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非选择题-解答题 较难0.4 引用2 组卷238
家蚕(2n=56)是重要的经济昆虫,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其突变体是生理学、遗传学、功能基因组学等研究的重要资源。请回答下列问题:
(1)科研人员发现一种突变体—短体蚕,其遗传分析、与其他标记基因连锁分析(确定突变基因所在染色体)的结果如表1、表2所示。

表1   F1(短体蚕与野生型杂交的后代)和F2(F1短体蚕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

子代

性状分离(只)

短体蚕

野生型

F1

788

810

F2

1530

790

据表1分析,短体蚕为单基因______突变(选填“显性”“隐性”),且纯合体______
表2   短体蚕的连锁分析实验结果(部分)

标记基因(染色体)

亲本杂交组合

F1组合

F2性状分离(只)

短体蚕

野生型

d(1)

S/+d/d

F1d/d♂

d:56

+:68

d:69

+:74

L(4)

L/LS/+

F1

L:109

+:105

L:107

+:113

U(14)

U/US/+

F1+/+♂

U:0

+:78

U:75

+:0

r(21)

S/+r/r

F1

r:62

+:78

r:67

+:73

注:表2中字母代表相关基因或表型,野生型用“+”表示,
通过与各染色体标记进行基因连锁分析时,采用______的方法进行检测,发现S基因位于家蚕第______染色体上。①②两个体分别为______
(2)雄蚕生命力强,食桑量低,结率和产丝率高。科研人员进行如下育种方案获得平衡致死系雄蚕。其中a1和a2为隐性致死基因,“+”为正常基因,各种配子存活率相同。

①辐射导致的变异类型有______;品系乙与野生型杂交后代的雌雄比例为______,图中类型不存在的是______
②为获得平衡致死系,应选择______作为亲本杂交;平衡致死系与野生型杂交,后代有______种基因型。
23-24高三上·江苏徐州·期中
知识点: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和应用分离定律综合问题分析(异常现象分析)基因突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I.果蝇具有丰富变异品系,是作为遗传学研究模式动物的重要原因之一,关于翅型的相关性状就有长翅、短翅、缺刻翅、裂翅、卷翅等多种。研究人员对果蝇的翅型进行了一系列研究,请回答:
(1)果蝇的缺刻翅是由染色体上某个基因缺失引起的,并且有纯合致死效应,导致雄性中不存在缺刻翅个体,则缺刻翅的变异类型属于____。缺刻翅果蝇与正常翅果蝇杂交得F1,F1中雌、雄果蝇自由交配得F2,则F2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
(2)我国科学家选育出一种特殊品系——裂翅果蝇(L),该品系果蝇自由交配多代,其后代均稳定表现为裂翅,但在与野生型(性状为正常翅,且均为纯合子)进行杂交时,子一代同时出现正常翅和裂翅两种表型,实验结果如表。

杂交实验

亲代

子一代

♀裂翅×野生型♂

裂翅(184,♀93,♂91);正常翅(187,♀92,♂95)

♀野生型×裂翅♂

裂翅(162,♀82,♂80);正常翅(178,♀88,♂90)

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可判断,控制果蝇裂翅的基因应位于常染色体上,理由是____。该品系中裂翅性状相对于正常翅性状为显性,且该品系中裂翅果蝇均为杂合子,判断依据是____
II.进一步研究表明,裂翅果蝇品系为3号染色体上的平衡致死系,即在与裂翅基因所在染色体同源的另一条染色体上,存在一个隐性致死基因(s),裂翅基因和隐性致死基因纯合时均会致死(不考虑染色体互换及其他变异)。该裂翅果蝇平衡致死系是稳定遗传的,如下图所示。
   


卷翅品系(D)是位于2号染色体上的平衡致死系,与裂翅果蝇品系具有相同的遗传特点,卷翅对正常翅为显性。现有裂翅品系果蝇和卷翅品系果蝇若干,其染色体组成如图所示。研究人员将裂翅果蝇和卷翅果蝇进行杂交,尝试培育可以稳定遗传的裂卷翅双平衡染色体致死新品系。
   
