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非选择题-解答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257
玉米(2n=20)是世界上第一大农作物,而矮化玉米植株则对于提高作物产量具有重要意义。某科研人员发现有一玉米矮秆突变体K718d,将其与正常株玉米进行杂交,F1表现为正常株。(注:矮秆与正常株这一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A,a控制),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题意,控制矮秆的基因为_______________(填“显性”或“隐性”)基因,若要研究玉米的基因组,需要测定玉米_______________条染色体的DNA碱基序列。
(2)现将F1自交,得到F2代,其表型之比为正常株∶矮秆=5∶1,同时科研人员发现F1产生的配子中雌配子育性正常,而某种雄配子部分死亡,则该雄配子所含基因是_______________,死亡比例是_______________。请写出F1自交的遗传图解:_______________
(3)F2中正常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若它们随机传粉,则所结种子中的矮秆型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
(4)为了进一步提高玉米产量,科学家行将人工合成的复合抗虫基因m2cryAb-vip3Aa基因导入F1(假设只导入一个抗虫基因,且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培育出转基因植株X和Y。将X植株和Y植株分别自交,结果如下表:(注:已知矮秆基因在1号染色体上)

正常株抗虫

正常株不抗虫

矮秆抗虫

矮秆不抗虫

X植株自交

1/2

1/4

1/4

——

Y植株自交

15/24

5/24

3/24

1/24

根据表中数据推测,该抗虫基因除了可以抗虫,对F1花粉的育性也有影响,具体表现为_______________,且植株X中该抗虫基因导入到_______________染色体上,植株Y中该抗虫基因导入到_______________染色体上。
23-24高三上·浙江·开学考试
知识点:分离定律综合问题分析(异常现象分析)基因连锁与交换定律人类基因组计划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基因型、表现型、等位基因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番茄是两性植物,自然状态下为自花授粉作物,杂种优势能极大提高番茄的产量、抗病及抗逆表现,因此番茄生产基本上都是应用杂交种。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家获得了4号染色体的ps-2基因隐形突变体甲,表现为雄性不育,在杂交育种时,选育雄性不育植株的优点是___________。雄性不育与雄性可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这对基因____________(“可能”或“不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原因是___________。科研人员将突变体甲与野生型番茄进行杂交实验,F1均为雄性可育,F2出现1/4雄性不育,将F2植株自交,F3中雄性可育:雄性不育的比例为___________
(2)科研人员用EMS诱变野生型番茄,获得雄性不育的突变体乙(甲、乙均只有一对基因与野生型不同)。下表为3个不同番茄杂交组合及其子代的表型及比例。请回答:
组合序号亲本组合后代的表型及比例
野生型×突变体甲全为雄性可育(杂种1)
野生型×突变体乙全为雄性可育(杂种2)
杂种1×杂种2全为雄性可育
使用EMS的目的是提高____________,因为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____性,可能产生有害的基因,需及时处理非入选番茄。根据杂交组合三,推测控制两个突变体的相关基因为___________(“等位基因”或“非等位基因”)。
(3)已知4号染色体上的A基因可以指导植酸合成,不能合成植酸的会死亡。现有A基因缺失25个碱基对产生的A25-基因,效果未知。将基因型为AA25-的植物自交得到F1,提取F1各植株的DNA后进行PCR,选择的正向引物(从左到右)与A25-缺失的碱基配对,反向引物(从右到左)在其下游0.5kb处。将PCR产物进行电泳,发现各组产物电泳结果均具有条带,原因是___________,其中条带分为较明亮和较暗两种,则较暗条带代表的植物比例为____________
(4)用基因组编辑技术将一个A基因导入到基因型为A25-A25-的6号染色体上,A25-与导入的A基因之间的遗传___________(“遵循”或“不遵循”)基因分离定律,理由是____________
玉米通常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研究发现在条件M诱导下,玉米细胞中的Ds因子会导致染色体断裂,当一条染色体上同时存在两个Ds因子时,两者之间的基因有小概率随Ds因子一起转移,这种转移不会影响联会配对。若玉米是否抗虫、是否高产分别由等位基因A/a、B/b控制,某科研小组欲培育自交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的抗虫高产玉米,他们将抗虫低产玉米与不抗虫高产玉米杂交,F1中抗虫低产玉米:不抗虫低产玉米=1:1,让F1中的抗虫低产玉米自交,F2中抗虫低产玉米:不抗虫低产玉米:抗虫高产玉米:不抗虫高产玉米=6:3:2:1。不考虑交叉互换。回答下列问题:
(1)据实验结果判断,玉米抗虫性和产量的显性性状分别是____,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____定律。其中,产量性状的遗传是否为伴性遗传____(填“是”或“否”),理由是____
(2)某同学提出可通过连续自交获得目标植株,该方案是否可行____(填“可行”或“不可行”)。若可行,请简要说明具体操作步骤;若不可行,请说明原因____
(3)为高效完成育种目标,科学家用X射线对F1中的抗虫低产玉米进行诱变,X射线属于诱发突变的____因素。科学家从中发现了一株玉米,其自交后代表型为抗虫低产玉米:不抗虫低产玉米:抗虫高产玉米:不抗虫高产玉米=4:2:2:1。经分析是B基因与一突变得到的隐性致死基因紧密连锁所致。对该株玉米进行条件M诱导并筛选出单个A基因转移至B/b所在同源染色体的特殊玉米植株K(如图)。让植株K自交,预期结果并得出结论。   

①若后代中____,则说明A转移至B基因所在染色体;②若后代中____,则说明A转移至b基因所在染色体。上述情况中,植株K自交后代有所需目标植株的是____(填“①”、“②”、“①和②”或“没有”)。
某雌雄异株的植物(2n=20),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该植物有高茎和矮茎(由基因A、a控制)、抗病和感病(由基因B、b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用高茎感病植株和矮茎抗病植株为亲本进行正交和反交实验,F1均为高茎抗病。F1的雌雄植株进行杂交,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高茎抗病∶高茎感病∶矮茎抗病∶矮茎感病=5∶3∶3∶1(不考虑基因位于X、Y染色体同源区段)。回答下列问题:
(1)与豌豆相比,该植物进行杂交实验操作时,可以省去的步骤是________
(2)欲对该植物的基因组DNA进行测序,需测定______条染色体上的DNA序列。
(3)根据正、反交实验结果,可判断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都不属于伴性遗传,判断的依据是: _____________。根据正、反交实验结果还能够排除这两对性状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__的可能性。
(4)控制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__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上述杂交结果是由于某种花粉不育导致的,可推测是含________基因的花粉不育,F2高茎抗病植株中双杂合个体占________
(5)科研人员将某抗虫蛋白基因M导入该植物某雄株中的某条染色体上,使之具备抗虫性状。为了确定基因M所在的染色体,让该植株与雌株杂交,测定后代的抗虫性。
①若后代中仅雄株具备抗虫性,则基因M最可能位于______染色体上。
②若后代中仅雌株具备抗虫性,则基因M最可能位于______染色体上。
③若后代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基因M位于常染色体上。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