大的人工林。如今去坝上旅游,随处可见写有“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实现碳中和”的宣传语。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对森林进行适度的采伐并不会造成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破坏,这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稳定性。大肆砍伐则会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原因是_____
(2)塞罕坝地区平均海拔高度1500米以上,年均气温-1.4℃。若你是林场建设者,人工造林时在树种选择方面应注意___________。(请答出两点)
(3)森林天然更新是森林可持续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华北落叶松天然更新一直是塞罕坝机械林场急需解决的问题,研究人员就此问题进行了研究。
①对森林中华北落叶松幼苗数量进行调查,可以采用_________法。
②对不同林分密度的华北落叶松幼苗年龄和株数进行调查后,得到如下结果:

注:林分密度是指调查区域内单位面积成年华北落叶松的株数
调查结果显示,不同林分密度下的幼苗年龄和株数存在显著差异,主要表现为_________,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4)在塞罕坝的自由放牧区,兔子、牛、羊和平共处,狼与狐正常出没。如图为能量流经兔子这一营养级的示意图,其中G表示流入狐所在营养级的能量,A表示兔摄入的能量,则兔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由图中____________表示。

(5)塞罕坝林场提出了“以育为主,育护改造相结合,多种经营,综合利用”的理念,兼顾社会、经济、自然三方效益,这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建设的__________原理。
十年来,我国生态学家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使生态环境不断改善。请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某湖泊由于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科研人员为探寻有效的生态修复途径,利用菹草、苦草等沉水植物在该湖泊不同处理区域进行实验,并检测水体中的总氮(TN)、总磷(TP)含量,实验结果如图1。
资料二:塞罕坝历史上曾是一片绿洲,由于大肆砍伐,绿洲逐渐变成了树木稀少、土壤沙化的荒芜之地。1962年,国家批准在塞罕坝建立机械化林场,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建成了林地面积108.6万亩的全国最大的人工林场,成为了京津冀地区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森林天然更新是森林可持续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华北落叶松天然更新一直是塞罕坝机械林场急需解决的问题,研究人员就此问题进行了研究。对不同林分密度的华北落叶松幼苗年龄和株数进行调查后,所得结果如图2。
      
(1)湖泊水体富营养化后,人工引入植物浮床及菹草、苦草等沉水植物,它们通过与浮游藻类主要竞争_____________和无机盐等,可抑制藻类生长,改善水质。种植的苦草与浮游藻类在湖泊中的分布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__结构。少量污水排放到湖泊,一段时间后污水被净化,该过程的完成主要依赖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_________
(2)根据图1所示的检测结果说明:
①种植菹草和苦草均能____________水体中的总氮和总磷含量;
____________
(3)向湖泊排放少量污水和对森林进行适度采伐都不会造成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破坏,这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稳定性,维持该稳定性的调节机制是____________
(4)塞罕坝地区平均海拔高度1500米以上,年均气温-1.4℃。若你是林场建设者,根据生态工程的____________原理,人工造林时应选择当地原有的、_____________强的树种。
(5)据图2推测,不同林分密度下的幼苗年龄和株数存在显著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林分密度较小时,林下_____________更充分,可促进幼苗生长。结果表明,林分密度为____________株/hm2的区域华北落叶松天然更新前景最理想。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