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非选择题-解答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86
泡菜是指为了长时间存放、在低浓度食盐溶液中腌制,并经过严格流程制作的蔬菜加工品。在腌制过程中由于微生物的作用会产生乳酸,同时也会生成亚硝酸盐。亚硝酸盐是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主要致癌物质之一。芥菜是制作泡菜的常用的蔬菜之一,某研究小组探究了不同食盐浓度对芥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根据实验步骤和结果,分析回答下面问题。
步骤1:材料处理将新鲜芥菜洗净后将水沥干,平均分为3份放入坛中,标为A、B、C组
步骤2:实验操作A组:5%食盐浓度B组:10%食盐浓度C组:15%食盐浓度
芥菜装如图所示的坛子里,装菜时尽量将菜体压实,加入配好的食盐水,盐水要没过芥菜,盖盖子后还要用水封口(如图)
步骤3:恒温培养28℃28℃
步骤4:分析实验结果

(1)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_________
(2)该实验的自变量是 ______ 。实验步骤2中“尽量将菜体压实,盐水没过芥菜,既要加盖,还要用水来封口”的原理是 ______ 。实验步骤3中的“①”代表的数值应该是 ______ ,这样做是为了 _________
(3)据实验结果可知 ______ 组的食盐溶液腌制芥菜较为健康,且在第 ______ 天后食用较好。
(4)酸菜发酵主要利用乳酸菌,它以 ______ 方式快速繁殖。与白菜叶肉细胞相比,乳酸菌的细胞中没有 ______ (填结构名称),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除了泡菜,利用乳酸菌发酵制成的食品还有 ______ (写一种)。
2023·广东河源·一模
知识点:泡菜的腌制验证性实验与探究性实验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在腌制泡菜过程中,会产生亚硝酸盐。某兴趣小组就“泡菜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变化”展开了研究,操作如下。1月4日下午选取三个相同的泡菜坛,在每个坛中加入洗净的新鲜萝卜0.6kg,再分别倒入等量的煮沸冷却过的10%的食盐水,将坛密封,3个泡菜坛均置于同一环境中。封坛前进行第一次取样,测定亚硝酸盐含量来作为对照,后来定时测定,三个泡菜坛的测定结果如图1、2、3所示。请问:

(1)白萝卜和胡萝卜,哪种更适合用作实验材料?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
(2)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操作步骤:配制溶液→制备标准显色液→制备样品处理液_______
(3)在腌制过程中,坛内会出现溶液量增多现象,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封坛时要向坛盖边缘的水槽中注满水,以保证______________。根据图1、2、3中数据可知,在腌制过程的第_______天(1月4日为腌制过程的第1天),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达到最大值。
(4)另一小组探究了不同食盐浓度和发酵时间对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如图4所示,根据实验结果,请你提出制作泡菜的最佳指导意见:用质量浓度为_______的食盐水制作泡菜比较合适,且要在发酵时间达_______天以后食用才比较适宜。
(5)请在坐标图中画出泡菜腌制过程中乳酸菌数量和乳酸含量的变化趋势。__
泡菜古称菹,是指为了利于长时间存放而经过发酵的蔬菜,早在《诗经》中有“中田有庐,疆埸有瓜。是剥是菹,献之皇祖”。泡菜制作简单、风味独特但其中含有亚硝酸盐,人体摄入的亚硝酸盐达到一定量时,会引起中毒,严重时会引起死亡。图1是某兴趣小组制作泡菜和测定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的流程图,图2是实验结果,请回答:

       

(1)泡菜制作利用的微生物主要是乳酸菌,制作传统泡菜所利用乳酸菌的来源主要是______。若制作的泡菜“咸而不酸”,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
(2)发酵中期泡菜坛内发生的主要变化是______(用化学反应式的形式表达)。
(3)配制的盐水需煮沸,目的是__________
(4)泡菜在食用前需用比色法(通过比较或测量有色物质溶液颜色深度来确定待测组分含量的方法)进行亚硝酸盐含量检测,为此最好选择色素含量少或不含色素的新鲜蔬菜,理由是__________
(5)进一步研究发现,泡菜制作中添加适量的食醋能降低亚硝酸盐含量的峰值。为了进一步探究食醋浓度对亚硝酸盐含量峰值的影响,实验的主要思路是将适量的新鲜蔬菜均分为若干组,每组依次加入等量的盐水、调味料和_____,其他按图1流程操作,测定不同食醋浓度下亚硝酸盐的含量并比较其峰值。
(6)发酵初期,硝酸盐还原菌将蔬菜中的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与此同时,蔬菜中的某些物质也会将亚硝酸盐还原,总体来看,相同时间内生成的亚硝酸盐大于被还原的亚硝酸盐。据此判断图2中曲线______表示泡菜发酵液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发酵后期,微生物的活动受到抑制,可能的原因有____________ 等。
泡菜古称菹,是指为了利于长时间存放而经过发酵的蔬菜,早在《诗经》中有“中田有庐,疆埸有瓜。是剥是菹,献之皇祖”。泡菜制作简单、风味独特但其中含有亚硝酸盐,人体摄入的亚硝酸盐达到一定量时,会引起中毒,严重时会引起死亡。图1是某兴趣小组制作泡菜和测定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的流程图,图2是实验结果,请回答:
       
(1)泡菜制作利用的微生物主要是乳酸菌,制作传统泡菜所利用乳酸菌的来源主要是___。若制作的泡菜“咸而不酸”,最可能的原因是___
(2)发酵中期泡菜坛内发生的主要变化是___(用化学反应式的形式表达)。
(3)配制的盐水需煮沸,目的是___
(4)泡菜在食用前需用比色法(通过比较或测量有色物质溶液颜色深度来确定待测组分含量的方法)进行亚硝酸盐含量检测,为此最好选择色素含量少或不含色素的新鲜蔬菜,理由是___
(5)进一步研究发现,泡菜制作中添加适量的食醋能降低亚硝酸盐含量的峰值。为了进一步探究食醋浓度对亚硝酸盐含量峰值的影响,实验的主要思路是将适量的新鲜蔬菜均分为若干组,每组依次加入等量的盐水、调味料和___,其他按图1流程操作,测定不同食醋浓度下亚硝酸盐的含量并比较其峰值。
(6)发酵初期,硝酸盐还原菌将蔬菜中的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与此同时,蔬菜中的某些物质也会将亚硝酸盐还原,总体来看,相同时间内生成的亚硝酸盐大于被还原的亚硝酸盐。据此判断图2中曲线___表示泡菜发酵液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发酵后期,微生物的活动受到抑制,可能的原因有______等。
(7)制作泡菜的菌种也是最常利用的益生菌之一、工业上生产该种益生菌常用的脱脂乳酶解液培养基成分如下:蛋白胨类、葡萄糖或乳糖、脂类物质、碳酸钙、硫酸锌、硫酸锰、磷酸盐、植物汁液等。该培养基配方中可为菌种生长繁殖提供碳源的是___;添加植物汁液的主要作用是___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