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非选择题-实验题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234
某生物兴趣小组开展了“分离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并进行计数”的实验,主要过程如下。
I.配制尿素固体培养基。配方:水、葡萄糖、NaCl、K2HPO4、NaH2PO4尿素、酚红、琼脂糖。(酚红是一种酸碱指示剂,在酸性时呈黄色,碱性时呈红色;琼脂糖是一种链状多糖,35~40℃时形成凝胶,90℃以上溶解;琼脂主要成分是琼脂糖和果胶,还有少量含氮化合物)
Ⅱ.取施用尿素的农田土壤1g装入事先灭过菌的锥形瓶中。然后进行梯度稀释和接种培养,如下图。

(1)从功能上看,该固体培养基属于______培养基,理由是______
(2)培养基中添加一定量的K2HPO4、NaH2PO4,它们的作用是______(至少说出两点)。尿素固体培养基需用琼脂糖做凝固剂而不用琼脂的原因是______
(3)实验中用酚红指示剂鉴别的原理是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培养一段时间后,细菌产生的______(填物质名称)向周围扩散,将培养基中的尿素分解,产生的______使培养基中的酚红由黄色变成红色。
(4)据上图分析,接种所用的方法是______。若C试管和D试管对应平板上菌落数分别为135个、133个、134个和25个、23个、24个,则可推测每克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为______个。该实验需要设置的对照组是______
22-23高二下·山东临沂·期中
知识点:培养基的成分及其功能培养基的类型及其应用微生物的接种方法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牛和羊的瘤胃中生活着多种微生物,其中许多微生物能分解尿素。某研究小组欲从瘤胃内筛选出能高效降解尿素的细菌,设计了如下实验。
Ⅰ.取样:从刚宰杀的牛的瘤胃中取样,将样品装入事先灭过菌的锥形瓶中。
Ⅱ.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
配制全营养LB固体培养基。配方:水、蛋白胨,酵母提取物,NaCl,琼脂糖。(备注:琼脂糖是一种链状多糖,35—40℃时形成半固体状凝胶,90℃以上溶解;琼脂主要成分为琼脂糖和果胶,还有少量含氮化合物等)
配制尿素固体培养基。配方:水、葡萄糖,NaCl,K2HPO4,尿素,酚红,琼脂糖。(备注:酚红是一种酸碱指示剂,在酸性时呈黄色,碱性时呈红色。)
Ⅲ.制备瘤胃稀释液如图并接种。
Ⅳ.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微生物的培养、观察与计数。
回答下列问题:

(1)LB全营养固体培养基和尿素固体培养基都含有的微生物生长所需的4类基本营养物质,它们是____________。尿素固体培养基需用琼脂糖做凝固剂而不用琼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尿素培养基中加酚红的原因是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培养一段时间后,由于细菌产生的______向周围扩散,将培养基中的尿素分解,产生的______使培养基中的酚红由黄色变成红色。
(3)该小组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对瘤胃中分解尿素的细菌进行分离和计数。在涂布接种前,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白平板(2种平板)先行培养了一段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为了判断尿素培养基是否具有选择作用,实验时还需要同时接种______平板。经适当培养,每隔24h统计一次菌落数目。为进一步确定取自瘤胃中液体的适当稀释倍数,将接种的培养皿放置在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h~48h,观察并统计具有红色环带的菌落数,结果如下表,其中______号试管的稀释倍数比较合适(请从上图中1—5号试管中选择填写)。

稀释倍数

1×103

1×104

1×105

1×106

1×107

菌落数

>500

367

248

36

18


(4)接下来,该小组对周围红色区域______(填“大”或“小”)的菌落进行平板划线法纯化和分离,以便获得单菌落。操作时,接种环通过______方法灭菌。在第二次及以后划线时,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牛和羊的瘤胃中生活着多种微生物,其中许多微生物能分解尿素。某研究小组欲从瘤胃内筛选出能高效降解尿素的细菌,设计了如下实验。
I.取样:从刚宰杀的牛的瘤胃中取样,将样品装入事先灭过菌的锥形瓶中。
Ⅱ.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
配制全营养LB固体培养基。配方:水、蛋白胨, 酵母提取物,NaCl,琼脂糖。(备注:琼脂糖是一种链状多糖,35—40℃时形成半固体状凝胶,90℃以上溶解;琼脂主要成分为琼脂糖和果胶,还有少量含氮化合物等)
配制尿素固体培养基。配方:水、葡萄糖,NaCl,K2HPO4,尿素,酚红,琼脂糖。(备注:酚红是一种酸碱指示剂,在酸性时呈黄色,碱性时呈红色。)
Ⅲ.制备瘤胃稀释液如图并接种。
Ⅳ.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微生物的培养、观察与计数。
回答下列问题:

(1)尿素固体培养基需用琼脂糖做凝固剂而不用琼脂的原因是__________
(2)尿素培养基中加酚红的原因是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培养一段时间后,由于细菌产生的___________向周围扩散,将培养基中的尿素分解,产生的___________使培养基中的酚红由黄色变成红色。
(3)该小组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对瘤胃中分解尿素的细菌进行分离和计数。在涂布接种前,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白平板(2种平板)先行培养了一段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经适当培养,每隔24h统计一次菌落数目。为进一步确定取自瘤胃中液体的适当稀释倍数,将接种的培养皿放置在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h~48h,观察并统计具有红色环带的菌落数,结果如下表,其中___________号试管的稀释倍数比较合适(请从上图中1—5号试管中选择填写)。

稀释倍数

1×103

1×104

1×105

1×106

1×107

菌落数

>500

367

248

36

18


(4)接下来,该小组对周围红色区域___________(填“大”或“小”)的菌落进行平板划线法纯化和分离,以便获得单菌落。操作时,接种环通过___________方法灭菌。在第二次及以后划线时,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
Ⅰ.如图是以鲜苹果汁为原料利用发酵瓶制作果酒和果醋的过程简图,分析并回答:

(1)过程甲中使用的微生物是__________。在鲜苹果汁装入发酵瓶时,要留有大约__________的空间。经过10~12天后,在酸性条件下用重铬酸钾检测样液,如果颜色变为__________色,说明产生了酒精。
(2)过程乙中使用的微生物是__________,可以从食醋中分离纯化获得,步骤如下:
第一步:配制固体培养基。
第二步: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接种。
第四步:培养。温度控制在__________℃范围内。
第五步:挑选符合要求的菌落。
(3)在__________________的条件下,如果缺少糖源,乙中的微生物将甲过程的产物变为__________,再将其变为__________
Ⅱ.下表是某同学列出的分离土壤中微生物培养毡的配方,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培养基配方
KH2PO41.4g
Na2HPO42.1g
MgS04·7H200.2g
葡萄糖10.0g
尿素1.0g
琼脂15.0g
将上述物质溶解后,用蒸馏水定容到1000mL

(1)该培养基中提供氮源的物质是___________,细菌能利用该氮源是由于体内能合成___________酶,将尿素分解成___________,使培养基的pH值___________(升高/降低)
(2)在对分离的能分解尿素的细菌进行鉴定时,还需在培养基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指示剂,若指示剂变___________,说明有目的菌株存在。
(3)为了测定微生物的数量,接种时应采用法,某同学在4个培养基上分别接种稀释倍数为106的土壤样液O.lmL,培养后菌落数分别为180、155、176、129个,则每毫升原土壤液中上述微生物的数量为___________,统计菌落数往往比实际活菌数___________(填“低”“高”“基本一致”),原因是___________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