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非选择题-解答题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293
研究人员设计出如图1所示的组合型生态浮床,并开展对受到生活污水污染的池塘水净化的实验,研究中设置了四组实验:组合型生态浮床植物、对照组(仅等量美人蕉)、基质对照组(仅等量球形塑料填料)和空白对照组,图2是本实验测得的水体总磷量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开始前,浮床所用的球形塑料填料先要进行灭菌处理,再置于待治理的池塘水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14d(每两天换水一次),直到填料表面形成微生物菌膜。选用池塘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生态浮床上美人蕉生长旺盛的根系有较强的泌氧能力,能为填料表面微生物提供适宜微环境,微生物分解后的无机盐能为植物提供营养,美人蕉与填料表面微生物之间属于____________关系。美人蕉既能净化水体又有经济价值,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价值。
(3)图2实验结果说明组合型生态浮床对总磷量去除率较高,其原因是___________
(4)在将组合型生态浮床投入池塘进行污水治理过程中,常常会再向池塘中投入一定量的滤食性鱼类(如鲢鱼)和滤食性底栖生物(如河蚌)等,其生物学意义在于___________(说出一个方面)。
2023·安徽·模拟预测
知识点:群落中生物的种间关系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水体富营养化生物多样性及其价值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研究人员设计出如下图1所示的组合型生态浮床,并开展对受到生活污水污染的池塘水净化的实验研究中设置了四组实验:组合型生态浮床、植物对照组(仅等量美人蕉)、基质对照组(仅等量球形塑料填料)和空白对照组,下图2是本实验测得的水体总磷量变化。请回答:

(1)实验开始前,浮床所用的球形塑料填料先要进行灭菌处理,再置于待治理的池塘水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14 d(每两天换水一次),直到填料表面形成微生物菌膜。选用池塘水的作用是_______,固定的微生物大多数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___(成分)。
(2)生态浮床上豆瓣菜(茎叶类栽培蔬菜)旺盛生长的根系有较强的泌氧能力,能为填料表面微生物提供适宜微环境,豆瓣儿菜与填料表面微生物之间存在_______关系。豆瓣菜既能净化水体又有经济价值,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价值。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原理。
(3)图2实验结果说明_______生态浮床对总磷量去除率较高,主要原因是通过豆瓣儿菜和微生物吸收磷并同化为自身的_______等生物大分子,在生态系统中这些磷元素可能的去向有_______。在浮床种植植物的根部增加填料固定微生物,对水体磷去除具有促进作用,有效地提高了水体生态修复效率。
(4)在将组合型生态浮床投入池塘进行污水治理过程中,常常会再向池塘中投入一定量的滤食性鱼类(如鲢鱼)和滤食性底栖生物(如河蚌)等,一方面可以完善池塘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提高_______,另一方面通过定期捕获这些生物,降低生态系统总N、P含量。
人工湿地是由人工建造和控制运行的与沼泽地类似的地面,污水与污泥在沿一定方向流动的过程中,主要利用人工基质、微生物、植物等对污水进行净化。如图甲为人工湿地示意图。研究人员还设计出如图乙所示的组合型生态浮床,并开展对受到生活污水污染的池塘水净化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湿地植物属于该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污水中成分含量的变化,从进水口到出水口的不同地段,分别种植不同的湿地植物,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构。
(2)相比其他污水处理方式,人工湿地具有成本低、净化率高的特点。图丙表示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简图,A、B、C、D表示该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其中C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生产者固定的能量。能量在第一、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不考虑污水中有机物的影响)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组合型生态浮床研究中设置了四组实验:组合型生态浮床、植物对照组(仅等量美人蕉)、基质对照组(仅等量球形塑料填料)和空白对照组,图丁是本实验测得的水体总磷量变化。请回答:

①实验开始前,浮床所用的球型塑料填料先要进行灭菌处理,再置于待治理的池塘水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14d(每两天换水一次),直到填料表面形成微生物菌膜,主要作用是提供适合在待治理污水中生长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态浮床上美人蕉旺盛生长的根系有较强的泌氧能力,能为填料表面微生物提供适宜微环境,美人蕉与填料表面微生物之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系。
②图丁实验结果说明组合型生态浮床对总磷量去除率较高,主要原因是通过美人蕉和微生物吸收磷并同化为自身的有机物,在生态系统中这些磷元素可能的去向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浮床种植植物的根部增加填料固定微生物,对水体磷去除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有效地提高了水体生态修复效率。
③在将组合型生态浮床投入池塘进行污水治理过程中,常常会再向池塘中投入一定量的滤食性鱼类(如鲢鱼)和滤食性底栖生物(如河蚌)等,一方面可以完善池塘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高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另一方面通过定期捕获这些生物,降低生态系统总N、P含量。
生态浮床利用菖蒲、美人蕉、鸢尾等水生植物的根茎来净化水体。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生态浮床种植的菖蒲、美人蕉、鸢尾等水生植物属于生态系统的 _____(成分)。
(2)生态浮床既具有处理污水的功能,同时还可以美化环境,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_____价值。夏季生态浮床和周围河道会“听取蛙声一片”,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有利于_____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
A.浮床上的植物与水中的蓝藻存在竞争关系
B.水生植物的根能直接吸收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
C.生态浮床能提高物种丰富度,增强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D.生态浮床为水生动物提供了栖息空间、食物
(4)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生态浮床开展了“茭白和菖蒲对生活污水净化效果的研究”,实验结果见下表。
组别总氮去除率(%)总磷去除率(%)
对照42.638.8
茭白92.883.3
菖蒲92.794.3
混合94.984.7

①为使表中数据更可靠,调查研究时需注意_____
②从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有_____(请写出两个)。
(5)为进一步探究菖蒲的作用,该研究小组又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如下图:图中 a、b、c、d 是分别从不同地点采集的生活污水、工业污水、混合污水、普通池塘水4 种水样;BOD 表示水中有机污染物经微生物分解的需氧量。
​​​​​​​
①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_____。处理后 a、b、c、d 4 种水样中的总氮量均下降到较低的水平,其原因是_____
②4 种水样中,有机污染物浓度最高的是_____(填图中字母)。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