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非选择题-解答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88
家蚕是重要的经济昆虫,其性染色体是ZW型,幼蚕阶段不易辨别雌雄。相对而言,雄蚕的食量少、吐丝量高且蚕丝品质优良,是可以大面积饲养最佳“种蚕”已知导入某条件致死基因(D)的蚕在持续低温(如10℃)条件下培养会死亡,在20℃条件下培养正常存活。回答下列问题:
(1)家蚕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是_________
(2)现有一批成功导入一个条件致死基因(D)的雌蚕,欲利用该致死基因的特性来选育出“种蚕”,请补充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实验思路:
将该批雌蚕分别与普通雄蚕杂交,将其子代均分为两组,甲组在_________条件下培养,乙组在20℃的条件下培养。其中_________(填“甲组”、“乙组”)子代的性别及比例可能因D基因插入位置不同而出现差异,观察该组的子代并记录相关数据。
实验结果及结论:
①若该组子代雌蚕:雄蚕=_________,则表明D基因插入到常染色体上
②若该组子代_________,则表明D基因插入到Z染色体上;
③若该组子代_________,则表明D基因插入到W染色体上。
综上所述,只有将D基因插入到_________染色体上的雌蚕,才能用来完成选育任务。
22-23高二下·四川绵阳·阶段练习
知识点:染色体组型和性别决定伴性遗传的遗传规律及应用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家蚕是重要的经济昆虫,其雌性个体的两条性染色体是异型的(ZW),雄性个体的两条性染色体是同型的(ZZ)。回答下列问题:
(1)家蚕幼虫无斑纹者称之为姬蚕(P基因控制),有斑纹者种类繁多,易于识别。将普通斑纹(P+基因控制)雌蚕甲与黑缟斑(PS基因控制)雄蚕乙进行杂交,F1全为黑缟斑,让F1自由交配,F2雌、雄个体均为黑缟斑:普通斑纹:姬蚕=12:3:1。根据以上实验数据,推测控制家蚕斑纹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_____染色体上,且其显隐性关系为____________。甲、乙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相对于雌蚕,雄蚕的食量少、吐丝量高且蚕丝品质优良。已知导入某条件致死基因(D)的蚕在持续低温(如10℃)条件下培养会死亡,在20℃条件下培养正常存活。现欲利用该致死基因的特性,选育出符合生产要求的“种蚕”,设计如下实验:
选用成功导入一个条件致死基因(D)的某雌蚕与普通雄蚕杂交,将其子代平均分成两组,甲组在10℃条件下培养,乙组在20℃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并记录甲组存活子代的表型及比例。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
①若子代____________________,则表明D基因插入到常染色体上;
②若子代____________________,则表明D基因插入到____________染色体上;
③若子代____________________,则表明D基因插入到____________染色体上。
综上所述,符合生产要求的“种蚕”应存在于将D基因插入到________________染色体上的________组中。
家蚕是重要的经济昆虫,其雌性个体的两条性染色体是异型的(ZW),雄性个体的两条性染色体是同型的(ZZ)。回答下列问题:
(1)家蚕幼虫无斑纹者称之为姬蚕(P基因控制),有斑纹者种类繁多,易于识别。将普通斑纹(P+基因控制)雌蚕甲与黑缟斑(PS基因控制)雄蚕乙进行杂交,F1全为黑缟斑,让F1自由交配,F2雌、雄个体均为黑缟斑:普通斑纹:姬蚕=12:3:1。根据以上实验数据,推测控制家蚕斑纹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_染色体上,且基因的显隐性关系为____________。甲、乙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发现,相对于雌蚕,雄蚕的食量少、吐丝量高且蚕丝品质优良。为保证家蚕品种优良性状的持续和稳定,需要选育合适的母本用于生产。已知导入某条件致死基因(D)的蚕在持续低温(如10℃)条件下培养会死亡,在20℃条件下培养正常存活。现利用该致死基因的特性,设计如下实验:
选用成功导入一个条件致死基因(D)的某雌蚕与普通雄蚕杂交,将其子代平均分成两组,甲组在10℃条件下培养,乙组在20℃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并记录甲组存活子代的性别及比例。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
①若子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表明D基因插入到常染色体上;
②若子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表明D基因插入到 染色体上;
③若子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表明D基因插入到 染色体上。
综上所述,符合生产要求的母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乙组存在的意义是____________
家蚕(ZW型性别决定)的蚕丝颜色有彩色和白色(由基因A/a控制),现让一蚕丝彩色雌蚕与一纯合蚕丝白色雄蚕杂交得F1,F1均为蚕丝白色,F1雌雄个体自由交配。F2中蚕丝白色(♂):蚕丝彩色(♀):蚕丝白色(♀)=2∶1∶1(相关基因不位于性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回答下列问题:
(1)控制蚕丝颜色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染色体上;F2中蚕丝白色雄蚕与蚕丝彩色雌蚕交配,后代中蚕丝彩色家蚕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
(2)雄蚕的吐丝量比雌蚕高且蚕丝质量好。科研人员利用基因工程将一个条件致死基因(D)分别导入多只蚕丝彩色雌蚕的细胞内,已知具有基因D的蚕在持续低温(如10℃)条件下培养会死亡,在20℃条件下培养正常存活。现欲利用转基因雌蚕与蚕丝彩色普通雄蚕交配,从中选育出在一定条件下只产生蚕丝彩色雄蚕子代的转基因雌蚕作为“种蚕”,其步骤为:
   
①转基因雌蚕与普通蚕丝彩色雄蚕交配后,应将部分子代置于20℃条件下培养。该步骤的目的是___________。另将部分子代置于10℃条件下培养。
②若在10℃条件下培养的子代一半死亡,且雌雄比例相当,则在图中标出亲本雌蚕基因型_____(画出相关染色体并标明类型,将基因D、蚕丝颜色相关基因标注到相应的染色体上)。
③若在10℃条件下培养,存活下来的子代均为雌性,则亲本转基因雌蚕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
④若在10℃条件下培养的子代______,则20℃条件下培养的子代雌蚕可做“种蚕”。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