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非选择题-解答题 适中0.65 引用5 组卷193
2022年,全球多地出现持续高温天气,“温室效应”“碳中和”等话题再度引起人们的热议。从碳达峰到碳中和,欧美的过渡期约为50到70年,而中国在2020年郑重宣布了“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过渡时长仅为30年,再一次展现了大国担当与责任。下图1为对温室效应的相关,研究,通过对南极16万年间不同冰层的气体测定,可以了解当时大气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和气温,图2为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碳在图中A、C之间主要以______的形式循环,与地球形成初期的大气相比,现在大气中碳的含量要低得多,请从碳的去向方面考虑下降的这部分碳最终的存在形式主要有__________
(2)从图1中可知大气二氧化碳含量和温度呈______相关。结合图1中信息和地球目前大气状况,推测导致大气二氧化碳含量急剧上升的因素有_____(从不同方面回答,至少说两点)。
(3)“温室效应”治理是全人类面临的一项的生态工程,“碳中和”体现的生态工程原理主要为_____原理。
23-24高三上·湖北·阶段练习
知识点:碳循环生态工程的特点及基本原理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升高,会导致温室效应,进而对全球自然生态系统产生影响,如气候异常,海平面升高、冰川退缩等。我国向国际社会作出郑重承诺—-二氧化碳排放量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树立了大国形象,彰显了大国担当,图1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解(能量单位为J/(cm²·a)),A代表相应能量:图2为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部分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包括________,A代表_______
(2)图1中,能量从第一营养级传递到第二营养级的效率约为______%(保留1位小数)。
(3)“温室效应”治理是全人类面临的一项的生态工程,“碳中和”体现的生态工程原理主要为___________原理。
(4)生态系统能维持一定的稳定性的原因是生态系具有____________能力,生态系统具有该能力的基础是_________
(5)温室效应是当今全球气候的主要变化之一,图2中以CO₂形式流动的是_______(填图2中序号)。如果大气层中的CO₂增多,会加剧温室效应,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通过_______。(答出2点)等方式减少CO₂的排放,另一方面通过植树造林的方式增加CO₂吸收量,尽量达到CO₂相对“零排放”。当达到CO₂相对“零排放”时,生产者的CO₂吸收量_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消费者的CO₂排放量。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