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非选择题-解答题 较难0.4 引用2 组卷377
摩尔根通过研究果蝇的实验证明了萨顿假说,而之后果蝇也作为“模式生物”进入科学家的视野。
(1)摩尔根在杂交实验中运用了___________科学方法,从而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果蝇种群中常出现性染色体异常的个体,从而产生不同的表现型(见下表)
性染色体组成XXXYOXXYXYYXOYY
表现型胚胎期致死胚胎期致死雌性可育雄性可育雄性不育胚胎期致死

注:染色体异常存活个体可进行减数分裂,且多出的性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随机移向两极
①染色体异常的XXY型果蝇出现的原因可能是染色体组成正常的亲本果蝇在______时期染色体移动异常所致。
②果蝇的红眼/白眼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分别由等位基因A/a控制;灰身/黑身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分别由等位基因B/b控制。现将纯合的灰身红眼雄果蝇与异常的(XXY型)黑身白眼雌果蝇杂交,子一代中雌性:雄性=________;再选取子一代中染色体异常的红眼雌果蝇与染色体正常的白眼雄果蝇杂交,理论上子二代中黑身白眼果蝇所占比例是______
(3)摩尔根在实验时认为:果蝇的性别是由X染色体的数量决定的,含有1条X染色体的果蝇是雄性,含有2条X染色体的果蝇是雌性。摩尔根的性别决定理论对于果蝇来说是______(填“正确”或“错误”),结合题中材料分析,依据是_______
2023·江西九江·一模
知识点: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染色体组型和性别决定伴性遗传的遗传规律及应用减数分裂异常情况分析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果蝇(2N=8)是进行遗传学研究的模式生物,有3对常染色体(分别编号为Ⅱ、Ⅲ、Ⅳ)和1对性染色体。
(1)写出果蝇适合用作遗传实验材料的两个优点:________
(2)果蝇Ⅱ号染色体上的体色和翅型分别由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纯种灰身长翅果蝇与纯种黑身残翅果蝇杂交,F1全部为灰身长翅,则显性性状为____________,当F1果蝇作父本测交时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果蝇种群中常出现性染色体异常的个体,从而产生不同的表现型(见下表)

性染色体组成

XXX

YO

XXY

XYY

XO

表现型

胚胎期致死

胚胎期致死

雌性可育

雄性可育

雄性不育


用红眼雌果蝇(XRXR)与白眼雄果蝇(XrY)为亲本杂交,在F1群体中发现一只白眼雄果蝇(记为“M”)。M果蝇出现的原因有三种可能:第一种是环境改变引起表现型变化,但基因型未变;第二种是亲本果蝇发生基因突变;第三种是亲本雌果蝇在减数分裂时X染色体不分离。现在计了简便的杂交实验以确定M果蝇的出现是由哪一种原因引起的。请完善实验的结果预测。
实验步骤:M果蝇与正常白眼雌果蝇杂交,统计子代果蝇的眼色。
结果预测:①若子代雌性果蝇全部为红眼,雄性果蝇全部为白眼,则是环境改变;
②若________,则是基因突变;
③若________,则是减数分裂时X染色体不分离。
(4)果蝇细胞内的IV染色体多一条(三体)可以存活并能够繁殖。果蝇正常眼(E)和无眼(e)是一对相对性状,基因E、e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纯合的正常眼和无眼的IV染色体三体果蝇及正常果蝇,请完善探究E、e基因是否在IV号染色体上的实验方案并预期其结果及结论。
①选用纯合正常眼三体果蝇与正常的无眼果蝇杂交组合作为亲本杂交得F1,选择F1三体与正常的无眼果蝇交配得F2,统计F2中的性状分离比。
②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
若F2中正常眼:无眼=________,则E、e基因在IV号染色体上;
若F2中正常眼:无眼=__________,则E、e基因不在IV号染色体上。
果蝇(2N=8)是进行遗传学研究的模式生物,有3对常染色体(分别编号为Ⅱ、Ⅲ、Ⅳ)和1对性染色体。
(1)写出果蝇适合用作遗传实验材料的两个优点:________
(2)果蝇Ⅱ号染色体上的体色和翅型分别由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纯种灰身长翅果蝇与纯种黑身残翅果蝇杂交,F1全部为灰身长翅。当F1果蝇作父本测交时后代中灰身长翅:黑身残翅=1:1;F1果蝇作母本测交时后代中灰身长翅:黑身残翅:灰身残翅:黑身长翅=42:42:8:8,多次重复上述杂交实验后统计结果不变。分析其原因是F1作母本参与测交时_______,此类可遗传变异属于______
(3)果蝇种群中常出现性染色体异常的个体,从而产生不同的表现型(见下表)
性染色体组成XXXYOXXYXYYXO
表现型胚胎期致死胚胎期致死雌性可育雄性可育雄性不育

