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非选择题-解答题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52
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水利水电枢纽工程。重庆汉丰湖是三峡库区上游湖泊,受三峡水库蓄水影响,水位每年发生周期性变化,最大垂直落差可达30米,使汉丰湖出现了水陆交替消落带(如图甲所示)。近年来,重庆市不断探索消落带生态治理方案,在汉丰湖生态保护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1)每年入冬开始,数万只候鸟如鸿雁、鸳鸯、小天鹅等从北方迁徙至汉丰湖“安家”。从种群数量特征角度分析,影响该区域鸿雁种群密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_____。调查汉丰湖区域鸿雁种群密度的方法是标记重捕法而不是样方法,理由是_____
(2)汉丰湖沿岸、消落带与汉丰湖湖底,彼此之间群落外貌不同,体现了群落的______结构。每年1月,汉丰湖水面由高水位逐渐下降,部分草本植物趁着初春季节在显露出的消落带上生长,该区域发生的演替类型为_______。每年10月至次年1月,消落带被湖水完全淹没,若仅依靠自然演替,该区域难以演替到灌木阶段,其原因可能是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3)为探究不同生态修复措施对汉丰湖消落带N、P污染物的拦截情况,科学家引入了基塘修复、生态缓冲带修复、复合林泽系统修复三种措施,一段时间后对生态修复区域与未修复区域进行水质取样并分析,得到图乙所示结果,根据图中信息分析得出的结论是_____
(4)不同生态修复过程有效选择植物种类并合理布设,这遵循了生态工程______原理。
22-23高二下·福建泉州·期末
知识点:植物的生长型和群落结构群落的演替及其影响因素生态工程的特点及基本原理验证性实验与探究性实验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物种保护候鸟栖息的重要场所。受土地资源开发、石油开采和土壤盐碱化等因素的影响,该自然保护区的湿地生态系统一度退化严重。自2002年起,人们在自然保护区的试验区实施湿地生态修复工程。10年后,研究者对黄河北岸试验区内实施不同修复措施的3个区域进行了调查,部分数据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生态修复措施

完全自然恢复

修筑堤坝,堤坝上栽植本土护坡植物,每年注入淡水

人工栽植杨树、白蜡和杨树-白蜡混交林,每年注入淡水

植被物种数(种)

6

10

12

优势种

碱蓬、柽柳

芦苇、白茅、柽柳

野大豆、芦苇、白茅、茵陈蒿、节节草、泥胡菜


(1)甲、乙、丙三个区域的植被类型不同,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____结构,造成甲、乙区域植被差异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___
(2)调查甲区域物种丰富度时,在该区域内设置1条样带,每隔20米做一个1m×1m的样方。该取样方法是______________,其目的是要做到______________,以避免主观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后续研究发现:乙丙两区域如依靠完全自然演替形成上述群落类型约需20~25年,这说明在演替初期,人工修复模式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态修复之前,在乙区域中分布着部分农田,退耕还湿前后,该区域中田鼠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图中的数值M代表的生物学含义是_______________,数值N较小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4)经过生态修复后,三个区域中抵抗力稳定性最高的是_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物种保护候鸟栖息的重要场所。受土地资源开发、石油开采和土壤盐碱化等因素的影响,该自然保护区的湿地生态系统一度退化严重。自2002年起,人们在自然保护区的试验区实施湿地生态修复工程。2012年,研究者对黄河北岸试验区内实施不同修复措施的3个区域进行了调查,部分数据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生态修复措施

完全自然恢复

修筑堤坝,堤坝上栽植本土护坡植物,每年注入淡水

人工栽植杨树、白蜡和杨树一白蜡混交林,每年注入淡水

植被物种数(种)

6

10

12

优势种

碱蓬、柽柳

芦苇、白茅、柽柳

野大豆、芦苇、白茅、茵陈蒿、节节草、泥胡菜


(1)甲、乙、丙三个区域的植被类型不同,体现了群落的______结构,造成甲、乙区域植被差异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_
(2)调查甲区域物种丰富度时,在该区域内设置1条样带,每隔20米做一个1m×1m的样方。该取样方法是_________,其目的是要做到________,以避免主观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生态修复之前,在乙区域中分布着部分农田,退耕还湿前后,该区域中田鼠的数量变化如下图所示。图中的数值M代表的生物学含义是_________,数值N较小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

(4)经过生态修复后,三个区域中抵抗力稳定性最高的是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
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物种保护候鸟栖息的重要场所。受土地资源开发、石油开采和土壤盐碱化等因素的影响,该自然保护区的湿地生态系统一度退化严重。自2002年起,人们在自然保护区的试验区实施湿地生态修复工程。2012年,研究者对黄河北岸试验区内实施不同修复措施的3个区域进行了调查,部分数据如下表:
生态修复措施完全自然恢复修筑堤坝,堤坝上栽植本土护坡植物,每年注入淡水人工栽植杨树、白蜡和杨树一白蜡混交林,每年注入淡水
植被物种数(种)61012
优势种碱蓬、柽柳芦苇、白茅、柽柳野大豆、芦苇、白茅、茵陈蒿、节节草、泥胡菜

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丙三个区域的植被类型不同,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_结构,造成甲、乙区域植被差异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试验区内植被恢复状况体现了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是___________
(2)调查甲区域物种丰富度时,在该区域内设置1条样带,每隔20米做一个1m×1m的样方。该取样方法是___________,其目的是要做到___________,以避免主观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生态修复之前,在乙区域中分布着部分农田,退耕还湿前后,该区域中田鼠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图中的数值M代表的生物学含义是___________,数值N较小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

(4)经过生态修复后,三个区域中抵抗力稳定性最高的是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