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非选择题-实验题 较难0.4 引用4 组卷817
家蚕(2n=56)的雌、雄个体性染色体组成分别为ZW、ZZ 。某研究机构在野生家蚕资源调查中发现了一些隐性纯合突变体,这些突变体的表型、基因及基因所在染色体的情况见下表。请回答问题:
突变体表型第二隐性灰卵第二多星纹抗浓核病幼蚕巧克力色
基因abde
基因所在染色体12号12号15号Z
(1)表中所列基因,不能与a基因进行自由组合的是_____
(2)正常情况下,雌蚕的染色体共有_____种形态,雌蚕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的细胞含有_____条W染色体。
(3)幼蚕不抗浓核病(D)对抗浓核病(d)为显性,黑色(E)对巧克力色(e)为显性。一只不抗浓核病黑色雄性幼蚕饲养至成虫后,与若干只基因型为ddZeW的雌蚕成虫交配,产生的F1幼蚕全部为黑色,且不抗浓核病与抗浓核病个体的比例为1∶1,则该雄性幼蚕的基因型是_____
(4)生产实践中发现雄蚕具有食桑量低、产丝量多且质量高的特点,在幼蚕中筛选雄蚕进行饲养有重要经济价值。已知家蚕卵壳黑色(G)和白色(g)取决于胚胎的基因型,基因G、g位于常染色体上;辐射处理会使部分黑壳卵中携带基因G的染色体片段易位到性染色体上且能正常表达。研究人员用60Co照射处理黑壳卵并用这些卵孵化后的成虫作亲本进行育种,育种流程及部分结果如下图所示。


上述三组实验中,选择第_____组子代的_____(填“雌”或“雄”)蚕与白壳野生型蚕杂交,可根据卵壳颜色来确定杂交后代的性别,不选择其他两组的理由是_____。正常情况下,从该组选育的个体杂交后,卵壳为_____色的将全部孵育成雄蚕。
(5)为了省去人工筛选的麻烦,科研人员培育出了一只特殊的雄蚕(甲),甲的Z染色体上存在隐性纯合致死基因f和h 。利用甲与普通雌蚕(ZFHW)杂交,理论上,杂交后代中雌蚕在胚胎期均死亡,从而达到自动保留雄蚕的目的。
① 雄蚕(甲)的基因型为_____
② 实际杂交后代中雌∶雄≈1.4∶98.6,推测少量雌蚕能存活的原因最可能是_____
22-23高三上·江苏无锡·期末
知识点: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和应用9:3:3:1和1:1:1:1的变式类型及应用染色体组型和性别决定伴性遗传的遗传规律及应用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家蚕是二倍体生物(2n=56),雌、雄个体性染色体组成分别是ZW、ZZ。某研究所在野生家蚕资源调查中发现了一些隐性纯合突变体。这些突变体的表型、基因及基因所在染色体见表。回答下列问题。

突变体表型

基因

基因所在染色体

第二隐性灰卵

a

12号

第二多星纹

b

12号

抗浓核病

d

15号

幼蚕巧克力色

e

Z

(1)幼蚕巧克力色的控制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该性状的遗传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
(2)表中所列的基因,不能与b基因进行自由组合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3)正常情况下,雌家蚕的1个染色体组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条染色体,雌家蚕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的细胞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条W染色体。
(4)幼蚕不抗浓核病(D)对抗浓核病(d)为显性,黑色(E)对巧克力色(e)为显性。为鉴定一只不抗浓核病黑色雄性幼蚕的基因型,某同学将其饲养至成虫后,与若干只基因型为ddZeW的雌蚕成虫交配,产生的F1幼蚕全部为黑色,且不抗浓核病与抗浓核病个体的比例为1∶1,则该雄性幼蚕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
(5)家蚕的成虫称为家蚕蛾,已知家蚕蛾有鳞毛和无鳞毛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纯合的有鳞毛和无鳞毛的家蚕蛾雌、雄个体若干只,设计实验探究控制有鳞毛和无鳞毛的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Z染色体上(不考虑Z、W同源区段),并判断有鳞毛和无鳞毛的显隐性。要求简要写出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及结论。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