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非选择题-解答题 适中0.65 引用3 组卷288
链孢霉是食用菌生产过程中常产生的一种竞争性真菌,具有危害范围广、繁殖快、防治困难等特点。研究人员从菌袋的污染部位挑取链孢霉孢子,进行了下图所示实验,所得实验结果(即菌落直径,单位:mm)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杀菌剂种类稀释倍数
100300
百菌清5.511.8
多菌灵2.36.3
霉净克星1.65.7
霉菌高效洁1.45.3
链孢克星04.4
克霉灵03.5
CK28.6


(1)图中除了__________外,其余均需在燃烧的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步骤①为配制好的PDA培养基经__________法灭菌后,冷却至不烫手(或50℃左右),实验组分别加入__________,然后进行步骤②。
(2)接种②是使用__________将孢子悬液用__________法接种在培养基表面。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有__________(答出两点)。
(3)链孢霉虽可采用化学药剂防治,但因存在__________(答出两点)等缺点,研究者欲尝试分离纯化能抑制链孢霉生长的细菌,采用上图中接种方法,将分离得到的单株纯化细菌接种到接种有链孢震的培养基平板上培养3天,若某细菌和链孢霉之间存在拮抗线(两个不同的菌种相互抵御对方的侵入,从而在两个菌种之间形成一条深色线),则说明__________
22-23高三下·河南·阶段练习
知识点: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综合无菌技术微生物的接种方法验证性实验与探究性实验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对于农作物秸秆的处理手段越来越倾向于添加高效降解微生物进行腐熟堆肥。为了寻求高效降解纤维素的微生物,某科研团队进行了纤维素优势分解菌的筛选实验。主要步骤如下:
①制备培养基。
②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纯化。取富集培养后的土样培养液,经适当稀释后,移取培养液各0.1mL分别接种到能分别筛选出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固体培养基上进行分离、纯化培养。
③纤维素分解菌的初筛。将已经纯化的菌株接种到同一个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使用刚果红染色法,根据培养基平板上透明圈直径(D)与菌落直径(d)比值的大小,初步筛选出纤维素优势分解菌。
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制成固体培养基,除了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等基本配方以外,培养基中通常还需加入________。微生物吸收的无机盐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2)步骤②、③中,若将稀释后且富含多种类型微生物的土样培养液直接涂布于同一个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可能导致错过优势纤维素分解菌的发现,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某研究人员将1mL培养液稀释100倍后,在4个平板上分别接入0.1mL的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4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是15、151、155、159,据此可得出1L培养液中的活菌数是__________个。
(3)步骤③中,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形成______色复合物。接种在培养基上初筛分离得到的4个菌株的观察结果如下表。据表分析,哪号菌株产生的纤维素酶活性最高或其纤维素酶量最大?理由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菌株编号菌落直径d(cm)透明圈直径D(cm)D/d
10.30.93.00
20.30.62.00
30.31.34.33
40.62.03.33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