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非选择题-解答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66
某山区的降雨量比较充沛、气温也比较高,群落类型最终会趋于相同。由于地形和土壤等因素,不同地块生物群落演替的速度不同,科研人员将该山区划分为甲、乙、丙、丁四种群落类型,并统计了该山区的上述4类生物群落的生产者制造有机物的量、总呼吸量、叶面积指数和植被干物质的量,结果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群落类型

生产者制造有机物的量[t/(·a)]

17. 43

116. 61

150. 81

55. 50

总呼吸量[t/(·a)]

15. 93

92. 73

124. 81

40. 98

叶面积指数

2. 48

11. 28

17. 76

6. 63

植被干物质的量[t/(·a)]

6. 65

377. 52

398. 57

184. 74


注: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片总面积
(1)要认识该山区群落,首先要调查分析该群落的_________
(2)群落甲中,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机物总量将会_________(填“增多”、“不变”或“减少”),作此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
(3)一般来说,与甲群落相比,乙群落中动物分层现象较为_________,(填“复杂”或“简单”),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4)自然状态下(不考虑自然灾害),群落丁将最先演替至群落_________(填“甲”、“乙”或“丙”)群落。若表中四种群落分别是针阔叶混交林、灌草丛、针叶林和常绿阔叶林中的某一类,则丙群落最可能是_________
22-23高二下·安徽·期中
知识点:群落的物种组成以及丰富度的相关探究实验植物的生长型和群落结构群落的演替及其影响因素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为了研究某降水充沛、气温较高的山区群落演替规律,生态学家利用“把同一时间内的不同群落当做同一群落不同演替阶段”的原理,研究了灌草丛、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等4个群落的相关特征,结果如下表所示。其中针阔叶混交林中的乔木层有红松、红皮云杉、白桦等多种植物,此外还生长了多种灌木和草本植物,在林冠层生活着杜鹃、黄鹂等鸟类,中层生活着山雀、啄木鸟和莺等,林下层则生活着画眉等。

类别

灌草丛

针阔叶混交林

常绿阔叶林

针叶林

生产者制造有机物的量[t/(hm2·a)]

17.43

116.61

150.81

55.50

总呼吸量[t/(hm2·a)]

15.93

92.73

124.81

40.98

叶面积指数

2.48

11.28

17.76

6.63

植被干物质的量[t/(hm2·a)]

6 65

377.52

398.57

184.74


注: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片总面积。
(1)__________________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针阔叶混交林中不同的植物适于在不同的光照强度下生长,使得该群落的植物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________现象,决定植物地下部分(器官)也具有该现象的环境因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等(答两点)。
(2)针阔叶混交林中不同的植物层次中分布着不同的鸟类,鸟类的这种分布主要取决于_______________因素。
(3)群落的总呼吸量比生产者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少,说明群落中有机物总量在不断________,物种丰富度逐渐________,因此该地区群落演替的阶段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用群落名称和箭头表示)。
(4)该山区群落演替过程中,叶面积指数与植被干物质的量呈________(填“正相关”或“负相关”),植被干物质的量的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