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非选择题-解答题 适中0.65 引用5 组卷635
我国研发出一种可高效特异地扩增超长DNA的抑制热交错PCR(STIPCR)。STIPCR通过在正/反向引物的5'端引入一段相同的短序列,抑制了较短产物链的扩增,增强了超长DNA的特异性扩增,在延伸阶段使用不同幅度(60~72℃)变温的嵌套热交错方法,解决了某一温度下,因超长DNA不同区域G-C碱基对含量不同而难以高效延伸的问题。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STIPCR从复杂基因组中特异地扩增超长DNA需要根据__________来合成引物,并对引物加工处理,STIPCR扩增过程与DNA在细胞中复制过程的相同之处为__________(答出3点)。
(2)在正/反向引物的5'端引入一段相同的短序列,容易使较短的产物链首尾连接形成茎环结构,原因是__________,该结构不能与引物结合,从而使较短产物链停留在PCR过程的__________阶段,抑制了非特异性产物的扩增。
(3)为提高超长DNA中G-C碱基对含量低的区域链的延伸效率,可适当__________(填“降低”或“升高”)温度,依据是__________
(4)为保证经STIPCR获得的某超长DNA与细胞内的该DNA遗传信息相同,需用限制酶处理所得DNA,其目的是去除__________,若要使获得的超长DNA在大肠杆菌中表达,需要__________才能将超长DNA导入细胞。
2023·河南·模拟预测
知识点:DNA分子的结构和特点DNA分子的复制过程、特点及意义PCR扩增的原理与过程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重叠延伸PCR技术是采用具有互补末端的引物,使PCR产物形成了重叠链,从而在随后的扩增反应中通过重叠链的延伸,将不同来源的扩增片段重叠拼接起来的技术。某科研小组从猪源大肠杆菌中扩增得到了LTB基因和STI基因片段,并用重叠延伸PCR技术构建了LTB—STI融合基因,其过程如图1所示。

   

(1)利用PCR技术扩增LTB基因和STI基因的过程中,向反应体系中加入的物质除了引物和模板链﹐还需要加入__________________。PCR过程中,使DNA解旋的方法是_________
(2)设计引物时,引物P1与引物P2的碱基序列_________(填“能”或“不能”)互补;引物P2与引物P3的碱基序列_________(填“能”或“不能”)部分互补。从引物P2和引物P3的角度分析,LTB基因的PCR过程与STI基因的PCR过程不能在同一个反应体系中同时进行,原因是_________
(3)DNA子链是从其5′端向3′端延伸的。为了使重叠链顺利延伸,LTB基因与STI基因的PCR过程至少需要进行_________次循环才能得到目的链L、S。目的链L、S构成了杂交链。在杂交链延伸生成LTB-STI融合基因的过程中,_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加入引物。在下图中的小方框内标出杂交链两条母链各自的3′端和5′端____

   

(4)科研小组为了检测是否成功构建出LTB—STI融合基因,将反应后体系中的各种DNA分子进行电泳,结果如图2所示。则LTB—STI融合基因最可能是_________(填“1”或“2”或“3”),判断依据是_________
(5)获得LTB—STI融合基因后,若要大量扩增该序列,可选择图中引物_________继续进行PCR。
种子大小是作物重要的产量性状。研究者对野生型拟南芥(2n=10)进行诱变筛选到一株种子增大的突变体。通过遗传分析和测序,发现野生型DAI基因发生一个碱基G到A的替换,突变后的基因为隐性基因,据此推测突变体的表型与其有关,开展相关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拟采用农杆菌转化法将野生型DAI基因转入突变体植株,若突变体表型确由该突变造成,则转基因植株的种子大小应与________植株的种子大小相近。
(2)用PCR反应扩增DAI基因,PCR扩增时,需在_________催化下,在引物__________端进行DNA链的延伸,获得扩增产物用于测序。
(3)热启动PCR可提高扩增效率,方法之一是:先将除TaqDNA聚合酶(Taq酶)以外的各成分混合后,加热到80℃以上再混入酶,然后直接从94℃开始PCR扩增,下列叙述正确的有_________
A.Taq酶最适催化温度范围为50~60℃
B.与常规PCR相比,热启动PCR可减少反应起始时引物错配形成的产物
C.两条子链的合成一定都是从5'端向3'端延伸
D.PCR产物DNA碱基序列的特异性体现了Taq酶的特异性

(4)转化后,T-DNA(其内部基因在减数分裂时不发生交换)可在基因组单一位点插入也可以同时插入多个位点。在插入片段均遵循基因分离及自由组合定律的前提下,选出单一位点插入的植株,并进一步获得目的基因稳定遗传的植株(如图),用于后续验证突变基因与表型的关系。

   

①农杆菌转化T0代植株并自交,将T1代种子播种在选择培养基上,能够萌发并生长的阳性个体即表示其基因组中插入了__________
②T1代阳性植株自交所得的T2代种子按单株收种并播种于选择培养基,选择阳性率约_________%的培养基中幼苗继续培养。
③将②中选出的T2代阳性植株_________(填“自交”、“与野生型杂交”或“与突变体杂交”)所得的T3代种子按单株收种并播种于选择培养基,阳性率达到__________%的培养基中的幼苗即为目标转基因植株。
科学家为了提高干扰素的抗病毒活性和储存稳定性,采用重叠延伸PCR技术,将干扰素基因中相应位点的C//G碱基对特定突变为G//C碱基对,从而使干扰素中的第17位氨基酸由半胱氨酸变成丝氨酸。该技术采用具有互补末端的引物,使PCR产物形成了重叠链,从而在随后的扩增反应中通过重叠链的延伸,将不同来源的扩增片段重叠拼接起来,获得定点突变的干扰素基因,然后导入大肠杆菌生产表达新的干扰素,原理如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重叠延伸PCR技术诱变干扰素基因时,将预期的突变碱基设计在PCR的引物3和引物4中,制备出“PCR体系1”和“PCR体系2”,分别进行PCR扩增。“PCR体系2”中加入的引物是____________。得到图中由c、d链构成的完整DNA分子至少需要“PCR体系2”进行___________次循环。
(2)将PCR体系1、2的产物(图中ab和cd)混合后,继续进行下一次PCR反应。在该PCR反应体系中经过高温变性后,当温度下降到55℃,能够互补配对的DNA链相互结合,理论上有__________种结合的可能,其中能进行进一步延伸的有___________种。
(3)为便于构建基因表达载体,需要将限制酶EcoRI和SalI的识别序列分别引入诱变干扰素基因的两端,操作思路是_____________
(4)利用重叠延伸PCR技术还可以将两个不同来源的DNA片段拼接起来。有人想利用该技术把基因M和N拼接在一起,设计基因M的引物M1、M2基因N的引物N1、N2。在设计这4种引物时,特别要注意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