用红眼雌果蝇(XRXR)与白眼雄果蝇(XrY)为亲本杂交,在F1群体中发现一只白眼雄果蝇(记为“M”)。M果蝇出现的原因有三种可能:第一种是环境改变引起表现型变化,但基因型未变;第二种是亲本果蝇发生基因突变;第三种是亲本雌果蝇在减数分裂时X染色体不分离。现在计了简便的杂交实验以确定M果蝇的出现是由哪一种原因引起的。请完善实验的结果预测。
实验步骤:M果蝇与正常白眼雌果蝇杂交,统计子代果蝇的眼色。
结果预测:①若子代雌性果蝇全部为红眼,雄性果蝇全部为白眼,则是环境改变;
②若________,则是基因突变;
③若________,则是减数分裂时X染色体不分离。
(4)果蝇细胞内的IV染色体多一条(三体)可以存活并能够繁殖。果蝇正常眼(E)和无眼(e)是一对相对性状,基因E、e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纯合的正常眼和无眼的IV染色体三体果蝇及正常果蝇,请完善探究E、e基因是否在IV号染色体上的实验方案并预期其结果及结论。
①选用纯合正常眼三体果蝇与正常的无眼果蝇杂交组合作为亲本杂交得F1,选择F1三体与正常的无眼果蝇交配得F2,统计F2中的性状分离比。
②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
若F2中正常眼:无眼=________,则E、e基因在IV号染色体上;
若F2中正常眼:无眼=__________,则E、e基因不在IV号染色体上。
回答下列果蝇杂交试验的有关问题:

(1)有人从野生红眼果蝇中偶然发现一只白眼雄果蝇,将该果蝇与一只红眼雌果蝇杂交得F1,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得F2,F2表现型及比例如图(基因用B.b表示)。
①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 ,摩尔根运用 ________________ 的研究方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②由上述杂交试验可知,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_________ 染色体上。若让F2代雌雄果蝇随机交配,子代红眼果蝇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研究表明,果蝇的性别不仅由性染色体决定,还与X染色体的条数有关,只有两个X染色体才能使胚胎朝雌性方向发展,果蝇的性染色体组成和性别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性染色体组成

XX

XY

XO

XXY

XYY

果蝇性别

可育雌蝇

可育雄蝇

不育雄蝇

可育雌蝇

可育雄蝇

将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杂交,则子代雌果蝇全为红眼,雄果蝇全为白眼。大量观察发现,子代中,每2000~3000只红眼雌果蝇中会出现一只白眼雌果蝇,同样在2000~3000只白眼雄果蝇中会出现一只红眼雄果蝇。从减数分裂的过程分析,出现上述例外的原因可能是卵原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产生异常的卵细胞与正常精子结合形成的,则子代中白眼雌、红眼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是___。为了验证上述假设,可以显微观察该果蝇体细胞中的_________
(2)长翅和残翅是果蝇的另一对相对性状(基因用A、a表示),一只长翅白眼雌果蝇与一只残翅红眼雄果蝇杂交得F1,F1自由交配得F2,F2表现型及比例如图:

①亲本中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
②F2代中杂合雌果蝇共有____种基因型,这些杂合雌果蝇中残翅果蝇所占的比例为 ___
③将F2代中长翅红眼雌果蝇和残翅白眼雄果蝇进行杂交,所得子代中残翅白眼的比例为_______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