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非选择题-实验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334
无脊椎动物枪乌贼的星状神经节具有巨大的化学突触结构,可用微电极来检测突触前动作电位和突触后电位的变化。以下表示神经递质释放机制的相关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突触结构中,突触前神经元兴奋后,由突触前膜释放的_____________作用于突触后膜的___________,导致突触后神经元兴奋。
(2)河豚毒素(TTX)是一种钠离子通道阻断剂。用TTX处理突触前神经纤维,然后每隔5min施加一次刺激,分别测量突触前和突触后神经元的电位变化,结果如上图所示。推测TTX导致突触前和突触后神经元电位发生变化的原因是TTX作用于钠离子通道,阻断了钠离子内流,导致_____________
(3)在上述实验过程中,研究者检测到,在使用TTX后突触前膜处的钙离子内流逐渐减弱,由此推测“突触前动作电位通过提高突触小体内钙离子浓度来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研究者利用枪乌贼星状神经节进行如下实验,获得了支持上述推测的实验结果。
实验材料:BAPTA(能够快速与钙离子发生结合,从而阻断钙离子与相应分子的结合)、“笼锁钙”(一种缓冲液,暴露在强紫外线下会释放钙离子;强紫外线不影响正常神经纤维兴奋)。
实验过程及结果:
第一组:对突触前神经纤维施加适宜电刺激。
实验结果:先检测到突触前动作电位的发生,之后检测到突触后电位的变化。
第二组:先向突触小体注射适量BAPTA,接着在突触前神经纤维施加适宜电刺激。
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组:_____________(写出实验过程)。
实验结果:检测不到突触前动作电位的发生,但能检测到突触后电位的变化。
2023·广东·模拟预测
知识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膜电位的变化及相关曲线药物对兴奋传导及传递的影响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神经细胞间兴奋的传递依赖突触。无脊椎动物枪乌贼的星状神经节具有巨大的化学突触结构(巨突触),可用微电极来记录突触前动作电位和突触后电位变化(如图1)。处理及结果见下表,以下是关于递质释放机制的相关研究。

实验组号

处理

微电极刺激突触前神经元测得动作电位(mV)

室温,0.5ms后测得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mV)

未加河豚毒素(对照)

75

75

浸润在河豚毒素中

5min后

65

65

10min后

50

25

15min后

40

0


(1)第Ⅰ组处理说明枪乌贼神经元兴奋时,膜外比膜内电位______75mV(填“高”或“低”)。室温下,微电极刺激突触前神经元测得动作电位0.5ms后,才能测到突触后神经元的动作电位,这被称为“兴奋的延迟”,延迟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河豚毒素(TTX)是一种钠离子通道阻断剂。用TTX处理突触前神经纤维,然后每隔5min施加一次刺激,分别测量突触前和突触后神经元的电位变化,结果如图2。推测TTX导致突触前和突触后神经元电位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上述实验过程中,研究者检测到,在使用TTX后突触前膜处的Ca2+内流逐渐减弱,由此推测“突触前动作电位通过提高突触小体内Ca2+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研究者利用图1所示标本进行如下实验,获得了支持上述推测的实验结果。
实验材料:BAPTA——是一种Ca2+螯合剂,能够快速与钙离子发生结合,从而阻断钙离子与相应分子的结合;“笼锁钙”——是一种缓冲液,暴露在强紫外线下会释放钙离子;强紫外线不影响正常神经纤维兴奋。
实验过程及结果:
第一组:对突触前神经纤维施加适宜电刺激。
实验结果:先检测到突触前动作电位的发生,之后检测到突触后电位的变化。
第二组:先向突触小体注射适量BAPTA,接着在突触前神经纤维施加适宜电刺激。
实验结果: 能检测到 ______________电位的变化,但不能检测到________电位的变化。
第三组: 向突触小体注射_____________,然后用强紫外线照射标本 。
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
神经细胞间兴奋的传递依赖突触。无脊椎动物枪乌贼的星状神经节具有巨大的化学突触结构(巨突触),可用微电极来记录突触前动作电位和突触后电位变化(如图1),处理及结果见下表。