(3)裂翅果蝇和卷翅果蝇杂交,得到的F1中有____种表型。
(4)可以选择F1中表型为____的果蝇进行杂交,进而在F2中有可能获得稳定遗传的裂卷翅果蝇。
家蚕的体色有斑纹(A)对无斑纹(a)为显性,黄茧(B)对白茧(b)为显性,抗药(D)对不抗药(d)为显性。生产上,由于雄蚕出丝率高,因此选择性地调控家蚕性别比例有助于提高蚕丝产量。已知家蚕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斑纹相关基因(A/a)只位于Z染色体上,其他基因位置未知。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如下杂交实验得F1,F1雌雄交配得F2,结果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杂交组合F1F2
组合一正交♀黄茧抗药×♂白茧不抗药黄茧抗药黄茧抗药∶白茧不抗药=3∶1
反交♀白茧不抗药×♂黄茧抗药黄茧抗药黄茧抗药∶白茧不抗药=3∶1
组合二正交♀黄茧有斑纹×♂白茧无斑纹黄茧有斑纹
黄茧无斑纹
_____
反交♀白茧无斑纹×♂黄茧有斑纹黄茧有斑纹黄茧有斑纹∶黄茧无斑纹∶白茧有斑纹∶白茧无斑纹=9∶3∶3∶1
(1)组合一中,控制家蚕茧色、抗药性的基因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F2黄茧抗药家蚕中的杂合子占_____。上述杂交实验的F1中,这两对基因所在染色体的类型及位置关系为_____
(2)组合二中,正交所得F2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不考虑雌雄)。正交所得F2中黄茧类型雌雄蚕交配,后代中白茧有斑纹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
(3)蚕种生产上,为了提高蚕丝产量,可通过特定性状标记性别以便在幼蚕时即可选择出雄蚕进行培养,请写出你的筛选方案:_____
(4)有研究者提出利用致死基因构建“平衡致死系”家蚕,该品系的雄家蚕与正常的雌家蚕杂交,后代只有雄蚕存活,达到筛选雄蚕的目的。为此研究者先用60Co-射线处理亲本雌性有斑纹家蚕,诱发突变,再将其与无斑纹雄性家蚕进行杂交得到F1,F1雌雄蚕交配得到F2
①如果没有诱发隐性致死突变,则F2性状分离比为雌性有斑纹蚕∶雄性有斑纹蚕∶雌性无斑纹蚕∶雄性无斑纹蚕=1∶1∶1∶1如果诱发相关致死突变,则F2中观察不到_____个体。利用该方法获得Z染色体上隐性致死突变体甲、乙、丙(携带的致死基因分别用m1、m2、m3表示)。
②在研究中研究者利用某家蚕雌性个体(CIOS),其Z染色体正常,但部分正常Z染色体片段易位到W染色体上,让CIOS与突变体甲、乙、丙雄蚕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杂交组合子代雌蚕总数/只子代雄蚕总数/只
CIOS×甲88176
CIOS×乙107217
CIOS×丙199201
分析杂交结果可知,致死基因_____的等位基因分布于易位片段。③隐性致死基因m2和m3一定是非等位基因,判断依据是_____
家蚕(2n=56)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雄蚕桑叶利用率高、蚕丝质量高,为了快速筛选出雄蚕,科研者开展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请分析回答:
   
(1)家蚕体色的黑与赤是一对相对性状,根据实验一杂交可以判断____是显性性状,相关基因位于__染色体上,由此利用雌性黑蚕与赤色雄蚕杂交,选择体色为____色的家蚕继续饲养。
(2)根据体色选择雄蚕费时费力,为此研究者开展了实验二研究,先用4000R的Co60-γ射线处理亲本的雌性黑蚕蚕蛹,诱发突变,再进行杂交实验以筛选出Z染色体上的隐性致死突变体。
①如果没有诱发隐性致死突变,则F2代性状分离比为雌赤蚕:雄赤蚕:雌黑蚕:雄黑蚕=________;如果诱发相关致死突变,则F2代中观察不到______个体。利用该方法获得3个Z染色体上隐性致死突变体:突116、突117和突118(携带的致死基因分别用d1、d2、d3表示).
②在研究过程中人们偶然得到一雌性个体(T31),其Z染色体正常,但W染色体上多了一段来自Z染色体的片段,让T31分别与突变体突116、突117和突118雄蚕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杂交组合

子代雌蚕总数/只

子代雄蚕总数/只

T31×突116

77

154

T31×突117

202

194

T31×突118

112

251

分析杂交结果可知,致死基因____的等位基因分布于易位片段。
③性致死基因d1和____一定是非等位基因,有研究者提出利用这两个致死基因构建“平衡致死系”家蚕,该品系的雄家蚕与正常的雌家蚕杂交,后代只有雄蚕存活,这样不用选择即可实现专养雄蚕的目的。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