实验组号

处理

微电极刺激突触前神经元测得动作电位(mV)

室温,0.5ms后测得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mV)

I

未加河豚毒素(对照)

75

75

II

浸润在河豚毒素中

5min后

65

65

10min后

50

25

15min后

40

0


(1)在图1中的突触结构中,突触前神经元兴奋后,由突触前膜释放的_________作用于突触后膜的________,导致突触后神经元兴奋。
(2)第1组处理说明枪乌贼神经元兴奋时,膜外比膜内电位_________(填“高”或“低”)。室温下,微电极刺激突触前神经元测得动作电位0.5ms后,才能测到突触后神经元的动作电位,这被称为“兴奋的延迟”,延迟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河豚毒素对于突触后膜识别信息分子的敏感性无影响,从Ⅱ、Ⅲ、IV组推断,河豚毒素对神经兴奋的_________(填”传导”、“传递”或“传导和传递”)起抑制作用。
(4)在上述实验过程中,研究者利用水母荧光蛋白标记突触前神经元,直接观察到突触前膜先出现钙离子内流,之后引发突触小泡的定向移动。由此推测“突触前动作电位通过提高突触小体内Ca2+浓度来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研究者利用图1所示标本进行如下实验,获得了支持上述推测的实验结果。
实验材料:BAPTA(能够快速与Ca2+发生结合,从而阻断钙离子与相应分子的结合)、“笼锁钙”(是一种缓冲液,暴露在强紫外线下会释放Ca2+。强紫外线不影响正常神经纤维兴奋)
实验过程及结果:
第一组:对突触前神经纤维施加适宜电刺激。实验结果:先检测到突触前动作电位的发生,之后检测到突触后电位的变化。
第二组:先向突触小体注射足量BAPTA,接着在突触前神经纤维施加适宜电刺激。实验结果:_________
第三组:向突触小体注射适量“笼锁钙”,然后用强紫外线照射标本。实验结果:_________
神经细胞间兴奋的传递依赖突触。无脊椎动物枪乌贼的星状神经节具有巨大的化学突触结构(巨突触),可用微电极来记录突触前动作电位和突触后电位变化(如图1),处理及结果见下表。

实验

组号

处理

微电极刺激突触前神经元测得动作电位(mV)

室温,0.5ms后测得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mV)

未加河豚毒素(对照)

75

75

浸润在河豚毒素中

5min后

65

65

10min后

50

25

15min后

40

0


(1)在图1中的突触结构中,突触前神经元兴奋后,由突触前膜释放的________作用于突触后膜的____________,导致突触后神经元兴奋。
(2)第Ⅰ组处理说明枪乌贼神经元兴奋时,膜外比膜内电位______75mV(填“高”或“低”)。室温下,微电极刺激突触前神经元测得动作电位0.5ms后,才能测到突触后神经元的动作电位,这被称为“兴奋的延迟”,延迟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河豚毒素对于突触后膜识别信息分子的敏感性无影响,从Ⅱ、Ⅲ、Ⅳ组推断,河豚毒素对神经兴奋的___________(填"传导”、“传递”或“传导和传递”)起抑制作用。
(4)在上述实验过程中,研究者利用水母荧光蛋白标记突触前神经元,直接观察到突触前膜先出现钙离子内流,之后引发突触小泡的定向移动。由此推测“突触前动作电位通过提高突触小体内Cal*浓度来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研究者利用图1所示标本进行如下实验,获得了支持上述推测的实验结果。
实验材料:BAPTA(能够快速与Ca2+发生结合,从而阻断钙离子与相应分子的结合)、“笼锁钙”(是一种缓冲液,暴露在强紫外线下会释放Ca2+。强紫外线不影响正常神经纤维兴奋)
实验过程及结果:
第一组:对突触前神经纤维施加适宜电刺激。实验结果:先检测到突触前动作电位的发生,之后检测到突触后电位的变化。
第二组:先向突触小体注射足量BAPTA,接着在突触前神经纤维施加适宜电刺激。实验结果: __________
第三组: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实验过程及结果)。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